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编号:3943500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小飞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创图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成年人都有童年,能留在童年记忆中的人和事是那么难忘,一块糖、一块糕点、一个玩具、一次出游……都可能成为童年中的美好记忆,陪伴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童年有各种幸福快乐的时光,走亲戚应该是童年记忆中最幸福的事情之一。改革改革开放前,国人的日子虽然普遍艰辛,但淳朴善良的人们每当有亲友上门做客,都会想尽办法款待客人,童年时走亲戚意味着有好吃的食物,所以小朋友们最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国,最重要的亲戚就是舅舅了。我有三个舅舅,大舅、二舅都在遥远的地方工作,我童年时代的交通和经济条件根本没法去大舅、二舅家走亲戚。三舅家在石泉县城,离我家大约有300多里,当年乘坐长途汽车大约5小时左右,是可以去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中第一次去三舅家是我刚满月不久的时候,母亲抱着我从安康城里的外婆家坐长途汽车去银桥小学办工作调动手续(我出生前母亲在石泉县银桥小学教书),当时长途汽车只到石泉县城,然后再走路去银桥小学。石泉母亲抱着1个月大的我历经艰难终于到了100多公里外的石泉县城,我第一次见到二外爷二外婆和三舅,这算是我第一次走亲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去三舅家是1968年,母亲带着3岁多的我去石泉县城帮二外婆办一件棘手的事,不料因安康武斗交通中断我们母女俩被迫滞留在石泉县城三舅家很长一段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母亲说我们滞留石泉县城期间发生了好几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我母亲带着我去汉江河洗衣服,我一失足从红石包上滑落掉进汉江河里,幸亏我妈眼疾手快抓住我露出水面的小手把我救上来了,回到三舅家后连续几个晚上都哭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件事情是有一天早上醒来我整个人是软的无法站立,母亲急忙带我去医院,那时的医疗水平低医生检查不出原因,母亲只好带我回三舅家。路上买了米面馍给我,吃完后我就慢慢恢复体力活蹦乱跳的了,原来是饿晕了。从此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我说饿了,父母都会给我弄点吃的,至今我出门包里一定有零食,哪怕是一块饼干、一块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件事情是我咳嗽很久不好,后来才发现很乖很听话的我偷偷把甘草片丢到火盆下面,因为我嫌甘草片太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件事情是我母亲被人关起来了。二外婆的邻居因和二外婆有矛盾,诬陷我母亲(没有参加任何派别)是红三司的探子,几个带枪的 “六总”的人半夜敲开二外婆家门把我母亲带走关在石泉城关完小的一间小房间里。后来是父亲的同学魏老师无意中看到被关押的母亲,求情加担保,关押的人才同意放母亲出来。一生正直的当时母亲还不肯走,要抓她的人给个抓人的理由,经魏老师劝说才回去。要知道那是一个普通人手上有枪的年代啊,母亲真是胆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面讲的这些事情都是听母亲讲的,但三舅带我去给被关押的母亲送饭这件事情我是记得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小房子,地上铺着稻草,3岁多的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有自己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10岁左右时的一个寒假,父母让我跟着三舅一起去三舅家,人生第一次独自走亲戚,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外爷是母亲的叔父,因为膝下无亲生子女,我外婆主动把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过继给他们。那时他们家三个人都在工作,生活水平在当时是相当不错,他们对我宠爱有加。小孩子嘴馋,三舅家有一包开花酥是我没吃过的,月饼大小的点心做成漂亮的花瓣形状,味道非常好,记忆中我每天自己去柜子里拿点心吃,一包开花酥应该是被我一个人吃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舅家住在石泉老街附近,二外婆上班的裁缝铺就在大街上,我经常跟二外婆去裁缝铺玩,我记得个子不高的二外婆带着老花镜踩缝纫机的样子,记得裁缝铺的老师傅用装着木炭的熨斗烫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外公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后在石泉粮站工作。我也会跑去粮站找二外公,站在柜台外看着二外公忙,偶尔也会进到粮站柜台里面,看着那么多的粮食,好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三舅人长得帅,脾气还好,说话时面带笑容(那种眉眼都是笑意的笑容),语速比较慢,和我母亲的“严厉”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好喜欢我三舅,缠着他讲故事,记忆中有一次坐在火盆边他给我讲过一个大象的故事,里面有一句我一直记得:把大象耳朵一拧,大象的嘴巴就张开了……是木大象还是石头大象我不记得了,但我至今还记得三舅当时的笑容和拧耳朵的动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元宵节前后三舅还带我去看舞狮子,常年随父母在乡村学校生活的我,人生中第一次看社火舞狮子、舞龙,记忆特别深刻,此后好像再也没有看过那么热闹的社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寒假结束了,快开学时我三舅送我回家。那时从石泉县城到安康恒口火车站只有一列慢车,且是很晚才到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坐火车,我们在恒口火车站下车后,还要走10多里路才到我家。为了走近路也为了不迷路,我们沿着铁路走。月光下铁轨闪着寒光,三舅似乎不认路,10岁左右的我也不太认路,我们二人就这样在冬季的月夜沿着铁路走了很久,我心里很紧张,深怕回不了家。那时没电,没月亮晚上就会漆黑一片。好在是正月十五前后有大大的月亮,一直走到我熟悉的地方(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我才高兴的说:“就是这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童年中独自在三舅家的这段幸福时光终身难忘。2012年我们一家再去三舅家,三舅的外孙已经和我当年差不多大了,他带着我们游石泉老街,往事历历在目,亲情还再延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