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为何,关于潮汕地区的旅游文宣突然在网络上热闹起来,勾起了我们前往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行前做攻略时发现,广义的潮汕地区除了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汕头经济特区,揭阳玉石之都,汕尾革命老区等名头外,没想到它还是一个盛产华侨及名人的地方,亦是一个美食之都。从泰国开国君主郑信到国学大师饶宗颐;从无产阶级革命家澎湃到科学家候祥麟;从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到商界大佬李嘉诚;从电影之父郑正秋到摄影家陈复礼;从美食家蔡澜到歌星周华健;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到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等,都是潮汕籍人士。潮州菜也以清而不淡、素而不紊、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腻著称,更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美食之都”</p><p class="ql-block"> 怀着一种对华侨之乡的好奇和对美食的好感,我们带上长孙,于农历大寒前后开启了潮汕的四日之旅。</p><p class="ql-block"> 从北京飞到揭阳,大约三个半小时。飞机降落时,从高空俯瞰,公路桥梁还是比较现代的。但下了飞机,一路向汕头市区驶去,脏乱差的市政建设与心目中的特区形象反差实在太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在汕头金乐大酒店,当天为自由活动时间。听闻龙眼南路和小公园是体验潮汕美食文化的代表地,也是来汕游客必去打卡的地方,于是放下行李便来到了龙眼南路。</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马路不宽,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小吃店及摊点。由于所到时间稍早,食客尚不算多,所以先匆匆浏览了一下老街。</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家叫做小吴肠粉的店铺,门口排了较长的队伍,我们随大流点了海鲜和牛肉两种肠粉。未曾想到,软润爽滑、色白甘香的肠粉,配上鲜美的海鲜及嫩滑的牛肉,加上独门的酱汁,鲜香无比,令人入口难忘,味蕾大开。</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街道开始热闹起来。市井街巷里琳琅满目的鲎粿、生腌、肠粉、卤鹅、牛丸、猪肚汤、白粥、蚝烙、烧烤等美食,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不停地逛吃逛喝,品尝了蛋挞、生蚝、鱿鱼、油柑汁、鸭屎香茶等,感到些许疲累,于是便落座到一家海鲜小店。又点了蚝烙、扒皮鱼、芥兰及主食等。汕头的海鲜个头普遍都很小,但味道却很鲜美,且没有北方海产的腥味。南方的蔬菜相对于北方而言更是鲜嫩,掐一下似乎能流出汁水来,入口即化。潮汕美食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安顿好家人后,恰逢一辆前往小公园的巴士。司机师傅十分热情,夸赞说我们会选时机,来的正是时候。现在的小公园,既有节日气氛,物价尚且平稳,景美人少。倘若春节来就不一样了,人满为患,物价飞蹿。</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小公园,“看得见骑楼,记得住乡愁”的文宣广告词便映入眼帘。继而邮局、骑楼、人力车、红头船、商铺、传统灯饰、中山亭、古庙等景观,仿佛都在微风的作用下依次飘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似乎在无言地述说着潮汕人下南洋和汕头开埠的那段历史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年潮汕人从此地出发,搭乘红头船漂洋南下讨生活。他们当中有商人、海盗和被当做“猪仔”的华工。有的葬身大海,有的客居他乡,也有的荣归故里。那些标配着西装革履、金丝眼镜、怀表皮箱和文明拐棍的成功人士返乡后,开始在这里摆摊交易洋货,以后逐渐发展成投资建楼,通邮经商,交易大宗物资。最终被官方确定为开埠区,后又成为通商口岸。由此造就了粤东经济中心的崛起,创造了“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繁荣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独自游走在小公园的街巷,沐浴着漫街的灯火阑珊,欣赏着夜空的浪漫美景,品味着老街的历史及美食,一种舒适惬意、自由浪漫的感觉涌遍全身。没想到,初来乍到感觉就如此美好,因此对即将正式开始的潮汕游,更是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潮汕之旅正式开始。我们跟随导游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汕的路线,进入到了小公园的中山亭。导游介绍说,汕头虽然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但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但最近一年来,潮汕旅游却突然火爆,主因是习总书记来汕视察后提出,汕头的发展要依靠全国人民的支持。由此拉开了潮汕旅游的大幕。</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到的中山亭,位于小公园开埠区的核心位置。小公园的街道和骑楼基本上都是以此为中心,呈环型放射状排列的。这里不仅是地理形态的中心,也还是维系潮汕人精神家园的核心区域。1917~1920 年间,孙中山先生曾三次来到汕头发动群众开展护法斗争。土地革命时期,这里也曾是通往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的重要站点,众多地下工作者通过此站传递情报、护送人员和物资,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这里也是当年“万宝朝宗”,开展投资贸易,竞争博弈的热土,海内外潮汕侨胞思乡怀旧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来的太早,街巷里的店铺基本都没有开张。惟有中山亭对面的一家明信片店尚在营业。这家店铺是由一位土生土长在小公园的年轻人开办的,他手绘的油画明信片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韵味,还富有满满的生活气息,深深地吸引了喜欢绘画的老伴和长孙。于是买了一打明信片,想在当地有着百年历史的邮局里加盖邮戳,寄给远方的亲朋和同学,作为一份特别的纪念。但遗憾的是邮局尚未开门,只好悻悻作罢。</p> <p class="ql-block"> 与夜幕下的小公园相比较,白天的小公园,虽然缺少了一些唯美和浪漫,但有蓝天白云的加持,却更加凸显了斑驳透彻的历史厚重感和风云变幻的沧桑感。在这里,潮汕人的拼搏精神、百载商埠的历史脉络、民国时期的骑楼风情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目睹旧骑楼,乡愁心中留,不见小公园,枉來汕头游!</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从小公园出发,经妈屿岛和南澳大桥前往老兵渔场午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踏上大桥,我们就被其长龙般的气势所震撼。当车子翻过山梁时,又被海上突然出现的一道“彩虹”所惊艳。原来这是养殖牡蛎的彩色透明浮瓶,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彩虹海”。老兵渔场就隐匿在这片海域之中。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水质很好,海洋生物丰富,所以养殖的牡蛎质量上乘。加上渔民们即捕即煮,现捞现做,牡蛎味道更加鲜美,远胜岛外。</p> <p class="ql-block"> 饭后来到青澳湾的“自然之门”。这是继首次在台湾花莲跨越北回归线后,我们第二次打卡北回归线。</p><p class="ql-block"> 自然之门是我国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也是唯一建在海岛上的标志塔。它的独特设计源于“门”字,象征着连通人类与自然的大门。其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门柱间距9.23米,对应秋分9月23日;门体高度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p><p class="ql-block"> 更为奇妙的是,在夏至正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穿过球体的圆管中心,投射到地面中央,会形成“立杆不见影”的奇特景象。</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打卡完毕,孙子想去更远处有礁石的地方捕捉螃蟹,于是便沿着海岸线一路漫行。未曾想到无意间却来到了南澎列岛领海基点之一的东母石界碑处,这让我们颇感意外。关于领海基点,以前只是听说过,但从未见过。它是计算我国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的一个起始点,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宣誓主权的重要标志。此次偶遇,真让我们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 白天没有捉到螃蟹,孙子心有不甘,晚上再次来到海滩。无奈夜色太重,愿望又一次落空。看到有人在吹晚风,有人在放烟花,于是立马加入到了燃放烟花的行列,在这世界赠予的快乐中结束了一天的潮汕之旅。</p> <p class="ql-block"> 第三日一大早,我们便来到长山尾灯塔打卡。当我举起镜头准备按下相机快门时,却发现灯塔与南澳大桥原来相距得如此之近,一红一白,就像一对忠贞的情人。一个照亮航船前行,一个护佑车辆蹈海,相互守候,互为映衬,彼此成就。</p> <p class="ql-block"> 出了南澳岛,转瞬间来到了潮州地盘。潮州因城东江水而得名,即“潮汐往复”的意思;又因城北凤凰山另得别名“凤城”,即凤凰吉祥之意。它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潮汕文化的起源地,有着“海滨邹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提到潮州,就不能不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没想到他官场失意,被贬潮州后,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农婢、重文兴学,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并青史留名。为了纪念韩愈,当地的一些山水都被百姓冠以韩姓,笔架山改为韩山,鳄溪改为韩江等,甚至一些没影儿的为民造福的事情,都能以神话传说的方式与韩愈联系到一块儿。</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潮州的第一站是陈慈黉故居。陈慈黉是晚清时期的华侨实业家、金融家,财力十分雄厚。其故居建设前后耗时近30年,耗银 900 万两(相当于现在的 200 亿人民币),并且专门开挖了一条 14 公里长的人工运河。</p><p class="ql-block"> 该故居占地 2.5 4 万平方米,房间共有 506 间, 在中国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被誉为岭南第一豪宅,潮汕小故宫。当地有人戏称,一个专职佣人晨起伊始打开门窗,将每间房屋开完,已是午饭时间;再接续关闭门窗,全部完毕,则为晚上掌灯时分。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陈家却打破了这一魔咒,七代不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要求子女必须接受教育,有文化。学成归来,进入家族企业必须从最低层做起。二是致富以后不忘行善积德,将潮汕人骨子里的“拓荒海外、反哺家乡”观念不断发扬光大。就这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第一代的红头船生意,拓展至后来的大米和金融业务,生意越做越大,家道中兴不衰。</p> <p class="ql-block"> 在陈氏故居,我们还观看了一场 10人参演的袖珍版英歌舞表演。表演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相互对击,节奏鲜明,动作强劲,情绪热烈。舞蹈讲述的是梁山 107 将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英歌舞是岭南文化的符号代表,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有个问题却令人费解,一个南方的民间舞蹈为何却融入了北方水泊梁山的故事内容?估计可能与韩愈在任潮州刺史期间输入传播齐鲁文化有关。</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潮州古城。为避开拥挤的人流,我们选择了从下水门进城。</p><p class="ql-block"> 下水门位于广济门南侧。它原本是引江入城的一个水利设施,现已成为潮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我们的巡游路线也如同入城的江水一般,沿着开元寺,牌坊街等古老街巷穿城而过,稍有不同的是,最后我们没有从历史上的西门水关出城,而是由广济门出城进入了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亦称开元镇国禅寺,属皇家寺院。据说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下令修建的 10 座开元寺庙之一。建寺的意义在于超度士兵亡灵,祈求国家和平。该寺被誉为粤东第一古刹,也是我国现存的四大开元古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牌坊街建于唐代,是潮州历史文化的缩影。该街现存22 座牌坊,名称不尽相同,但记载的都是明清以来潮州有节义、有功德、有科第成就的士子的事迹。如韩愈、文天祥、林大钦等。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牌坊上,成为激励后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古称东门楼或韩江楼,是潮州古城七门楼之首。建于明朝,具有600多年历史。因其雄伟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我国著名的黄鹤楼和滕王阁比肩齐名。</p><p class="ql-block"> 登上广济门楼,沿城垛一直向北走去,便是建于宋代的北阁佛灯景区。北阁是潮州金山东面的一组楼阁的总称。佛灯最初是指挂在桅杆上的夜航标志灯,因其忽明忽暗,似有神仙暗中引航,又被渔民称作神明灯。后来传说京城皇帝梦中遇见龙床被佛灯照亮,醒后认定光源来自于北阁桅灯,从此桅灯就被尊称为佛灯。</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潮州古城墙揽绕金山,东临韩江,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通幽,无论从何角度望去,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潮州广济桥。这是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浮桥。它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我国四大古桥。该桥每天都要固定上演一出“过河拆桥”的保留节目,白天舟桥合一供路人通行,晚上舟桥分离为船只通航。分分合合一晃眼就是 800多年。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向孙子现场教学的最佳历史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关于广济桥,潮州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韩愈被贬至潮州,为解决百姓渡江困难,邀请了韩湘子等八仙和广济活佛,分别从东西两岸施展法力造桥。因水流湍急,中间一段无法连接。情急之下,桥一侧的何仙姑抛出宝莲花化作十八条梭船,另一侧的广济活佛则将禅杖甩出变成了一根大藤,把18条梭船系成了一座浮桥,从而完成了整座大桥的修建。</p><p class="ql-block"> 现实中,广济桥实际是在南宋时期开始修建的,此时距唐朝灭亡已过了 200 多年 ,韩愈早已不在人世。潮州百姓前后共用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晚间,步行来到广济桥观赏灯光秀。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绚烂的灯光,配上《潮州人》的乐曲,却足以让游客对潮州人的品格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念不断的乡音,唱不完的乡情,离别时的那杯功夫茶,将你我的心挂在故里。</p><p class="ql-block"> 潮州人最懂自己人的定义,忘不掉团结诚信那句话,走到哪里都创造奇迹。</p><p class="ql-block"> 潮州人心细敢打拼,多少辛酸、多少苦难、都咽得下去,总有越挫越勇的骨气。</p><p class="ql-block"> 潮州人心系乡情,心善行万里。一碗白粥、一碟咸菜、一生最钟意,一辈子都在为家努力。荣耀归于故里。</p> <p class="ql-block"> 第四日的潮汕之旅,我们集中在揭阳活动。揭阳的名字来源有官民两种说法:官方说法是,秦朝平定南越后,戍兵于揭阳岭,并以此岭名字设立揭阳县。民间传说是,揭阳人的始祖在岭南拓地开疆时,见到这里一片迷雾,遂登上山岭,揭开迷雾,使之一片光明,因此将这里称为“揭阳”。</p><p class="ql-block"> 蹊跷的是,我们的揭阳之旅,如同民间传说一般,也颇有点揭迷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迷之一,揭阳楼。我们所见的揭阳楼矗立在进入揭阳市区门户处的一个诺大的广场中,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气势恢宏。楼前矗立着一尊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方鼎。本以为该楼是按照历史原貌复建的,准备合影留念,但却被路人告知它是由唐朝穿越而来的。实际上真正的揭阳楼原址是在潮州笔架山的韩文公祠。之所以命名为揭阳楼,是因为很多古代文人在写诗的时候喜欢用“揭阳”来代指当时的潮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楼早已不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迷之二,中国玉都。来到揭阳一下飞机,人人都会被“中国玉都”四个字的巨大广告牌洗眼。在揭阳市里游览,也随处可见售卖玉器的摊贩及店铺,甚至正规的玉石毛料交易市场(即俗话所说的赌石市场)也不鲜见。原以为这里有玉矿,盛产玉石。实际上却大相径庭,这里并不产玉,百分之八十的原料都来自缅甸。真是让人匪夷所思。</p><p class="ql-block"> 所以敢称玉都,其实主要得益于精湛的玉雕工艺,以及潮汕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揭阳有着“天下玉,揭阳工”的美誉,曾多次斩获国际玉雕大奖。借助这种精湛技艺的竞争力,适逢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他们不靠天赐,就凭一股子拼劲,愣是生生地把玉石加工业打造成为了揭阳重要的产业支柱。不仅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和贸易中心,甚至还赢得了“亚洲玉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潮汕之旅即将结束的时候,导游领我们来到一家小店品尝了潮汕牛肉丸。</p><p class="ql-block"> 潮汕牛肉丸,源于客家肉碎团子改良而来,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被誉为“中华名小吃”。</p><p class="ql-block"> 店家送了我们每人 2 颗品尝。轻咬一口牛肉丸,首先感受到的是外层薄薄的弹力膜,紧接着是内里鲜嫩的肉质,醇厚、细腻又滑嫩,仿佛有汁水在口中迸发,鲜美无比。此刻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每一颗牛肉丸的诞生,都是对传统工艺的极致尊重与传承;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p><p class="ql-block"> 带着品尝美食的愿望而来,最后用了 2两颗精致的牛肉丸抚慰了我们挑剔的味蕾和贪吃的胃,没想到,潮汕之行竟是以这样的方式为我们画下了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