<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军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如火如荼,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我所在部队在众多军地两用培训项目中,唯有厨师培训经久不衰,成为展示特色的王牌名片。</p><p class="ql-block"> 军地两用人才是邓小平提出的以培养军队为基础,地方开发使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工作。起源于1977年12月28日,当时,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重申军队要办成一所大学校,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教育训练,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使我们的干部战士经过训练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总政在南京军区徐州、金华召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向全军推广。一时间,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如大潮奔涌,浩荡向前。</p> <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兰州军区84806部队不甘示弱,所属各单位都搞起了民用技术培训,10多年过去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厨师培训学校,那些年,牵头负责厨师培训的军需科徐贵贤、丁燧柱、贺永庆、赵建新等常常约我看厨师培训、拍照片,顺便讲一些厨师学校的发展史和最新成果。</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等级厨师培训,是老部队两用人才培训中的“天花板”。那些年,从军区各大宾馆到许多单位的小灶招待所,几乎都有他们培训的等级厨师。军区领导视察工作到部队后,厨师培训是必看内容。从1985年到2002年,举办厨师培训17期,培养等级厨师2000余名。</p><p class="ql-block"> 1985年,厨师培训学校趁着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热,在刚开办时为部队确实争了不少光,一下子培养了270名等级厨师。连队叫好,战士欢迎,上级机关和各级工作组蜂拥而来,总结过经验,颁发过奖状。还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单位”。</p> <p class="ql-block"> 然而,后来有人建议,培养等级厨师既搭人力,又贴经费,主张停办算了。坚持还是叫停,领导层中出现了争议。党委"一班人"用老一辈革命家“军队要成为一所大学校”的思想和军委首长"保障有力"有关论述统一思想。大家回顾自从有了等级厨师后,连队伙食得到改善,使战士安心、部队稳定,又为一些战士退伍后找到了出路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成果,感到这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贴几个经费值得!主要领导拍板:厨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不是为了出名挂号,方向要坚持,工作要务实,措施要改进,而且还要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厨师学校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还由一名副职专项负责厨师学校改建中的硬件建设:腾出一栋两层楼房作学员宿舍并改建了规范的教室,投资10万元修建了甘肃省饮食服务系统第一流的刀工、勺工训练台和红案、白案操作间。把全国最权威的中国商业出版社的《烹饪成本核算》、《烹调技术》、《伙食营养卫生》作教材,还自编了适合部队特点的《大锅菜制作》、《小菜腌制技术》、《快速野炊》三部教材,作为学员的基础课。学习期满,经地方餐饮权威机构考核合格后发给国家认可的等级厨师证书。</p> <p class="ql-block"> 几经努力,厨师学校越办越正规,越办质量越高,就连驻西北地区的兄弟部队、空军某航校、武警支队等兄弟单位和地方一些单位每年也要搭车委培。</p><p class="ql-block"> 此后,一届接一届,年年培训不间断。陆续有2000余名等级厨师走向基层连队灶台,其中,一级、特三级、特二级厨师50多名,有近1000名转为士官。据军需给养部门统计,从祖国最开放的厦门、深圳到西北最偏远的乌鲁木齐的宾馆、饭店,都可以找到这所厨师学校培养的等级厨师。</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厨师学校培训第二届学员时,兰州军区部队召开军地一体化训练现场会。总政治部郭林祥副主任到会指导,那天的军地两用技术表演,厨师学校刚刚结业的120名等级厨师最为耀眼。他们上场了,只见这些戴着清一色白色工作帽的战士,挖坑起灶,简易灶台上立时炊烟袅袅,他们炒、烧、卤、蒸、炖、烩、炸、雕、拌,50分钟做出150种南北大菜、80多种风味小吃和糕点。拼盘"雪山哨所"、"宝塔山下"、"绿色长城"等菜肴集色、味、形于一体,让观者垂涎欲滴。看台上百余名将、校官禁不住发问:何来这般好手艺?</p><p class="ql-block"> 梅花香自苦寒来。看一看那特殊的练兵内容,就会发现在美味佳肴的背后付出的是怎样的汗水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刀工训练课上,特三级厨师陈守杰教员在做示范,只见一个红萝卜,经他前后左右四刀,变成一个长方体,随着菜刀的一阵飞舞,长方体在他手下又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个合起来成方,拉开像手风琴一样的萝卜花,直看得学员个个面露惊讶,赞叹不已。而要想练出这手绝活却要进行半个多月120个课时的切塑料泡沫、泥块、菜叶,最后到切萝卜、土豆、肉片训练。刻苦的训练使人人练出绝招,纸上切肉,肉烂纸不烂;个个能用萝卜雕出30多种花样,拼出50多种凉盘。</p><p class="ql-block"> 更苦的还是勺功训练。每人一把炒勺,一公斤的沙粒,要连翻10天,近百名学员没有一个喊苦叫累,争着比着练,一个赛一个,一天下来胳膊肿得像面包,第二天还未彻底消下去就又憋足了劲接着练。就这样,胳膊肿了消,消了肿,直练得轻松自如才罢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火候功也是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学员6人分成一组,进灶台听讲解、看示范,尔后凭感觉,专心致志,观察火的颜色、锅的温度,油、肉、菜的变化。这些看似简单,但必须多看、多听、多问、多琢磨才能掌握。经过一周的烟熏火燎之后,才能熟练掌握其规律。</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嗅觉功训练更得下一番苦功。在30多种不同调料前,学员们一个个蒙上双眼,凭口感觉或鼻子闻,便要报出调料的名称,做哪种菜肴用;120多种冒着热气南北大菜,靠鼻子一闻;要报出属那种菜系……</p><p class="ql-block"> 学员就是这样过了一关又一关,毕业时手上的绝活就练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记得2001年,我在厨师学校采访时,厨师学校前任校长赵建新接到一个从俄罗斯打来的国际长途。打电话的人是厨师学校第四期学员、二级厨师杨成标。</p><p class="ql-block"> 他告诉校长,如今他已在俄罗斯一家华人开的餐馆掌厨,月薪丰厚,言谈中流露出对部队和学校培养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一个月后,赵建新还接到解放军总政治部某机关灶一位叫夏存刚的士官打来的电话。夏存刚是厨师学校的第二期学员。那年,在军地一体化训练现场会上,他被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上将看准,问:"小伙子,愿不愿到北京去?"夏存刚回答:"愿意!"为此,小夏便成了厨师学校第一个进入解放军高级领导机关的一名厨师。</p><p class="ql-block"> 全国烹饪大赛评委、甘肃省商业厅饮食业培训中心主任彭克明,通过几年的厨师考核发证,得出结论:该部队厨师学校培养的等级厨师作风扎实、素质全面,是甘肃省最好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游览甘肃敦煌,彭克明还特意来厨师学校请高手,参与为外国首相做餐;并且每逢老兵退伍时,他都要特意来部队为自己主管的培训中心挖人才。</p><p class="ql-block"> 教员李仕成是部队转业到驻地唯一的特二级厨师。1994年5月,驻地举办旅游节,德国汉堡北方公司、意大利德增阿吉德尔公司等一个个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商来部队驻地考察投资项目。李仕成被邀请去帮厨,每顿餐都给老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老外连连称赞:"中国厨师O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厨师学校没有成立前,所在部队领导们常为部队屡禁不止的战士向家长要钱多,汇款多,在外吃饭赊帐多,不假外出超假多而大伤脑筋。而厨师学校成立后的几年里,困扰部队管理工作的"三多"大大减少了。</p><p class="ql-block"> 过节会餐,这是部队的老传统。过去常常是杀一头猪,做出的菜一个味道,一个颜色,尽管很丰盛,但战士吃得不满意。而今这种情况改变了,有的连队餐桌上还端上了"龙凤呈祥","牡丹迎春",红、黄、青、蓝、紫,菜肴丰盛,色味俱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半个指导员"发挥了作用,由此也传出了不少动人故事。 警通连战士张涛的母亲王大妈,曾担心部队条件艰苦,怕儿子生活不习惯,经常寄些零食,可儿子总是回信不让母亲寄东西,说部队生活挺好、用不着。王大妈心里不踏实,专程来部队探望。吃第一顿饭“四菜一汤”,王大妈拿起筷子一尝,味道比自己做得好多了。第二天,连队午餐又是四个菜:青椒炒肉、豆芽炒肉、红烧鲤鱼、凉拌粉丝、猪肝菠菜汤。王大妈又到其他连队转了转,见都是四菜一汤,心里有了底。王大妈回去了,从此再也不给张涛寄零食了。该部做过一次统计,自从开办了厨师学校,战士家中寄食品的少了,汇款少了,外出下馆子的少了,战士安心了,部队建设加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