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好老师,徐能凤老师就是其中一位难得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龙河口水库(今万佛湖)上游的五桥乡青松村一个叫老柴岗的地方(现在是万佛湖中的一个小岛,只有枯水季节才能看到) 因为1969年夏季龙河口水库发大水,我家被大水淹没,被迫移民到现在的干汊河镇龙山村莲塘生产队(俗名叫狗屎岗的地方),直到9岁我才到本村的龙山小学上学。记忆中,小学的班主任先是孙家存(一位女教师,不久便调离龙山。据说她的兄弟,一位担任过县委书记,一位是作家)。接着换成张道安老师(后来当了龙山小学校长),之后换成朱学增老师(后来成了新街学区校长,也是一位对我的成长影响极大的老师,尤其是语文和书法。我原名方士中,朱老师将其更改为方仕忠,我非常喜欢,沿用至今。90年代初我曾去新街中学拜访过他。2005年左右朱老师曾经来家中看望我。朱老师退休后住在城关,在舒城一中河边散步时经常相遇。如今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在家空闲时写写书法,已经很久未相见了)小学升初中我仍就读于龙山(龙山附中,当时叫戴帽初中。校长张先福,好像是从邻村靠山小学调过来的)。初一上学期班主任还是朱学增老师(这学期我因为患甲型肝炎,几乎没有上学),再后来因为朱老师调任新街中学校长,班主任换成了徐能凤,兼任语文老师。徐老师是从八里公社洪院小学调过来的。记忆中徐老师扎着两个小辫子,身材高挑,衣着朴素大方,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透着亲切、朴实,又不失高雅气质。我大病初愈之后,回到久违的校园,格外兴奋,又见到如此有亲和力的语文老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迅速进入状态,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过了没多久,徐老师让我担任学习委员,班上也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据我观察,别的班是没有的,我猜想也许是徐老师自费订阅的,放在班上让同学们共同阅读。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多媒体,只有乡村的大喇叭时不时地传递着外界星星点点的信息,还有就是那些流传于同学们之间的小人书,数量很少,争相传阅,有时为了尽快看完,不惧冒险在课堂上偷着看,有时不幸被老师没收。当然有的老师心地善良,看完后又完璧归赵。记得徐老师有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保护好《中国青年报》,并在每天的习字课选定一篇文章或重要新闻让我读给同学们听。从此我们通过这份报纸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从报纸上掌握了很多知识,我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据徐老师有次在公社举办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表彰大会上介绍,我的一篇习作《面向农村》被选入《安徽省中学生作文集》。我后来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展读。学校大会小会,只要有学生代表发言,必然选我。班级的黑板报,校园的墙报,重要节日纪念专刊,我都是主笔。后来我还成为村里“批林批孔”运动的笔杆子,写过不少“批林批孔”的大字报,那时的我政治上十分幼稚,没有政治判断力,分不清是非曲直,只是随大流跟着喊口号,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印记,主观上并非我所愿,但客观上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后来每年腊月我回到村里都给村里人家写门对子(春联),为此给家里挣了不少工分。1976年9月9日中午放学的时候,我听到大队的大喇叭正播放着哀乐,播音员用低沉的声音反复播送《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沉痛宣告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我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怎么也不敢相信,嘴里一路嘀咕着:不是说他老人家万寿无疆吗?怎么会死掉呢?回到家中反复追问母亲这消息是否真实,当得到确认后,我情不自禁地趴在门框上嚎啕大哭,虽然肚子很饿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下午一到学校我就被校长叫到办公室,办公室有五六个人,校办主任让我们给全校师生写悼念毛主席的袖章。黑色的袖章上用毛笔书写两行白色大字,上面一行写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下面一行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记忆中接着的一周全国举办了一系列悼念活动。9月18日上午在学校操场上全校师生参加了追悼毛泽东主席的广播大会。下午我们部分同学自行组织前往干汊河食品站观看了毛主席追悼会的电视实况转播。那电视机应该是14吋的黑白的,放在墙头上,底下有许多人观看,那时电视机很少,我们一群同学弄到很晚才回到家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相继失去了三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这年的7月,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一夜之间几十万人失去了生命。1976年又是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一年,这年的10月,我们一举粉碎了“四人邦”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为了揭露“四人邦”反党反人民的罪行,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大批判宣传队,徐老师亲自指导我们。年底又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正月在全村各生产队巡回演出,进一步锻炼了我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初中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徐老师引导下不断进步,快乐成长。遗憾的是徐老师因为生产没有带我们到毕业就离开了龙山,后来调往干汊河镇的乌羊村小学当校长。适逢国家教育升学体制由春季改为秋季,初三延长一学期,班主任由汤啟玉老师担任,兼任数学老师,语文由张先益老师教我们。汤老师后来调到新街中学任教,最后调往干汊河中学直到退休,现在家住城关镇,我们亦师亦友,时常见面!张先益老师语文素养很高,教学认真负责,虽仅代我一学期语文课,但给我印象深刻,师生感情很深,2018年2月4日我组织十多位同学去他家里看望老人家,张老师与宋老师夫妇非常高兴,逢人便说我们如何尊敬老师。然后应时任龙山村党委书记的老同学胡礼柱的邀请,前往母校旧址找寻儿时梦想,回忆逝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经过复读我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上大学期间曾经去乌羊学校看望过徐老师,老师盛情在家中招待了我们(具体哪些人,我已记不清了)。再后来徐老师随丈夫调往蚌埠工作。退休后的徐老师每年清明节前都要回家乡,只有部分女同学与她联系,那时我工作很忙,也许徐老师怕打扰我们的工作,回来很少联系我们,后来在与同学们的聚会中开始知道徐老师已调往蚌埠,但那时没有手机,几乎失去联系。记得2009年4月初,已经退休的徐老师又一次回乡探亲,在时任干汊河镇副镇长韩延存同学的召集下,徐老师和十多位龙山附中的学生们第一次欢聚一堂,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青葱岁月。参加者主要有:吴玲、吴成凤、李用菊、方仕忠、吴开明、张明朝、胡礼柱、王维友、涂从友和张能稳等10多位同学。后来由张能稳同学召集在万佛湖与徐老师又一次聚会。黄帮玉同学再邀徐老师在西塘与同学们聚会。可惜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没能留下影像资料。直到智能手机全面普及,我们初中同学建了一个群,不知哪位女同学把徐老师拉进群里,然后通过同学群我与徐老师彼此加了微信,我查阅了微信添加的时间是2017年11月,从此我们的联系便多了起来。其实我知道,即使失去联系,徐老师心中总牵挂着我们,关注着我们。记得2017年12月我出差去蚌埠护送艺术类考生参加考试,乘空隙我与同事一起去了蚌埠当时正在建设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风景区,还去了海军士官学校看望大学时的女同学缪宏娟。第二天我发了朋友圈。徐老师看到朋友圈就给我打电话,盛情邀请我去她家作客,我说公务在身时间安排不开,返舒之前徐老师又打电话,问我住哪里,她要来看我,这个电话一下戳中了我的软肋,我仿佛听到了一位母亲对游子的深情呼唤。我的脑海中同时岀现了在芜湖上大学期间每到放假时母亲站在村头翘首期待时的情景。返舒之前我惭愧地打电话给徐老师,要求出发前去见她一下,徐老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你带学生参加考试责任大任务重,以后有的是时间见面。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多么善解人意的老师啊!</p> <p class="ql-block"> 在蚌埠返回舒城途中我的耳边反复回荡着徐老师盛情相邀的亲切美妙的声音,我的脑海中不断出现徐老师翘首以盼的殷切身影。我在心中默默而庄严地立下承诺:我一定要组织同学们一道前往蚌埠探望恩师。后来我在同学聚会中反复提及我的想法,同学们积极响应。记得201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查阅朋友圈时发现徐老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给我点赞和评论了,我辗转难眠,在夜深人静的深夜我给徐老师发了一则帖子,表达了对徐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也流露了对先生身体状况的隐隐担扰,第二天我终于收到了徐老师回复的帖子,果然徐老师的身体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好像是股骨头问题。徐老师一方面无限感激我,另一方面极力安慰我,并仔细询问了我的近况,极力鼓励我有空多读书,勤写作。我心中感到热乎乎的,再次燃起了我珠城省师的强烈愿望。无奈三年疫情无情地延搁了我的设想,再加上为儿子办婚事又占去了我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直到2021年3月27日乘徐老师清明节回乡探亲之机,我极力邀请徐老师回母校旧址龙山(现在是村部所在地)参观座谈。此次活动得到了时任龙山村党支部书记胡礼柱同学和村长鲍帮文校友的倾情支持。中午徐老师与她的亲戚和同学在飞霞酒店用餐后,我和吴玲等同学在附近准备了一束鲜花,然后与徐老师一道乘坐吴开明同学的专车前往龙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沿途陪徐老师先游玩了启德园林。师生携手并肩漫步于园林之中,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倾心交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同学们也不时地用手机记录下那些美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陪徐老师逛了干镇的老街,共同走过先生曾经生活过的街巷阡陌,共同回味逝去的青春岁月,一起致敬青春!</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顺利到达龙山附中旧址,现在龙山村部所在地,书记胡礼柱同学和村长鲍帮文校友早已恭敬地站在村部门前迎接徐老师一行的到来。步入会议室,只见主席台的电子屏幕上打印出醒目的标语:热烈欢迎徐老师回母校龙山参观座谈。胡礼柱同学代表龙山村向徐老师汇报了龙山学校的前世今生,徐老师深情地回顾了在龙山学校工作时的难忘岁月。同学们深情地回味着在龙山学校快乐成长的美好时光。时间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四十多年前,初三毕业时那天中午学校盛情地招待我们龙山附中首届30多个毕业生!用餐之后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开学校。王立平同学步行到太庙生产队买来了一只大西瓜,他手捧大西瓜,我一刀切下,切开了大西瓜,也切伤了他的手掌,殷红的鲜血与鲜甜的瓜瓤和着咸涩的泪水一同吃进胃里,深深地埋藏在每位同学的五脏六腑之中,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也深深地刻进脑海里。直到夜幕降临,班上的女同学在校东门的岔路口还抱成一团,失声痛哭,难解难分。在以后的岁月里虽然同学们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但同学之间的友情之线从不曾间断!</p> <p class="ql-block"> 接着同学们漫步母校周围,与徐老师共同回忆那逝去的蹉跎岁月,用手机记录着母校的旧址印象,按下快门,留下许多师生携手并肩的美好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时多,我们驱车前往干汊河镇,在书记胡礼柱同学的安排下,我们一行16人在骆家酒店与徐老师共进晚餐,白天在舒城信用社上班的张明朝同学晚上也如约赶到骆家酒店,他恭敬地走到徐老师面前向先生敬酒。同学们与徐老师一边吃晚饭,一边说笑,整个大厅气氛热烈,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0点多钟,张明朝同学开车与吴玲韩延存和我等同学一直把徐老师送到她亲戚家中,互道晚安,依依惜别!</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9日我和家属启程前往甘肃省庆阳市迎接孙子出世,并在此进入含饴弄孙的岁月。8月11日孙女诞生,我们在庆阳享受着祖孙三代人的天伦之乐。在庆阳的日子里我举目无亲,再加上气候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都极不适应,时间久了,我十分思念故乡,思念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我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因为孙子太小,加上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平生第一次在异地他乡过春节。尽管祖孙三代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媳妇也精心安排了春节里丰富多彩的娱乐旅游活动,但是仍然让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到了农历的二月,我的家乡江南早已经草长莺飞,梅花绽艳,柳枝发绿,海棠吐蕊,我从朋友圈中不断看到来自故园的美丽春景,可是北国仍然寒风凛冽,冰天雪地。长夜难眠,披衣伏案,写下了一首《鹊桥仙•北国春寒》以抒解思乡之愁:“江南梅艳,北国春晚,昨夜雨雪添寒。故园师友一枝春,天涯却比咫尺暖。 他乡是客,梦里故园,隐闻椿蒿味鲜。临窗试问卷帘人,明月何日照我还”第二天起床,我看到朋友圈有上百人点赞评论,让我倍感温暖,尤其是徐老师不仅给我点赞,而且用温暖和鼓励的话语鞭策着我!另外好友梅生兄以一首《临江仙》和之:“北国二月风卷地,庆阳雨雪如刀。翠叶嫩肉映鱼跳,寒霜侵绿道,耳畔响松涛。冰冻三寻终有尽,梅花正待含苞。夜阑幽静月光娇,晨钟惊鹭鸟,犹报早春潮”。尽管师友千里送温暖,让我聊为心安,但仍然感到犹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p> <p class="ql-block"> 北国的三月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萧条荒凉,看不到鲜花和绿草,毫无生机。</p> <p class="ql-block">江南的三月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红梅绽艳,柳条抽绿,海棠吐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后经过与亲家的持久协商,我们于2023年9月10日回归故乡。高铁到达合肥南站,我一下子就嗅到了故园乡土的芳香,故乡的空气透着绿草的清香,鲜花的阵阵馨香沁人心脾,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因为当天是教师节,在合肥当律师已小有名气的付来权同学召集张敏、陈诚、徐昊、朱小露、汪清等同学选定了一处家乡味浓郁的徽香楼酒店为我们接风洗尘,并共同庆祝第39个教师节。</p> <p class="ql-block"> 回到故乡后,我的活动日程几乎被排满,开始我的云游天下的伟大计划。先后去了江西赣州和上饶,广西的巴马和北海,广东,湖北恩施,湖南长沙,重庆,长江三峡,西藏,浙江的杭州和盐官。出国游去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闲云野鹤,快哉快哉!</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我计划完成去蚌埠探望徐老师的的宏伟夙愿。通过朋友推荐我给徐老师订制了一个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紫砂壶,名字叫西施大红袍。为了突出其纪念意义,壶的两侧分别刻着“凤栖龙山”和“师恩永誌”八个大字,壶底落款“龙山附中78届初中毕业生赠”。然后由我和吴玲同学分别联系每位同学,并确定探望的人数和所用的车辆,无奈因为我岳母突发脑溢血去世而被迫延期。</p> <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腊月,我给徐老师发了一个信息:暂定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前往蚌埠探望先生。</p> <p class="ql-block"> 乙巳蛇年春节过了元宵节之后,我与吴玲同学协商,正式确定前往珠城探望徐老师的时间和人数,让张道存同学负责到乡下油厂买了10斤茶油。正月二十六早晨7:30舒城的同学出发经合肥并与之会合前往蚌埠,吴开明、陈同菊和张明朝三位同学各开一辆轿车,10:30左右我们一行12人顺利到达徐老师前天就预定的酒店,徐老师与丈夫王叔,还有她的女儿女婿陆续到来。徐老师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一边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一边忙着点菜,先生还像年轻时一样做事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很快菜就点好了,我乘机拿岀紫砂壶纪念品,与徐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赏玩,不知不觉在谈笑中到了用餐时间,先生从家中拿来珍藏多年的五粮液和红酒,点了很有家乡味的一桌菜。席间先生谈笑风生侃侃回忆当年往事,不时询问同学们的近况。同学们推杯换盏,尽情地享受着美味佳肴,举杯共祝老师天天开心,永远健康!</p> <p class="ql-block"> 饭后已近下午2点,徐老师安排我们前往附近的张公山公园游玩!师生共同漫步于公园小径上,时而停下来倾心谈论,时而指点美景诉说传奇。时而深情对视,拳拳关怀自然流露,眷眷留恋溢于言表。最后我们选定在象征着珠城人民热情好客的珍珠玉女雕塑前师生合影留念,同学争相与先生留下了许多精彩难忘的美妙瞬间。</p> <p class="ql-block"> 张公山公园山顶还有赵朴初先生题字的望淮塔,风景秀丽的张公湖等景点,不知不觉已近下午四点,徐老师极力挽留,要求同学们在蚌埠住一晚,明天再去玩蚌埠的另外两个著名景点:湖上升明月古民居群和龙子湖公园。考虑到第二天是周一,大多数同学要回去带孙子,还有的同学还在上班;另外,考虑到先生年岁已高,不想让老人家多操心再破费,四点多我们启程回家。</p> <p class="ql-block"> 回到舒城的第二天就收到徐老师许多感谢的话语。衷心祝愿徐老师天天开心,永远健康,愿师生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这次珠城省师激发了我对龙山附中那段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特别是徐老师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拳拳关怀,还有同学们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忠贞不渝的眷眷深情,让我欲罢不能,我想用笔把这些美好的记忆永存人间,流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我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尔虞我诈的世界中,我们仍然拥有一片纯真洁净的天空,这都是因为我的拥有徐老师这样的精神领袖,她言传身教,德艺双馨,让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出污泥而不染!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师生之间友谊常存,同学之间往来不断,真情无染。衷心祝福徐老师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真心希望同学们纯真永存,笑容永远灿烂!青春不老,我们不散!</p> <p class="ql-block"> 2025.03.06草成于南溪丽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