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25日与老同学一起去参观了上海烟草博物馆。该博物馆座落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728号,是一座庄重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地标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对面就是上海卷烟厂。上海卷烟厂前身是英美烟公司(后称颐中烟草股份公司)的通北路工厂,建于1925年,后来被转让给上海烟草公司,1952年4月被定名为“上海卷烟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烟草博物馆的斜对面,是上海烟草专卖局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烟草博物馆是经国家批准并由全国烟草行业共同捐资捐物兴建的专业性博物馆,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级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博物馆(截至201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门口旁边的小楼也是个历史建筑了,是当时英美烟厂的一个宿舍,也即当时烟厂高级职工的住宅旧址,现在肯定是不住人了,作为中国烟草博物馆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博物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载体,代表国家文明、民族进步、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播知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矗立在博物馆前的五根刻有龙、凤、狮、鹤、马吉祥物的大型图腾柱,寓意吉祥和平安,更为中国烟草博物馆增添了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外形设计以大型商船和玛雅神庙为设计理念,外墙中部镶以长140米、高4.1米的巨型花岗岩浮雕,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浮雕之一,并以生动的笔法,精巧的工艺将千年烟草发展历程及烟草文化凝固在这幅长卷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浮雕由中国早期烟农种植烟草、郑和下西洋传播烟草、最初的烟草加工作坊、以及烟草产业工人队伍的形成壮大、新中国烟草业的光辉成就等组成整个画面,形成了内容完整、主题鲜明的"烟草风云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里收藏着25万余件烟草文献文物,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了烟草传入中国4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这里,记录着党领导下的中国烟草的红色工运史、探索前行史、改革发展史,生动地诠释着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行业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烟草博物馆共有七个展馆,分别为烟草发展历程、烟草农业、烟草工业、烟草文化、烟草经贸、烟草管理、吸烟与控烟、新世纪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序厅,你就就可以看到一幅长28米,高2.8米的大型磨漆壁画《神州万里行》。该画以从南到北的地理顺序,用气势磅礴的艺术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名胜古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烟草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创意新颖、工艺精湛,是烟博馆的艺术珍品和展示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磨漆壁画是我国传统的装饰工艺画,采用绿松石、蛋壳、贝壳、金箔等多种材料,经三十几道漆和磨的工艺制作而成,有一种凹凸的立体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壁画中有中华、红塔山、云烟、红河、芙蓉王、白沙和大红鹰等七个名牌卷烟商标的图案,把风景名胜与烟草文化结合起来,既彰显了祖国河山,又诠释了烟草品牌文化的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首先进入了烟草历程馆,该馆通过"烟草起源与传播"、"明清时期烟草"、"民国时期烟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烟草"四大展区内容,以大量真实而珍贵的文献文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烟草各发展阶段的概况和特征,并重点反映了烟草早期红色工运历史和 1982 年中国烟草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制度以来,烟草行业所呈现的新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现存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烟草原产于中南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吸食烟草。当时的印第安人常会随身携带三件物品:水囊、弓箭和烟枪,他们将吸烟作为一种神圣的活动,常常与祭祀活动一起进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烟草原产于中南美洲。1492年,随着通往美洲航道的开通,烟草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印弟安人用于存放烟草的陶瓷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492年,哥伦布最先发现了印第安人在吸烟,随着美洲航道的开通,然后烟草种子被带去西班牙和葡萄牙,并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传入中国在16世纪中后期,大约在1573一1620明朝万历年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烟草传入中国的路线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明朝万历年间(大约1573年至1620年之间)由吕宋(今菲律宾)传至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第二条大约是在17世纪,由日本、朝鲜传到中国东北各省。最早记载烟草传入中国的书籍是《露书》和《景岳全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清前期烟农种烟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天津颐中烟厂大班办公室,室内均为原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后期,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烟草商开始向中国销售烟草,并开办工厂生产机制卷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15年,民国政府设立全国烟酒公卖局,第一任总办纽传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常德路65号开设的荣泰烟号作为党的秘密活动机关,由省委副书记刘长胜,利用烟号老板的公开身份掩人耳目,并通过柜台商品的不同摆放传递暗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成立后,烟草工业得到新生与发展,尤其是1982年以来,调整卷烟产品结构,推行技术进步,开拓烟草市场,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中国烟草来说,实行专卖是一个重大历史转折。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1984年1月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此照片为当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时的标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烟草管理馆。中国烟草管理发展的历史,记录着中国烟草业的探索、奋斗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充分表明建立烟草专卖管理体制,符合烟草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特性及其内在要求,是烟草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利国利民、合乎国情的举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修正了《各国通商进口税则暨善后章程),首次明确规定对外烟征收关税。这张照片为向外国人征收烟税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展示了我国烟草税制的演变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烟税资料和烟草税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国务院决定实行烟草专营,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全国烟草产供销、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1983年发布《烟草专卖条例》,确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这里陈列的是5部烟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烟草文化馆。烟草在中国根植流转四百余年,融入社会生活中,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产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烟草文化。该馆通过珍贵的文物、文献、模型、场景、真人蜡像以及照片、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展示了中国烟草文化的历史,诠释了烟草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通过"名人轶事"、"古今烟俗与民族烟俗"以及各类烟具、烟标、烟画片等展示,将你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世界近年来吸烟人口是下降的,已经下降到大约12亿左右。而中国的吸烟人口仍然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3亿人左右,高居世界近3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鼻烟壶源自西方,自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烟具的演变是从最早的口吸鼻闻到多管群吸;从早期的鼻烟、旱烟、水烟、斗烟、雪茄到如今最普遍的纸烟,烟具的发展演变可谓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都是抽旱烟的烟具,真是开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慈禧太后赏赐给身边侍卫刘金彪的一杆御用旱烟杆和烟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抽水烟的用具也有许多多品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为有趣的是在"名人与烟草"、"古今烟俗与民族烟俗"以及各类烟具、烟标、画片等展区,你会看到毛泽东用过的烟缸,明清时期的水烟袋及专为漂流到金澎马祖台湾的稀世烟标"来归"等精品,使你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代学者纪晓岚好 食旱烟闻名。他使用的大锅烟袋一次二两烟丝,故入称"纪大烟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鲁迅先生一生爱好抽烟,在漫漫长夜中辛勤笔耕,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战斗檄文。场景为鲁迅和进步青年在一起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东北时的照片。当时,他一手摸着一尊煤精石的佛像,品吸着大生产牌香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用过的烟灰缸,造型非常独特,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来送给父亲的礼物。由毛岸英夫人张文秋捐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用烟听,由毛泽东原秘书叶子龙捐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用烟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贺龙用过的烟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邓小平用过的卷烟、烟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业馆展厅通过文物文献、场景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再现了中国地方性晾晒烟、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中国烟草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科研方面的成果。系统介绍了中国烟草种植、烟叶调制和烟草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引入中国,在福建种植,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13年,英美烟公司派美籍烟草技师文斯德等人到河南襄城宣传试种烤烟,并指导农民种植烤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推广种植烤烟,英美烟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等公司先后在一些地区设立了办公机构和烟草农业科研机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几张图片展示了烟草种植、采摘、晾晒等工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国烤烟的发展历史上,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烤烟生产曾出现过几次波动起伏。1997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全国烟叶生产提出了"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并大力推行科学种烟措施,生产总量较好地满足了卷烟工业的需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展厅以吸烟与控烟的发展历史为主线,采集了国内外真实的历史史料和数据,向观众介绍“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由来”、“吸烟与疾病的关系”、“环境中的烟草烟气与被动吸烟”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展现了中国烟草业,在控烟和减害降焦等方面作出的辛勤努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在控烟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主要有:实行专卖管理、寓禁于征、禁止烟草广告、严禁未成年人吸烟、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等政策和法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种烟草焦油控制改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降焦技术研究推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未成年人远离烟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展馆以中国烟草经贸发展历史为主线,用翔实的文物文献,向观众介绍卷烟国内销售、烟草进出口贸易和烟草对外经济援助与合作等方面沿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卷烟流通领域取得快速发展的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嘉庆年间浙江慈溪人宓宝城以"前店后作坊"的运营方式,在杭州开办"宓大昌烟店"。它是清朝时期我国较具规模的一家综合性烟店,经营的烟草制品相当齐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清末、民初,烟商在浙闽一带乡镇收购茶叶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民国时期,使用的铁制手摇式人力压包机(压烟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馆展厅再现了中国卷烟工业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历史轨迹。自1891年老晋隆洋行在天津开设中国首家卷烟厂以来,中国卷烟工业经历曲折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烟草工业技术改造及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烟草工业突飞猛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一组蜡像,反映了早期的卷烟手工作坊作业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1-5型包装机,将烟支包装成软盒的设备。1956年由上海烟草机械厂试制成功。本设备为4-5A型包装机,是1-5型包装机的改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AMF379-3000型包装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YJ14-YJ23卷接机组 ,用以卷制和接装滤嘴烟的设备。1986年许昌烟草机械厂研制成功。YJ-14属吸风式卷烟机,YJ-23属搓接式滤嘴接装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挂杆复烤生产。1894年美国人朱赛埃.普罗克特发明了挂杆复烤机,1917年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复烤业的发展。挂杆复烤生产中,初烤烟在选叶房经过拆包、选叶后运到车间,工人把成把的烟叶挂在杆上,再放在复烤机的链条上,烟叶在链条带动下连续通过复烤机的干燥、冷却和回潮室,完成复烤工作。复烤好的烟把经卸杆后进行打包和晾包,即可入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还展出了各种烟标,让人眼花缭乱。烟标是香烟制品的商标,俗称烟盒,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收藏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烟标的出现,是这一收藏品升温发展的必然。它的意义不仅是将烟盒子、撇撇、分子等通俗叫法规范化,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烟标的收集、欣赏、宣传、研究和更规范地开展藏品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烟草博物馆·烟斗馆从内容上分为:烟斗的趣味简史、 烟斗的基础知识、烟斗的使用与养护、烟斗与名人轶事、文学艺术中的烟斗、斗师工作坊、大师烟斗陈列等几个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烟斗的历史,如同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1492年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大陆时,烟草已然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人类最初的抽烟方式就是使用烟斗,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用具,从诞生之初就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伴随美洲航线的开通,烟斗这一独特的吸烟工具也随之被带入欧洲。16世纪烟斗在欧洲流行起来,17世纪各式烟斗风靡欧美,18世纪英国盛行制作珐琅质盘形烟斗,19世纪时兴巴洛克风格的长烟斗。明清时期,烟斗传入中国,随后逐渐在中国社会普及开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一提的是,烟斗馆陈列中还有贺龙珍藏的系列烟斗,让观众看到贺龙元帅对烟斗的情有独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时期的红木烟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斗师工作坊打造了一处烟斗大师的精神世界。在这个逼真还原的工作坊中,观众能够了解到一支烟斗的制作过程,也能体会到一位斗师的灵感来源及情感寄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还陈列了当下世界各地知名斗师的优秀作品,为观众带来感官上的艺术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原木烟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烟斗这一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用具,从诞生之初就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它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为我们认识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提供了独特新颖的视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参观中国烟草博物馆,对中国烟草从明代传入至今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代民族烟草工业与外国资本的博弈历史(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兴衰)以及对烟草在农耕社会、商业贸易、文化符号中的角色有了更立体的理解。此外,从传统烟叶种植、手工卷制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演变过程,让人直观感受到技术革新对行业的影响,甚至能窥见中国轻工业发展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烟草行业对国家税收、就业和地方经济有较大的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吸烟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是全球共识。因此必须大力呼吁更多人关注吸烟的危害,合理运用禁烟控烟宣传手段,帮助他人实现健康生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