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闽西行(二):冠豸山

老鹰

<p class="ql-block">  2月26日,今天去爬冠豸山。冠豸山位于闽西南地区,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东,地处武夷山脉西南段,属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过渡地带。其“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此字代表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著、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神兽。冠豸山是一座以丹霞地貌为主的新晋5A风景名胜区。它与武夷山一起被人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因连城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所以冠豸山也被称为“客家神山”。</p> <p class="ql-block">  冠豸山虽然在连城,但是因为龙岩与连城之间交通比较方便,动车和汽车班次都比较多,所以我们还是住在龙岩不动窝,当天来回。原是准备坐动车去的,冠豸山有动车站(有冠豸山站和冠豸山南站,南站离景区比较远)。后来发现老汽车站也有到连城的班车,而且连城汽车站离冠豸山景区比冠豸山动车站更近。虽然动车比汽车快,但是如果加上候车时间和两头打车,总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决定还在老汽车站坐车去。两小时车程,快到的时候问司机是否经过冠豸山游客中心,司机说在路口把我们放下,穿过停车场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  冠豸山游客中心有邮局,韦先生自然要先寄张明信片。冠豸山景区包括: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旗石寨五大部分。冠豸山景区售票处说有两条游览路线,A线是短线,大约游玩2~3小时,爬山少,适合体力弱或时间紧的游客,B线是长线,要翻两个山头,游览两个湖,耗时约5~6小时。我们自认为体力还不算弱,5~6小时没问题,有电梯和索道加持翻两个山头应该难度不大,再加上看网上说精华景点都在后者,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长线。只是没想到长线我们的证件就享受不到优惠或免费了,因为B线票价主要是自动扶梯、索道、游船等交通费,150元/人。从南宋起,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冠豸山就书院林立,文化积淀深厚,是连城文化的摇篮。从南宋建的仰止亭、二丘书院,到明代修建的“樵唱山房”、“修竹书院”、“东山草堂”,还有清代的“雁门书院”和“五贤书院”共七座书院,这里书院和有关名人学者碑刻、摩崖石刻的数量可以说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都少有的。我们选择走B线主要是看自然风光,缺憾是冠豸山的这些人文景点就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冠豸山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后来这只神兽被楚文王所得,楚文王得到此神兽之后,就将神兽的头像制成了古代执法官的官帽,并希望他的臣民们能够秉公执法,因此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元代代理县尹马周卿在山中开辟道路并命名了多个景点,其中包括“冠豸”,指的是一块形似獬豸冠的岩石。“冠豸山”的名称也因此而得,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据说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高2米、刚劲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为豸的古体字),但是我没有看见,可能不在我的游览线路上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景区南门进去,走一公里多到达石门湖游船码头,先上船游湖。</p> <p class="ql-block">属蛇的的韦先生要与“蛇来运转”合影。</p> <p class="ql-block">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四周环山,湖水光滑如镜,犹如一块镶嵌在冠豸山险峰奇谷之间的翡翠。湖水随着山势蜿蜒流淌,碧水青山交相辉映,清幽、碧绿的环境让人轻松‌‌。</p> <p class="ql-block">石门湖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不过说实话,景色乏善可陈,并无惊艳之处。</p> <p class="ql-block">冠豸山有天然的阴阳相对应的双绝景点,“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媚”。指的是“生命之根”、“生命之门”两个特色景致,因此冠豸山又被人称为“生命之山”。其中“生命之门”就在石门湖中。其实这也不是冠豸山独有,同为丹霞地貌的江西龙虎山也是这样。不知别的景区还有没有,文旅宣传似乎喜欢这样的噱头,弄得好像我们汉族人也有生殖崇拜似的。</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石门湖,在香兰亭码头下船,穿过狭长的桄榔幽谷,看见一个服务部,正好是午饭时间,但是服务部里并不卖饭,只有方便面和连城白鸭汤。刚才在香兰亭码头下船时已经看见湖中游弋的一群白鸭了。据旁边一个带团的导游说,连城白鸭,又名白鹜鸭、乌嘴鸭。是中国优良的地方鸭种,据《连城县志》记载,在连城已繁衍栖息百年以上,具有独特的“白羽、乌嘴、黑脚”的外貌特征,因为黑色的脚丫和头部,当地又称“黑丫头”。因为连城白鸭比较有名(被评为"唯一药用鸭","鸭中国粹",清道光年间就已经是贡品),许多游客喝了白鸭汤却不见过白鸭长什么样,所以景区特地在此放养了一群白鸭。白鸭体型较小,据说当地人买鸭子价格不论斤两个头,论的是“几年的鸭”。我当时或许没有拍白鸭的照片,又或许拍了然后晚上清理照片时给删掉了,反正是找不到了。白鸭汤嘛,倒的确是很鲜美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吃了方便面喝了白鸭汤,中午气温也升高了,外套穿不住了,脱了外套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走不多远,见路边有一半开放洞穴中嵌一巨石,形如倒置的靴子。是由崖壁崩落到崖簏许多巨大岩块,参差错落相互堆叠,形成崩塌堆积洞穴,其中一块高8~10米,宽6米,厚5米的巨大三角形岩块又再次产生崩裂,因形如一只靴子倒放在洞顶,故名“藏靴洞”。</p> <p class="ql-block">很快来到鲤鱼背,这里有自动扶梯直达长寿岩,是2023年国庆期间才投入使用的。电梯位于原游客步道旁的山涧里。扶梯共分为3段,高度分别是30米、24米、6米,全长120米,总垂直落差60米,台阶宽0.6米,速度是0.5米/秒,可无极调速,每小时大约输送3600人,游客从起点到坡顶全程只需2分钟。因为我们之前在浙江仙居和湖南张家界天门山都已经见过比这更长的登山电梯,所以并不感到惊奇。</p> <p class="ql-block">扶梯上端,到达长寿峰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层峦叠嶂,绿浪起伏,360度都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清楚地俯瞰所谓的“生命之根”,即一冲天石柱,相对高度约56米,巍然挺立于深谷中,是典型的丹霞石柱,为距今约6500万年前沉积形成的紫红色厚层砾岩,沙砾岩层沿北东和北西向两组平行交叉的垂直节理崩落后残留的柱状山体,经后期风化剥蚀和流水沿层理侵蚀,石柱顶端逐渐浑圆,一柱挺立、傲视苍穹,古人称“照天烛”。</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旁边是“寿星峦”,此峦像一个头颅浑圆,弯腰行进的老人。峭壁上有书法家罗丹的“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扶栏而上,峦顶有长寿亭。</p> <p class="ql-block">单面山也称单斜岭,指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是岩层水平成岩后,一侧受力抬升,抬升侧多受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而形成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冠豸山的单面山数量众多,登上长寿亭,放眼望去,绵延十里的单面峰丛雄伟壮阔,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遇一旅游团,导游指给她的团员看远处说是“卧佛”,我顺着看过去,远在天边的山峰轮廓的确有那么点意思,不说的话,就是普通的远山淡影。</p> <p class="ql-block">山里的景点就是三分形像加七分想象。其中一个山峰说是“猩猩拜佛”,我看看“猩猩”是挺像的,“佛”我当时却没看出来,后来把照片放大仔细寻找才辨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长寿峰索桥建成于2019年10月,桥面长105.8米,宽2.3米,桥面与谷底高差约60米,千百年来只能隔空相望的长寿峰与猴王峰从此连接起来,天堑变通途。走在桥面如云中漫步,360度景观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在桥面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旁耸立观音峰及峰侧陡峭细长的登山台阶。观音峰是丹霞峰体,成因为紫红色厚层状砾岩、沙砾岩岩层,岩石中发育两组近垂直裂缝,经流水侵蚀,在重力作用下,旁侧的岩块逐渐崩塌,形成耸立的峰状山体,因形似观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对了,长寿峰索桥这里也是A、B线的分界点,买A线票的就要回头转向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长寿峰索桥不远就是索道站了。索道全长2300米,连接冠豸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天池与长寿亭。索道是2020年1月1日才正式投入运营的。与我以前坐过的其它山上的索道不同的是,这个索道配备了720°全景全透明玻璃吊厢,游客可以通过透明玻璃轿厢从空中俯瞰冠豸山的丹霞奇景,享受独特的视角体验‌。不过,恐高的人估计得闭着眼睛坐索道了。</p> <p class="ql-block">下了索道到达竹安寨景区。这里有个古寨遗址。竹安寨远离市井喧嚣,隐匿于寂寥、偏僻的山野。曾经是易守难攻的避难之所。据史料记载,公元一八五七年“太平军”石达开部队进占连城,一些富豪把地势险要的这里看着最佳的避乱之所。于是在此建寨取名为“竹安寨”,寨内依山势建屋三十九间,厅堂、居室、厨房、仓檩一应俱全;大猫山顶石崖上开凿一方天池,积蓄雨水,供饮食用;通往后山处亦筑一道堑门,设防把守,切断通道;摩天岭顶也有一道堑门,炮台、枪眼俯卫石阶唯一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但后来终究还是被太平军攻破,建筑全被烧毁,仅余寨门。</p> <p class="ql-block">竹安寨景区有“险、奇、壮观”三绝奇景世间罕见,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景区“险”在“摩天岭”。摩天岭为紫红色沙砾岩层沿北东节理风化剥蚀、重力崩塌形成的丹霞岩墙,长180余米,顶部宽8米左右,最窄处4米,最宽处30米,连绵横亘,壁陡崖高。陡峭山脊上开凿的三百六十五级狭窄石阶天梯犹如天路,直插云霄,两侧是深涧绝壁,惊险异常。不过,现在已经新修建了环山的栈道,不必从顶部走石阶了。</p> <p class="ql-block">景“奇”在“寿星石”。一座庞然大山,山形酷似一老者,眼、鼻、眉、须惟妙惟肖,天工造物,造就一处老寿星奇景,堪称天下一绝。这个栩栩如生、慈眉善目的“老寿星”是由紫红色沙砾岩岩层沿垂直裂缝崩塌形成的高170米,长120米丹崖赤壁,经后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将整个崖壁雕塑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其南侧还有一座山,山形极像要展翅高飞的山鹰,人称雄鹰展翅。</p> <p class="ql-block">“壮观”则在“天墙”。“天墙”是冠豸山最为著名的景观之一。它是一道拔地耸立的巨石墙,被称为“中国丹霞第一墙”。天墙岩石受外力产生裂缝形成长条形块体,后经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长约1000米、高约150米的单斜式墙状山体,上部宽10-25米,横看成墙,侧看成峰,雄伟壮观,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冠豸山上还有一些“科考路线”,韦先生一度想走一段,被我劝阻了。因为我们不是来科考的,人家已经说了,科考路线并没有多少好风景。而且许多路长期没人走,道路已经损毁。最主要的是,时间无法控制,我们今天可还要回到龙岩去住的。</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还见到官印岩、天阶等众多象形山石。</p> <p class="ql-block">许多岩壁上白斑点点,像飘洒的雪花。</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是冠豸山的主要地貌类型,盆地内部存在多组节理构造,这些构造相互交错,具有密集的丹霞石墙、峡谷群、单面山峰丛以及崖壁竖向沟槽的高度发育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上山时有自动扶梯和索道加持,难度不算大,下山则完全靠徒步了,好在我有备而来,带了登山杖的。晚上回去以后,腿没觉得酸,拄登山杖的右手上臂倒觉酸痛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到了九龙湖,穿过大坝上的风雨廊桥,离北门就只有不足一公里了。</p> <p class="ql-block">九龙湖可以坐竹排游览(另外加钱),不过我看看湖景也一般,就没再游湖。</p> <p class="ql-block">北门口有免费摆渡车回游客中心,车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我看看时间还不到五点,应该能赶上连城汽车站回龙岩的最后一班车(否则就要去动车站坐晚上七点多的动车了),问司机是否路过汽车站?司机说可以在路口停车,离车站大约一公里,你们可以打的或者走过去。于是我们在路口下车,街上完全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就开步走去车站了。到了车站看看时间还来得及,就在车站门口小店先吃一碗炒粉垫垫肚子,因为两个小时车程回到龙岩再吃晚饭有点迟了。韦先生的本意是先垫吧垫吧回到龙岩后再大吃一顿的,结果炒粉分量不小,吃得饱了些,回到龙岩后也就没胃口再吃大餐,吃了点小吃意思一下就算了。到底不是年轻人,吃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事后我们“复盘”,发现其实老冠豸山景区就是西门进来那一片,我们走的自动扶梯、索道都是最近这几年为升5A景区才新建的,所以我们主要走的南门-石门湖-鲤鱼背-长寿峰-竹安寨-九龙湖-北门这条线路其实大部分不在冠豸山的范围(只有鲤鱼背、长寿峰应该算老冠豸山景区的),老冠豸山景区大部分,也就是西门那一片我们反而没有走到。我们的思路被“官方”指引的线路固定住了,也许,不游九龙湖的话,我们在竹安寨不往九龙湖方向下山,而是从西面下山是不是更好?当然喽,老冠豸山景区的风景也未必就精彩,哈哈,不实际走一趟谁知道呢?旅游就是常常会留遗憾的。虽然每次我事先也会做功课,事后却常常懊悔功课做得不细。但实际上,事前的攻略很难做细做完美,毕竟“纸上谈兵”和“真枪实弹”是有差别的,别人的经验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而且话说回来,如果事前攻略做得太细太完美,实际旅游时反而又少了“新鲜刺激”。有计划也有惊喜(有时候或许还有点小小的惊吓),有满足也有缺憾,有兴奋也有沮丧,有骄傲也有尴尬…丰富的体验才是旅游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3.10.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