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取《诗经》“绿竹猗猗”之意而名,清乾隆11年(1746年),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园内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南厅、微音阁等文物、历史遗迹,弥足珍贵,引人探古问胜。 园内以精致小巧的园林景观为主,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与古朴雅致的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以竹为主是古猗园的传统特色。古猗园最早建于明代,设计者朱三松是著名的“嘉定竹刻”的创始者。<br> 古猗园分为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四大景区,包括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等景点,无不体现出古猗园特有的古朴、淡雅之气。 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传说能镇压湖中的蛇妖,保佑一方平安。<br>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自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使水置于园林,以水为主,相映园景。 古猗园中的不系舟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园主人的书画舫,内中曾悬有书画大家祝枝山书写的“不系舟”匾额。 古猗园是一座以古老园林为基础,不断拓展开发而成的大型园林,风景如画,景色宜人。 夏季的清晨,去古猗园,找一处凉亭观娇羞,感受清净、空灵、悠远、自在、和谐的意境,愿:心如莲花,至真、至善、至美! 幽静曲水,古猗园水面约占全园五分之二的面积,从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使水置于园林。<br>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形式多种多样,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 <p class="ql-block"> 环湖漫步,分别可看到白鹤亭、不系舟、浮筠阁、竹枝山和缺角亭,是古猗园经典场景之一。戏鹅池北岸的书画舫,俗称“石舫”,三面临水,舟名出自白居易《适意》:“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p> 相映园舟阁相对、山水相依,地势高低起伏,景观错落有致。“猗园戏鹅”“石舫观鱼”均为“南翔八景”之一。<br> 九曲桥分隔东西两湖。湖的南面是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是游客们休憩赏景的好去处。<br> 全园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六大景区,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花石小路,明代建筑、楹联诗文等五大特色闻名。 鸳鸯湖是古猗园的又一亮点。 古猗园建筑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 南翔小笼包是上海最著名的特色美食,皮薄馅大,汤汁鲜美,一口咬下,满口的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古猗园,这座充满古典韵味的江南园林,等待着你的到来。 园中遍植各类翠竹,有佛肚竹、紫竹、龟甲竹、方竹、凤尾竹等数十个名贵竹种,翠竹挺拔端庄、婀娜多姿,三五成群、夹道相拥,形成了古猗园独具特色的造园艺术。 园内厅堂、亭廊连片相接,漫步其间,借以花色漏窗,透视窗外景色,景物深幽,富有诗意。 逸野堂 微音阁下层为滴水阁,错落典雅,是古猗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今年被列入上海市革命文物名录。微音,音虽小,但精神长存。 <br><br><br> 不系舟,始建于明代,原为园主的书画舫,吴中书法家祝枝山特为之手书“不系舟”三字。 倚竹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