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故里觅芳踪

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出镜/后期/文: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摄影:秋之白桦</p><p class="ql-block">景址:浙江诸暨西施故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3864764</p> <p class="ql-block">  西施的美名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五言诗为证:“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吴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故里位于诸暨浣纱溪畔,浣纱溪又名浣江、浣浦、浣渚,是浦阳江流经诸暨市河段的名称,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按功能划分为一轴一心六区。整个旅游区依浣纱江逶迤而行,绵延数里。其中西施殿、范蠡祠等景点在此依次排开,与西施相关的典故,如沉鱼落雁、东施效颦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实物。</p> <p class="ql-block">  一走进西施故里,只见池中荷花映日,池边红叶艳丽,秋色如丹,水叶皆碧。相传西施生活的年代,湖泽中遍生荷花,当时人们已把荷藕作为菜蔬食用,生活中不可或缺,因而西施在民间传说中,被封为六月荷花神。池中的荷花,是从杭州西湖引种,示意西施与荷花、西湖的联系。这里拥有原始的朴实自然之美,眼前遇到的每一座亭子都有寓意,坐在荷香亭内可欣赏池塘里的荷塘月色,尽吸竹林的袅袅清气,坐在越秀亭内可饱享浣江的和风煦煦,遥想西施当年的颦眉捧心。浣江岸边的树木似乎还依然保留着秋色浸染的味道,那倒影在浣江的景致也是一幅醉人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  西施故里曲径回廊,亭榭相间,小桥流水,池水环绕,花木掩映,眼前的景致使人在回味人文史迹之中,仿佛又置身于江南园林,却又胜于一般的园林设计布局。因其坐落于古苎萝山上,景点高低错落所形成的立体感,显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游人可置身于山水亭阁、参天古木间品位古越文化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古越台上、红粉池边、沉鱼池边,苎萝山下的浣纱石,似乎都能看到她美丽的身影,于寂静中,好象还能听到她轻轻的叹息。这穿越了千年的情爱、唯美和守望,已然在我心中印下了深深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鸡山,气势恢宏,全部建筑由范蠡祠及财神庙、魁星阁、三星庙等相关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诸暨是范蠡出道的地方,并在此生活12年。诸暨这块灵光之地,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范蠡这个外来人口,使其治国安邦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充分施展,彰显了“商圣”的名声。我漫步在浣江上的木栈道,饱览浣江碧波荡漾,远视金鸡山层林尽染,村落宛然。经过千年时光的沉淀化作了诸暨山水相融的生态之城,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诸暨充满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走在西施故里,感觉吴越的古文化似乎倒流了时光,两千多年前,西施也曾行走在这样的拱桥和青石板上,也曾在浣纱江畔迎风而行。而今过小桥,穿柳荫,偶尔看到穿着汉服的女孩们步履款款地走过,那一瞬也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吴越。浣纱石卧听浣江水声二千五百年,捣衣声似乎并没有远去。诸暨人并没有如外地人或历代文人那样看重西施的美,敬重的是西施那颗舍身报国的拳拳之心。他们尊西施“荷花女神”,把供奉西施的庙叫“西施殿”。吳越相争虽然早已成了千年往事,西施的报国精神,仍然活在今天诸暨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感恩相遇,感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