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时光(273)

真诚待你 10581791

<p class="ql-block">  青春是美好的,对青春的诠释各种各样。有人说,青春像冬梅一样傲然挺立,不惧风雪;有人说青春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我要说,我们那代人的青春更像闪电,在天空中爆发出耀眼的光亮,又像雷鸣,轰隆隆响彻云霄无可阻挡。青春的岁月啊,是我们用汗水与泪水交织汇成的美丽画卷;是我们用辛勤劳动,不懈奋斗与友爱互助,共度时艰,铸就的青春华章。每当想起知青岁月那段难忘的经历和艰苦的岁月,我都会想起好多熟悉的场景和知青往事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我青春最好的时光是在农村度过。新的环境都要有适应过程。如农村的旱厕夏天味冲天,冬天冻屁股,脏的不堪入目,开始宁去野外草甸解决;还有那里吃油都是棉籽油,炸锅味道不受闻,炒菜一层黑,吃着嘴里有异味,心里不舒服。这些事随时间推移慢慢地欣然接受,习惯成自然,也就熟视无睹,泰然自若了。</p> <p class="ql-block">  下乡初期我们用唱歌来消除心中的忧闷和劳动后的疲惫,开始我们唱“何日君再来”“梅娘曲”等歌曲,结果越唱越想家,越唱越悲观,越唱越低沉,唱得两眼挂泪。海州说别唱了,再唱都得唱倒。我们重新选择了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山楂树”等前苏联歌曲,铿锵有力,唱得我们浑身是劲,忧闷不再!</p> <p class="ql-block">  下乡插队环境艰苦,干活辛苦,想家心苦,这些都没有吓倒我们。逆境中我们互相鼓励,彼此加油,每天用歌声回答“三苦”,夏天的夜晚柴垛上的歌声让我们群情激昂,冬天大伙团团围坐火盆讲起笑话逗得一个个前俯后仰。山再高也要攀,海再深也敢潜,这就是知青对困难的态度。同学间的关爱和团结给我们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下乡头年没有菜,大葱沾酱,干啃咸菜把我们啃怕了。转年春天我们在青年点前面找了一块地,自己动手,开辟菜园,种上各种蔬菜,样式可全了。有圆圆的南瓜,有嫩绿的黄瓜,有红艳艳的西红柿,有一架架芸豆角,有紫色的茄子,现吃现摘,蛮新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亲口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男生饭量大,下乡时吃粮月末常接续不上,只好用地瓜当主食。胖墩说还找队里借点,点长海州说上月刚借了百斤玉米,不好意思张口了。第二天海州说队长病了,我们去看看他,到时候见机行事。大伙凑钱买了蛋糕罐头去看队长,队长很高兴。热心问这月粮食够吃不?我们实话实说,队长让会计送来百斤玉米救急。</p> <p class="ql-block">  胖墩从家回来带回在水库捕捞的几条新鲜大鲤鱼,我们自打下乡以来还没有吃过一次鱼,猪肉偶尔村里有杀猪的还能吃上,所以看到鱼一个个直流口水。有的说红烧好,有的说清蒸好,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后来大家举手采取多数人意见决定清蒸鲤鱼。胖墩拿出他的最佳厨艺,为大家做了一顿回味悠长的美味清蒸鱼。</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插队数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双稚嫩的拿笔杆儿的手变成了布满了老茧的玩锄杆的手,这个过程是知青劳动成长的经历。刚下乡时正赶上秋收割地,每天手握镰刀割地忙,手上渐渐磨出泡,晚上收工挑了泡,转天新泡压旧痕,反反复复挑了磨,历经磨砺,水泡变茧,劳动时不再戴手套,手握锄杆镰刀有了保护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农村时,当地青年常到我们青年点,有的向我们借书阅览,有的求我们答疑解惑,共同的劳动生活使得我们成为好朋友,知青的胸怀和信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四十年聚会时我们回乡才知道当年与我们走得近的妇女队长当了乡党委书记,常帮我们干活的小福子当了副乡长,非常感谢我们当年对他们的引领。</p> <p class="ql-block">  青春只有发出光和热才璀璨壮丽,芳华只有在积极奉献中才更显美丽溢彩。知青没有气壮山河的故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可是我们走过的经历可歌可泣,一群十六七岁尚未成年孩子,千里迢迢,背井离乡,远离呵护自己的父母,在一个陌生的艰苦环境中,靠自己的顽强努力,用辛勤劳动开创自己人生的新的里程。我们挺起脊梁,走过这段艰苦且漫长的人生经历的确很不容易!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上山下乡在给知青带来艰难困苦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砥砺前进的成长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与生存能力。人常说,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财富虽然不是金银财宝,可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够我们一辈子享用,再大的苦我们也能挺身扛住,再难走的路我们也能坦然走过。这就是生生不灭的知青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