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号:122365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名:蔷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甘南的美,是一种纯净、安详的美,人们远离凡尘,仿佛暂时忘却生活的喧嚣与疲惫,甘南的美,有一种质朴的感染力,一旦踏足就无法忘怀的美,它的历史悠久、山水如诗如画,令人心生向往。我向往甘南很多年,2024年9月底和闺蜜一起,终于踏上甘南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为期8天甘南之旅,实现多年的心愿,真是太高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天水是甘南之旅的第一站,《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就是采撷于天水的渭水之畔,并传唱至今经久不息,天水也是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伏羲庙位于甘肃天水秦城区伏羲路10号,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明1483~1484年,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伏羲是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庄严肃穆的伏羲庙是中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第一庙!</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开天明道、与天地准、开天立极、文明肇启等牌楼上悬挂着的匾额,都是在讲述着始祖伏羲的创世功绩。 伏羲画卦,一画开天,释疑解惑,润泽生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句话,概括了伏羲氏的重要贡献,表现了他在创造文字和符号方面的智慧和勇气。伏羲,如同明灯,照亮了华夏子民的前行之路,也如同一座高山,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倚靠。伏羲的精神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他的人格魅力与伟大思想,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八卦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奠定了易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当我们走进伏羲庙,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座古老的庙宇,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而建,它是华夏文明的根源象征,是人们追溯祖先智慧、传承文化精神的地方。在这里,能感受到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沧桑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庙中的柏树,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些柏树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它们的枝干粗壮,树皮斑驳,每一道纹理都像是记录着过去的故事,在这些柏树的庇护下,伏羲庙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秘,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人们对先祖的敬仰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伏羲庙院里有六十四棵柏树,据传说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现存37株,被称为伏羲卦柏。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善解伏羲之意。人们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环规律来套,每一年都要推选出一棵柏树,让它在庙院内“值 班”,步入前院,可见院东有棵古槐,传为唐代栽植,岁月流逝,已逾千年;虽然屡经兵燹天灾,阅尽人间春色,至今依旧昂然挺拔,令人叹为观止。徜徉在伏羲庙,目光被一株800年的古树深深吸引,树干上有一个酷似人眼的树疤,被游客摩挲得溜光锃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庙内的建筑、雕塑、壁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伏羲文化元素。在先天殿内,现存明代伏羲泥塑彩绘巨像,身高三米,目光炯炯,手托先天八卦盘,正襟危坐神龛中,灵气逼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陇山之麓、渭水之滨,始祖伏羲“一画开天”,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伏羲氏,风姓,居三皇之首,也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王。伏羲创八卦、结网罟、兴渔猎、造书契、制嫁娶、正姓氏、定节气、创历法……以一系列创造,为中华民族奠基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先天殿的图腾一龙马,造型独特,头为马,身生麟,额生角,肩长翅,牛蹄鱼尾,昂首奋蹄,背负河图。《尚书》曾记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伏羲庙东北约80公里,1958年首次发现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这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旱作谷物标本、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见证了西北地区的文明雏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天水博物馆座落在伏羲庙内,走进博物馆你仿佛穿越到了一个神秘的异域世界,那些古物不仅是冰冷的文物,更是会说话的历史书页,有着将近八千年的悠久历史,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每一件文物好似一个未解的谜,每一块石头都隐藏着八卦的故事。古代文明陈列是内容最丰富展厅以时间为顺序,从远古开始,经秦汉、历魏蜀、过隋唐、至明清,细述了历朝历代的天水往事,展示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不乏珍贵至极的镇馆之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镇馆之宝之一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它可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这件石榻融合了华风胡俗、中西文化为一体,通高1.23米、宽1.15米、长2.18米,由17方大小不等的画像石和8方素面石条组合而成,屏风上贴金彩绘虽然已经几近脱落,但雕饰依然精美绝伦,定格了千年之前墓主人的生活场景,像宴饮、出行、酿酒、狩猎这些都有。据说这是当时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位粟特贵族的陪葬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镇馆之宝之二唐舞马陶俑1976年天水市秦州区出土,长42厘米,宽18厘米,高42厘米,重4780克。通体灰白,头、颈、鞍等处涂红。马身备鞍鞋,头饰鞅、辔、勒,前左蹄弯曲提起,长鬃随马首偏向右边,张嘴嘶鸣,缚尾,体态矫健奔放,骨骼雄劲有力,双目炯炯有神,仿佛正在随音乐翩翩起舞。矫健奔放的陶马动感十足,舞马在唐朝可是风靡一时的驯马戏,主要用于宫廷表演。</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我国最早发现的青铜器出土于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开启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先河。天水出土的青铜器种类多样,先赛时期以礼器为主,有鼎、复等,早至西周早期;春秋之后兵器和杂墨渐次增多。这些实物造型丰富、纹饰精美,反映了天水地区古代社会礼制、战争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是研究天水地域文化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珍贵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镇馆之宝之三窃曲纹青铜鼎的通高为23.9厘米,口径为23厘米。其造型特点包括立耳、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且鼓,底部曲率较小,近平,下承三蹄足。腹部饰有一周凸弦纹,颈部饰有窃曲纹,足部上端饰有饕餮纹,鼻梁处置有扉棱。不仅在造型上端庄大气,线条流畅,显示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匠心。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纹饰设计使其在青铜器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学院是伏羲文化交流与研究的机构,主要从事伏羲文化的交流研究、资格认证、文化展示、出版发行等国学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其目标是建设成为立足天水、面向全国、逐步走向世界的伏羲文化传播平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伏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伏羲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伏羲氏开启华夏文明的首页,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了更好的保护伏羲庙的文化遗产,使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让世界了解伏羲,让伏羲走向世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