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旅行纪实(四)南海神庙、余荫山房、广州塔等观光随拍

毛庙根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与北京知青吴战友相约同游广州。</p><p class="ql-block"> 17日上午,我们到长洲岛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和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完毕后,下午两点多我们坐地铁离开了长洲岛。</p><p class="ql-block"> 在做行程计划时,长洲岛附近及地铁七号线沿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和余荫山房列为我们此行的后备景点。</p><p class="ql-block"> 南海神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地铁四站路程,交通还算方便。地铁七号线长洲岛站到裕丰围站换乘十三号线到南海神庙站下,出站走十来分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南海神庙地铁站随拍。</p> <p class="ql-block">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地处珠江北岸,其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皇家祭海的场所,供奉南海神祝融,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是牌坊、头门、仪门和复廊、礼亭、大殿和后殿。两侧有廊庑 ;西南章丘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赏海上日出之胜地,“扶胥浴日”成为宋、元、清时期羊城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官方庙宇。2005年在庙前发现明、清码头遗址。它们见证了广州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奠,留下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誉。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南海神庙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南海神庙及明清码头遗址景区大门随拍。</p> <p class="ql-block">  南海神庙中轴线上建筑等随拍。</p><p class="ql-block"> 石牌坊:“海不扬波”石牌坊据考证约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是典型的清代牌坊建筑形制。花岗岩石制,正面刻“海不扬波”四字,为祈求海神保佑,航船一帆风顺之意,是南海神庙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石牌坊随拍。</p> <p class="ql-block">  头门:头门是南海神庙的庙门,始建于清代,庙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二龙戏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红砂岩石狮,前后两侧为八字墙影壁。前后两侧设有四大塾台,两个外塾台,两个内塾台。此形制为沿用周朝建筑建制。门额悬挂“南海神庙”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头门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头门近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头门塾台简介随拍。</p> <p class="ql-block">  头门两侧的外塾台,肃立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雕像,他们威风八面,为南海神庙增添了威严。</p><p class="ql-block"> 千里眼,我国民间神话中的天将。相传他有三只眼睛,能观千里之外,南海神选址建庙时曾得到他的帮助,于是天帝命南海神治理南海时,也命他下界相助,南海神安排他立于庙门之西察看海上动静。</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千里眼雕塑随拍。</p> <p class="ql-block">  顺风耳,我国民间神话中与千里眼配对的天将,相传他有四只耳朵,能闻听千里之外,天帝命千里眼下界相助南海神时,让他一同前往,南海神安排他立于庙门之东,闻听海上风云。 </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顺风耳雕塑随拍。</p> <p class="ql-block">  仪门:悬挂“圣德咸沾”匾额,廊房纵深开阔,体现汉唐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仪门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  礼亭:礼亭原建于明代,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礼亭是古代拜祭南海神的地方。礼亭中央陈列着东汉铜鼓。</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礼亭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  礼亭陈列的东汉铜鼓出土于高州,是中国第三大铜鼓。鼓身花纹精致细密,鼓边有青蛙六只栩栩如生,足见我国东汉时高超的铸造工艺,故有汉鼓唐碑之说。</p><p class="ql-block"> 铜鼓放置于拜庭,官府和民间祭祀南海神时,都要击鼓乐神。</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东汉铜鼓随拍。</p> <p class="ql-block">  大殿:大殿始建于明代,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是南海神庙的主体建筑,因“文革”期间遭破坏,于1989年修缮,殿内重塑南海神像。大殿所挂牌匾“威灵显佑”为清代撰写。意为神威显灵,庇佑众生。</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大殿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  后殿:后殿又名昭灵宫,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南海神夫人在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现存为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后殿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与南海神庙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图片介绍随拍。</p><p class="ql-block">陈献章</p> <p class="ql-block">韩愈</p> <p class="ql-block">苏轼</p> <p class="ql-block">张九龄</p> <p class="ql-block">郭棐</p> <p class="ql-block">李绂</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p> <p class="ql-block">杨万里</p> <p class="ql-block">  “万里波澄”石碑:“万里波澄”四个大字,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御书。因原碑今不存,碑亭仅存基址,现碑为复制,碑亭亦由大门外移至庙内礼亭右侧。</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碑亭及“万里波澄”石碑随拍。</p> <p class="ql-block">  洪武三年御碑:洪武三年御碑碑文内容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六月初三颁布的诏书。</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洪武三年御碑随拍</p> <p class="ql-block">  龙穴位:从龙头山经南海神庙越珠江至番禺化龙冈尾称之为南海神庙的龙脉,而龙穴位在南海神庙大殿南海神像底部中央。</p><p class="ql-block"> 传说昔日龙穴位的泥土终年湿润,信众取少许回家喂禽畜即可六畜兴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南海神像后的龙穴位壁画。</p> <p class="ql-block">  浴日亭于道光年间重修,位于庙西侧的章丘之上。唐宋时期章丘三面环水,昔日为观海上日出之地。“扶胥浴日”曾是宋、元、清三代的羊城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浴日亭前保留明代台阶,原有踏步108级,现保留72级。亭内立有宋代名豪苏东坡“南海浴日亭”诗碑及明代陈献章“浴日亭追次东坡韵”诗碑。</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随拍</p> <p class="ql-block">浴日亭随拍</p> <p class="ql-block">木棉树随拍</p> <p class="ql-block">碑林随拍</p> <p class="ql-block">“扶胥古埗”石牌坊随拍</p> <p class="ql-block">  清代码头遗址南北走向,长20余米,由道路和埠头组成。</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清代码头遗址随拍。</p> <p class="ql-block">  明代码头遗址南北走向,全长125米,宽约4.5米,由官道、小桥、埠头和接官亭构成,为各级官员到南海神庙祭祀时使用的官用设施。</p><p class="ql-block"> 自明代起,庙前水域淤积加速,外洋船只好改向琶洲,扶胥港逐渐衰落。清代中晚期河滩淤积严重,明码头最终废弃。</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明代码头遗址随拍。</p> <p class="ql-block">  结束南海神庙及明清码头遗址景区观光游览。我们乘地铁十三号线返回裕丰围站再换乘七号线到板桥站去余荫山房景区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 从板桥地铁站到余荫山房景区约有2公里。出站后,我们叫了辆电动三轮车,约十来分钟就到了余荫山房景区。</p><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是园林瑰宝和岭南建筑的典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余荫山房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板桥地铁站随拍。</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随拍。</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其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岭南四大名园。 </p><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的园林部分有四座主体建筑,包括卧瓢庐、临池别馆、深柳堂和玲珑水榭,中间横卧一座小虹桥,把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具有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园林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等元素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潜居邬公祠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  余荫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清朝举人,任刑部浙江司员外郎,诰授通奉大夫。其两个儿子也是举人。邬彬在京任职四年后,便以母年迈为由,乞假归隐乡里,兴建了这座园林。为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取“余荫”二字作园名。又因园林地处偏僻的岗地之下,故用“山房”这个朴素的名字,以示谦逊。</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余荫山房景区部分建筑随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善言邬公祠是以余荫山房主人邬彬之父为祖而建的祠堂。</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善言邬公祠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部分随拍</p> <p class="ql-block">楔赏亭</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p> <p class="ql-block">南苑</p> <p class="ql-block">南苑古床随拍</p> <p class="ql-block">方池与碧溪桥</p> <p class="ql-block"> 瑜园部分建筑及内部装饰布置随拍(小姐楼)。</p> <p class="ql-block">  船亭,位于方池之畔。瑜园以船亭为中心。船亭既作会客、宴请场所,又可作为观赏之地。</p><p class="ql-block"> 船亭部分装饰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  此床、柜乃番禺潭山乡许杨玉卿女士之后人捐赠。</p><p class="ql-block"> 瑜园古床、柜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独具特色。婚房内陈设红烛、红绳、梳子、针线、尺子、莲子、红枣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物品,代表了对新人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瑜园婚房装饰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婚房外壁画随拍。</p> <p class="ql-block">杨柳楼台</p> <p class="ql-block">听雨亭</p> <p class="ql-block">瑜园部分装饰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古床随拍</p> <p class="ql-block">假山园林等随拍</p> <p class="ql-block">孔雀亭</p> <p class="ql-block">玲珑水榭(八角亭),八面环窗的水上亭阁。</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内部布置局部随拍。</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建筑外部立面随拍。</p> <p class="ql-block">原正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正门口部分庭院随拍</p> <p class="ql-block">临池别馆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临池别馆内陈设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远眺小虹桥。</p> <p class="ql-block">  深柳堂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取名沿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是园主人邬彬邀集骚人墨客、新朋旧把酒谈欢、吟诗作对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深柳堂门口部分随拍。</p> <p class="ql-block">深柳堂内部分陈设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  虹桥印月为岭南园林标志性景观,其造型小巧玲珑,全长只有20米,将桥、廊、亭、栏巧妙组合,十分精致。</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虹桥印月部分随拍。</p> <p class="ql-block">  通往虹桥印月的过道随拍。</p> <p class="ql-block">其他部分建筑及内部装饰布置随拍。</p> <p class="ql-block">闲趣亭(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  在余荫山房景区走了一圈,已是六点多了。我们在景区门口叫了辆电动三轮车返回地铁七号线板桥站,价格比来时便宜了五块钱。</p><p class="ql-block"> 按行程,徬晚赶到广州塔附近的珠江南岸和海心桥等地游览。于是,我们乘七号线在汉溪长隆站换乘三号线到广州塔站下。</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广州塔地铁站旁国际媒体港部分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  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等隔江相望。</p><p class="ql-block"> 广州塔是广州市地标性建筑,其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近距离拍摄的广州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隔江远眺海心沙亚运公园、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等部分建筑景观随拍。</p> <p class="ql-block">  海心桥地处广州市城市会客中心,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通,是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景观桥,也是广州中轴线步行系统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海心桥主拱拱跨198米,全长488米,宽度15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p><p class="ql-block"> 海心桥北接海心沙亚运公园,珠江新城CBD商业区,南连广州塔,广州国际媒体港。</p><p class="ql-block"> 海心桥造型概念来自于“琴鸣娟舞•岭南花舟”,融入花舟、古琴等岭南文化元素,又像粤曲水袖舞蹈时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海心桥部分随拍。</p> <p class="ql-block">  海心桥不同角度、不同机位随拍。</p> <p class="ql-block">  在海心桥上拍摄的海心沙亚运公园、珠江新城等部分建筑景观。</p> <p class="ql-block">  在海心桥上不同角度、不同机位拍摄的广州塔。右边建筑为广州市国际媒体港。</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七点多,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打的回酒店。 当天步行31450步。</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所有照片均为原创,文字材料部分取自网络或景区简介。背景音乐选用纯音乐(云水禅心)。</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发表时间:2025.03.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