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6、7月份,两次旅行需要在青岛中转,特意购买了在青岛站中转的高铁票,并预留了大约3个小时的中转时间,到海边吹吹海风,顺便品尝一下青岛的海鲜和啤酒。 来过N次青岛,基本上每次都到栈桥附近的海边吹吹海风,对青岛栈桥有一种留恋的情怀。 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青岛海滨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2号,地处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 栈桥及回澜阁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最南端处筑有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总建筑面积354.12平方米。 飞阁回澜为“青岛十景”之一,指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登临阁上,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之景。 栈桥的石阶上叠印着无数历史足迹:1904年,德国亲王亨利乘军舰在此登陆;1923年康有为登桥赋诗“碧海青天,不寒不暑”;1930年代老舍常在桥头茶馆构思《骆驼祥子》。如今的栈桥更成为百姓生活的舞台:清晨太极拳爱好者在回澜阁前推手揽雀尾,午后孩童举着棉花糖追逐浪花,傍晚情侣依偎在长椅上看归航的帆影。每年元宵节,数百盏渔灯沿桥点亮,光影倒映海面,重现“鱼衔莲灯”的古老渔家传统。 回澜阁,又名廻澜阁、海栏亭,建于栈桥半圆形防洪堤上,为民族风双层双飞檐八角盔顶亭阁,总占地面积约1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4.12平方米,上覆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2层圆环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盘旋登上2楼。 青岛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于1991年拆除重建;2006年12月10日再次改造;于2008年8月1日重新启用。 原青岛站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二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砖木钢混合结构,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6月份来青岛当然少不了品尝青岛海鲜,清蒸碟鱼和海螺是我的最爱。 7月份来青岛,一个人来一份海鲜全家福,省事又美味,当然来一扎青岛扎啤是必须的。 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