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们常用“鸟语花香”形容美好的生活环境,然而这样的生活环境需要有生态文明的理念及行为来支撑。我以前主要爱拍花花,现在学拍鸟儿,都是想通过照片传递美好,为生态文明建设尽点微薄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没有鸟,就会害虫猖獗、鼠害蔓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农业减产、疾病传播,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爱鸟护鸟应成为人的自觉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鸟护鸟就要认识鸟了解鸟。我们平时看见的鸟儿很多都不认识,现在可以拍摄后经微信小程序中的“懂鸟”软件识别,从而认识鸟并了解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等。我愿与朋友们一起来认识鸟,增长关于鸟的知识和爱护鸟的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作点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本次认识黑胸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胸鸫(学名:Turdus dissimilis)属中型鸟类,体长20-30厘米。雄鸟整个头、颈、胸黑色,其余上体暗灰色,下体橙棕色,极为醒目。嘴、脚蜡黄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颏、喉白色,上胸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其余与雄鸟相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胸鸫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林下植物茂密有蕨类植物和杜鹃灌丛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针叶林。 常见于在海拔1200-1700米丘陵地带、坝区或低山丘地带活动以及多在乔木和灌丛间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胸鸫属留鸟,终年留居栖息生境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成小群。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性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而难见其影。多在林下地面落叶层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性胆怯,善于隐蔽,常常仅闻其声而难见其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蛞蝓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胸鸫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越南北部,包括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繁殖区主要位于海拔1200-2500米的森林,冬季下降至海拔约400米的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胸鸫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被列入《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5年2月制作。图片均为本人拍摄于云南腾冲198师纪念公园,介绍性文字源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