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去听了一位刚入职不久老师的物理课,听完之后,心里挺有感触的。这堂课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新手老师刚起步时的那种青涩,也让我跟着琢磨了不少事儿。</h3> <h3> 我那天是没打招呼,直接推门进去听课的,估计老师没想到,一下子就变得有点拘束了。整堂课看下来,感觉老师就像个在台上独自跳舞的人,只顾着自己一股脑儿地把知识往外倒,黑板上写满了例题的解题步骤,密密麻麻的,虽说下了功夫,可看着有点单调。老师讲课的声调也没啥起伏,从开头到结尾,都是一个调儿,就这么一直领着课堂往前走。<br> 偶尔呢,老师会往教室前面瞅,点名让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几个孩子回答得倒是不错,可就像黑夜里闪了几下的小火苗,没烧起来,热乎不了整个课堂。再看看大部分同学,手揣在兜里,眼神有的盯着黑板,有的不知道飘哪儿去了,手里的笔,就跟睡着了似的,难得动几下。咱们都知道,上课本来应该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每个学生都该是台上的主角,可这会儿呢,好多孩子倒成了干巴巴的观众,一声不吭。<br> 还有个默写环节,让学生写物理的定义、公式、单位啥的,本来这是个检验大家学得咋样的好机会,结果老师让学生自己检查,就这么把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好时机给错过去了,怪可惜的。</h3> <h3> 这堂课,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br> 1. 学生主体地位不可撼动:课堂应是学生的主场,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把话语权、思考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大胆质疑,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成为真正的行者,而非被动跟随。就像这堂物理课,若能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便能激活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光发热。<br> 2. 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深刻理解与长久记忆。教师应摒弃单纯的灌输式讲解,融入实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多元方式。以物理学科为例,将抽象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在实践中推导公式、总结规律,使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板书,而是鲜活的体验。<br> 3. 扎实检测,精准导航:知识巩固环节的检测绝非走走过场,它是教学反馈的关键窗口。教师要扎实做好每一次检测,无论是课堂小测验、默写还是课后作业,都应认真批改、细致分析。通过精准把握学生的易错点、薄弱区,为后续教学调整策略、优化内容,如同航海中的灯塔,确保教学航船始终朝着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方向前行。<br> 4. 激发思维碰撞,点亮智慧火花:课堂是思维的竞技场,教师要营造活跃的思维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让多元思维相互碰撞。组织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如在讲解物理例题时,引导学生分享不同解题思路,激发灵感,使课堂成为知识与智慧交织的活力空间。</h3> <h3> 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教学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这堂课虽有瑕疵,但却是成长的起点。它提醒着我们,教学需用心洞察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动起来、学起来。从这堂课出发,愿新教师能在不断反思与实践中,找到那把打开学生知识宝库与学习热情的钥匙,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畅快遨游,书写属于他们与课堂的精彩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