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

云飞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翁丁原始部落休闲一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环国自驾旅行之G219国道篇(2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03.24</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的佤山中有一个特别的原始部落,它叫“翁丁”,翁丁位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也是佤山群落中最独特的地方。“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寓意着高山白云和湖光山色的灵秀之气,被誉为“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生活着传承了4000多年的佤族人民,保留着原始的民居建筑及其独有的佤族文化,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它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群居村落之一。这里保留了佤族的传统建筑和文化,如佤王府、寨门、图腾柱、祭祀房等,是研究佤族历史文化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今日短视频,洒水秀</p> <p class="ql-block">拉木鼓祭祀仪式</p> <p class="ql-block">拉木鼓走街</p> <p class="ql-block">佤族生活场景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翁丁景区表演项目和时间安排:洒水秀: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14点各一场;拉木鼓祭祀仪式:每天上午10:30和下午14:30各一场;生活场景歌舞表演:每天上午11:30和下午15:30各一场。洒水秀最佳观赏位置为观景一号台</p><p class="ql-block">该村曾在2021年2月14日发生火宅,导致约百座佤族传统草木民居被烧毁‌,于2022年12月28日完成重建并重新开放。在重建过程中,所有房屋建设均采用原材料及原工艺,确保还原翁丁村原貌。</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体验原生态的瓦族原始部落民族风情与生活,翁丁一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翁丁的开放时间为每天9:00至17:00,景区开门时大门外迎宾歌舞。</p><p class="ql-block">门票信息:重建后的翁丁村已成为商业化景区,游客需统一停车后乘坐电瓶车进入,门票价格为55元(含电瓶车)。</p> <p class="ql-block">早上自然醒,未赶上9:00开门时的迎宾礼,索性也不着急了</p> <p class="ql-block">翁丁新村,于2018年建成‌。当地政府决定整村异地搬迁到现代化新村,保留老村原始风貌,建成民族风情村。村民以老屋入股旅游合作社,年底分红,也可以在老寨景区内上班,折合成工分,月底拿工资‌。</p> <p class="ql-block">村内民宿餐饮</p> <p class="ql-block">民宿内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早上,顽皮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新村佤族人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佤族是古代濮人的一支,是个跨界民族,境外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的阿佤山区。</p><p class="ql-block">西盟地区“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在史诗《司岗里》当中,记载了大量佤族人民的神话传说,前后长达9000年的故事,堪称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去景区的路上</p><p class="ql-block">这里在发生火灾之前,曾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那一年五一“摸你黑节”,计划着要来体验,没曾想发生了火灾烧毁。现在的景区是全新的人工景区,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但依然想过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需到景区游客中心买门票,好心电瓶车司机送到了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到达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迎宾礼已结束,只有几位村民的简单欢迎仪式,这里传承了千年的佤族传统习俗,凡是进寨子的陌生人都要在额头上点上一点锅底黑的黑点,以表示趋灾辟邪。</p> <p class="ql-block">上午场的祭祀活动也结束了,只看到了这段,只能看下午场了</p> <p class="ql-block">好欢乐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盛装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村子留守的大多数年轻人和老人,都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演出项目中的演员</p> <p class="ql-block">翁丁原始部落的观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景点和观景台‌:</p><p class="ql-block">1号观景台‌:虽然视野一般,但这里是拍照的绝佳位置,特别是拍摄佤王,适合拍照留念‌1。</p><p class="ql-block">‌2号观景台‌:强烈推荐,视线非常好,可以俯瞰整个佤寨,还能买到翁丁限定的奶茶‌12。</p><p class="ql-block">‌3号观景台‌:位于佤王宫旁边,可以欣赏到寨子之外的山野美景‌2。</p> <p class="ql-block">免费品尝鸡肉烂饭</p> <p class="ql-block">鸡肉烂饭,佤族语称“布安纳亚”,是佤族菜谱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经过加工的鸡肉混合,故俗称鸡肉烂饭。佤家人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米饭,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一般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p> <p class="ql-block">翁丁原始部落的观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景点和观景台‌:</p><p class="ql-block">1号观景台‌:虽然视野一般,但这里是拍照的绝佳位置,特别是拍摄佤王,适合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2号观景台‌:强烈推荐,视线非常好,可以俯瞰整个佤寨,还能买到翁丁限定的奶茶‌。</p><p class="ql-block">‌3号观景台‌:位于佤王宫旁边,可以欣赏到寨子之外的山野美景‌。</p> <p class="ql-block">1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俯瞰翁丁部落</p> <p class="ql-block">茶楼,吃烤肉</p> <p class="ql-block">免费品尝粑粑</p> <p class="ql-block">等待佤族生活场景表演</p> <p class="ql-block">表演即将开始</p> <p class="ql-block">在主持人的开场下,表演开始!</p><p class="ql-block">这位主持人不仅能主持,唱歌也非常棒!</p> <p class="ql-block">表演大约20分钟</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段是美丽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表演结束,演员们转场等候祭祀仪式</p> <p class="ql-block">继续景区内随意走走</p> <p class="ql-block">佤族信奉牛头的原因主要源于其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历史传说</p><p class="ql-block">‌救命恩人‌:传说中,牛在佤族人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有一个传说讲述了洪水泛滥时,牛背负人类逃离灾难的故事。在这个传说中,牛不仅是牲畜,更是救命恩人,因此在佤族人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创世神话‌: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和古代神话《达惹嘎木》中记述了牛是人类始祖的传说。另一个传说中,牛帮助一对佤族青年男女在洪水中幸存下来,从此牛成为了佤族的救命恩人,逢年过节都要先拜祭水牛‌23。</p><p class="ql-block">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剽牛祭祀‌:佤族有“剽牛祭天”的习俗。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敬重,也是对神灵的崇拜。通过剽牛祭祀,佤族人希望消灾除难,祈求神灵降福赐运,带给部落吉祥福兆‌。</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在佤族文化中,牛头象征财富和吉祥。牛头或牛头图案常用于建筑物的装饰,显示了佤族人对牛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具体表现</p><p class="ql-block">‌供奉牛头‌:在佤族村寨中,水牛头骷髅无处不见,被认为是庄严神圣的。供奉牛头被看作是佤族人得以生存在世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剽牛活动‌:在重大活动或解决部落纷争时,佤族人会举办剽牛活动。活动中认为“好”的牛头会被送到圣地供奉起来,经过不断累积后形成了气势恢宏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村子后面墓地</p> <p class="ql-block">村子最后面的小路,顺时针游览,可以走到佤王府</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大树,留下了火灾的痕迹,仍在顽强的生存着</p> <p class="ql-block">佤王府大门</p> <p class="ql-block">翁丁佤王府‌,是佤族村寨的核心建筑之一,是佤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佤王府不仅是佤王及其家人的居住地,也是佤王召集各部落头人议事的地方。其结构、布局与一般民居相同,但更为宽敞、高大、庄重。</p><p class="ql-block">翁丁村建寨已有400多年历史,佤王府作为村寨的核心建筑,具有重要地位。佤王府内设有三个火塘:主火塘供佤王及其家人使用,客火塘用于接待客人,鬼火塘则用于祭祀。以主火塘为中心,大堂正中为佤王椅,两边是亲王、贵宾、长辈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佤王座椅</p> <p class="ql-block">哈哈,孤独的现代佤王,一个人在这里等待游客们过来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祭祀台</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间是佤族煮茶,可随意品尝</p> <p class="ql-block">翁丁女神柱‌,是佤族女神崇拜的象征,被称为“梅依吉”的化身标志。它是通过对司岗里史诗的传承和阐释而制作的。女神柱由三部分组成:头部、颈部和身部。头部由高举的双手、眼、鼻、口组成;颈部没有图案;身部则有许多图案符号,包括圆点代表天上的星星,斜线代表山川和河流,燕尾形图案代表火神燕子,牙形图案代表果实和丰收,三角符号代表不熄的火塘,横和竖的条纹代表能和天神对话的木鼓‌。女神柱在翁丁村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村民们认为女神柱能够保护村寨和村民,因此在村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木鼓房,是佤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佤族的祭祀活动。‌木鼓房是佤族传统建筑之一,木鼓不仅是佤族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还象征着部落的团结和力量。在佤族社会中,木鼓房的建造和维护都由专门的魔巴(祭司)负责,确保其神圣性和功能性‌。女士止步😁</p> <p class="ql-block">木鼓房通常位于村子的特定区域,如神林或鬼林附近。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如拉木鼓仪式,村民们会聚集在木鼓房前,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魔巴会念诵咒语,村民们则虔诚地跪拜,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和庄重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村史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村内很多树被烧毁,景区内广场的树木较少</p> <p class="ql-block">火塘</p> <p class="ql-block">2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俯瞰全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时没赶上洒水和祭祀活动,决定景区里等到下午</p> <p class="ql-block">喝茶聊聊天,消磨时间</p> <p class="ql-block">品茶休息</p> <p class="ql-block">草屋房顶上的通风口</p> <p class="ql-block">继续随便走走……</p> <p class="ql-block">佤族民俗展示</p> <p class="ql-block">佤族织布</p> <p class="ql-block">土罐</p> <p class="ql-block">晒茶</p> <p class="ql-block">哈哈,打个招呼</p> <p class="ql-block">寨心庄‌,是佤族村落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是佤族图腾崇拜的象征,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寨心庄通常包括一个高耸的幡杆,顶部装饰有竹篾和刺条,象征着避邪和保护村庄‌。幡杆下有一个木船和木鱼,象征着一帆风顺和年年有余‌12。此外,寨心庄周围还堆满了食物和祭鬼神的旗帜,是全村祭神、祭鬼和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时间快到了,游客们纷纷走向1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洒水秀是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各进行一场‌。这个表演是为了杜绝火患,寨子里每天都会定时喷水。洒水秀的持续时间大约为5分钟,喷水范围较广,如果来不及躲避,可能会被淋湿‌。</p> <p class="ql-block">又是这个小男孩,早上在停车场玩耍,是个社牛级别的</p> <p class="ql-block">翁丁摸你黑‌,是佤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习俗,起源于远古时期。在久远的原始社会,佤族人为了防晒和防虫,会涂抹泥水浆在身上,后来演变为在眉心点一点黑泥,象征着对祖先的崇拜和纪念‌。这个习俗在翁丁村仍然保留,每年摸你黑狂欢节期间,整个村子都会参与这一活动,表达祝福和祈福‌。此外,泥土还被发现具有止痛、消肿、解毒的作用,因此在农业文明不发达的佤族社会,泥土被视为一种“药品”,具有崇敬和依赖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摊位佤族姐姐</p> <p class="ql-block">竹编展示</p> <p class="ql-block">等待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祭祀活动是在神树林进行,神林在进入景区后主道左侧</p> <p class="ql-block">翁丁祭祀活动是佤族人民的一种重要文化传统,它承载着佤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祭祀活动,也被称为“拉木鼓”或“剽牛”,是佤族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邪避灾而举行的一种盛大仪式。这种祭祀活动在佤族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佤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团结和勇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活动内容与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司主持:祭祀活动由经验丰富的祭司主持。祭司会穿着传统的佤族服饰,手持法器,念诵经文,引导整个祭祀过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祭祀准备:在祭祀活动开始之前,佤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祭祀地点、准备祭祀用品(如木鼓、牛肉、酒水等)、邀请祭司等。</p> <p class="ql-block">祭祀活动包括如下:</p><p class="ql-block">拉木鼓:拉木鼓是翁丁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佤族人民认为木鼓是神灵的象征,能够传递神灵的旨意。因此,选择一棵大树作为木鼓的原材料,并在祭司的指引下将其砍倒、剥皮、雕刻成鼓。随后,他们会敲响木鼓,以示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求。</p><p class="ql-block">剽牛:剽牛也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佤族人民认为牛是神圣的动物,能够代表他们的诚意和祈求。在祭司的指引下,他们会选择一头健壮的牛进行剽杀,并将牛肉分发给参加祭祀的人们享用。</p><p class="ql-block">祈福与庆祝:在祭祀活动的最后阶段,佤族人民会进行祈福和庆祝。他们会围着火堆跳舞、唱歌、喝酒,共同庆祝祭祀活动的成功和神灵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祭祀现场</p> <p class="ql-block">拉木鼓仪式是佤族最重要的传统仪式之一。在仪式中,魔巴会手持活鸡,割断鸡脖,将鲜血洒在木鼓上,然后绕着木鼓转几圈,最后站上木鼓,将铁枪插入鼓身的孔洞中。村民们分成两队,拉着系在木鼓上的绳子,将木鼓从山上往下拖。整个过程伴随着吹奏民族乐器和歌声,营造出一种震撼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项活动,游客的参与度很好,大家一起很欢乐😁</p> <p class="ql-block">木鼓拉到中心广场后,大家一起围一圈欢庆跳舞</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再拉回去😃</p> <p class="ql-block">仪式结束,绳子和木鼓拉回神林中,便于下次表演</p> <p class="ql-block">游览结束!</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门口大叔,很健谈</p> <p class="ql-block">回到新村</p> <p class="ql-block">村内随意走走</p><p class="ql-block">哈哈,佤族姐姐们一般都会抽烟,不论干活还是休息,都会有一根不离身的烟斗,或是拿在手里,或是叼在嘴里。</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一天结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天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03.2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