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清江畔诗之路

阳光

<p class="ql-block">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清大桥附近的金清江畔,一条满载历代文人墨客诗词作品的诗之路蜿蜒于此。漫步其上,一边欣赏着历代诗人的佳作,一边感受着往昔诗人的风采,从中窥见当年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闲暇时漫步于此,乐趣无穷。</p> <p class="ql-block">戴成祖,字与正,号桂庭,黄岩(今属浙江)人。事见《石屏诗集》附录。</p> <p class="ql-block">戴昺(约公元1233年)字景明,号东野,天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绍定末前后在世。少工吟咏,为族祖戴复古所称。嘉定十二年(1219)进士,授赣州法曹参军。实佑中(1256年前后)尝为池州幕僚。其余事迹不详。昺诗清婉可讽,有《东野农歌集》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蒲华(1832年—1911年)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书法淳厚多姿;其画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p> <p class="ql-block">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年少父母双亡,长听其父遗言以“诗遂无传”为忧,遂笃意于诗。从林宪、徐似道诸名士游,亦曾登陆游之门。一生未登仕途,自宁宗庆元年间即四处浪游,遍谒达官朝士,节帅名公,行踪遍及东吴、浙西、襄汉、北淮、南越,自谓“落魄江湖四十年”。嘉熙元年(1237年),归隐于南塘石屏山下,日与子侄辈吟咏酬和,卒年八十余。</p> <p class="ql-block">“陈朋(1908—1943),字琴朋,本市长屿人。南通大学高才生,先后任宗文中学、授智中学教员。遗著有《寒翠轩诗稿》传世。他是毛尺园的高足,《诗稿》中有《哀挽故师毛尺园先生》诗:‘布衣又失我公贤,故里风骚谁复传?禅悦枉为娱老计,诗情记在养花天。伴梅旧是林逋鹤,种菽尚留元亮田。行傍晋湖亲展拜,愁瞻墓树碧于烟。’时人评他《书舍晚望》中‘夕阳褪尽猩红色,深巷人家渐吐灯’句用一‘吐’字,殊觉清新。</p> <p class="ql-block">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幼年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依父友刘子羽生活,受业于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绍兴十八年(1148年),赐同进士出身,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p> <p class="ql-block">吴慎因(1905~1987),谱名宏高,字国璋,笔名慎因。原籍浙江省黄岩县新桥乡人,幼随祖父迁居新河镇。16岁操祖业,经营吴大成染店。晚年总结旧法印染技术,著有书"染经"。</p> <p class="ql-block">张元勋(1533年-1590年),字世臣,号东瀛,浙江台州府太平县(今浙江省温岭市)人。明朝抗倭名将。自幼习武,体魄健壮。15岁中秀才。16岁时,倭寇侵犯台州,父张恺散资聚众,力战阵亡,元勋因此立誓杀万贼以报父仇。17岁袭世职海门卫新河所百户,从谭纶、戚继光征倭,转战浙江,升把总。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入闽剿倭,破敌横屿,突围漳浦,歼倭宁德、兴化、仙游、福安。</p> <p class="ql-block">李友聪 1916年11月出生,温岭泽国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医专,建国前任102后方医院中校组长、鄞县卫生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989年出生于徐州(今江苏徐州),籍贯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朱伯康(1907-2005)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1922年进入杭州安定中学求学,后转入上海劳动大学。1937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国家财政和财政制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