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埔村簪花游记

白龙马大大

<p class="ql-block">‌浔埔村‌,原名前埔,因位于后埔的前面而得名。后来,因为这里盛产红蟳且村民以捕捞红蟳等渔虾为主业,便改称蟳埔。其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这里就有繁荣的海上贸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北岸。‌</p> <p class="ql-block">浔埔村在元末明初,陆续有翁、庄、陈、吴、蔡、张等姓氏的人迁入居住。明朝永乐年间,紫云蟳埔始祖黄驾山从惠安下村逃荒到蟳埔,开始从事渔业生产,经过发展,人口增多,渔业规模逐步扩大。</p> <p class="ql-block">在一面紫色墙壁前,我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三个草帽,草帽上插着彩色蝴蝶,这充满趣味的搭配,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这里人们生活的惬意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蟳埔村,随处可以看到年长的女人一手拿着工具,一手捏着牡蛎熟练地去壳,她们穿着民族服装并佩戴鲜花装饰,这一幕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的头饰“簪花围”从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她们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这种特定的装扮不仅体现着海边生产劳作的特点,还具有方便劳作的实用性,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簪花也给当地带来很多商机,</p> <p class="ql-block">簪花围是蟳埔女的特有发饰,由花围与发簪等组成,其中发簪由鱼骨、象牙制成,花围所用的鲜花则包括素馨、茉莉、玉兰、山茶、菊花、夜来香等,随四季时令与个人喜好而变。</p> <p class="ql-block">经不住当地诱惑,我和朋友们也簪起花来,尽情嗨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