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堂叔——《家族传奇》第二章(27)

神韵秋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族传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章(2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寿星堂叔</p><p class="ql-block">太爷爷和大爷分家后,家族如同被分成两条蜿蜒的河流,时光如梭,转瞬已过百年。大爷兄弟二人先后成家,各育有四子,大爷膝下还有两个女儿。尽管两家被山峦与沟壑相隔,却宛如双峰对峙,不相上下。</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长河从不是一帆风顺。大爷家的命运似乎尤为坎坷。四个儿子中,大儿子英年早逝,二儿子为国捐躯,小儿子少年夭折。两个女儿出嫁后,唯有三儿子为家族延续香火。而我的爷爷则儿孙满堂,四个儿子皆成家立业。</p><p class="ql-block">第四代人的诞生,让两条支流间的差距愈发明显。大爷膝下有“四大金刚”孙子,和“两朵芙蓉”孙女;而爷爷的孙子辈则“十星闪耀”孙女辈更是“五朵金花”竞相开放。大爷的家族再次遭遇重创,二孙子英年早逝,三孙子先天弱智。</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后,第五代人呱呱坠地。大爷的曾孙辈“四大金刚”缺一,曾孙女变为“三朵芙蓉”。而爷爷的家族在计划生育的严格管控下,城市户口和有工作单位的孙辈均为独生子女,但家族人丁依然兴旺,曾孙辈数量是大爷家的两倍。</p><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爷爷的四个儿子和儿媳相继离世。大爷的三儿子——我的堂叔,作为家族中难得的长寿者,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他如同崖头青松,历经岁月风霜,依然挺拔不屈,见证了家族的兴衰更迭,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与梦想。如今,96岁高龄的他,已成为家族中罕见的世纪老人,继续守护着儿孙们的成长。堂叔的生涯是四叔的两辈人生!</p><p class="ql-block">堂叔出生于1929年,童年饱经战乱与贫困。解放后,土地改革让他家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佃户家庭终于翻身得解放。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成为人民公社社员,他带领家人努力奋斗,日子逐渐好转。</p><p class="ql-block">土地承包到户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但堂叔却选择留守。他深知土地是农民的根,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孕育着家族的希望。他不忍心看到土地荒芜,也不愿放弃对家乡的眷恋。</p><p class="ql-block">山沟里盖房有句农谚:“一年修,十年忧。”堂叔从解放后的小山庄搬到十几户的小村,儿孙的出生和上学读书带来极大不便。生产队劳动,产量低下,物资匮乏,娶儿媳生子可以勉强应付,儿孙上学可以早晚接送,唯独修房盖屋不敢去想。</p><p class="ql-block">土地承包到户解决了温饱,堂叔的家庭首先考虑在大村庄盖房。子孙就近上学,才是家庭的希望。为了批宅基地,他多次到村委会,费了几年周折才得到批复。虽然拖延了时间,但也为攒钱攒粮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堂叔带领全家在邻近村委会主干道的大村庄,终于盖起了十二间两层楼房。建筑面积三百多平米,占地近千平米。这座房屋的建成,从批宅基地开始到房屋落成,倾注了堂叔的毕生精力。农村盖房,不仅是钱财的支出,最主要的辛苦的付出。挖地基、挖土方、拉石头、安根基、砍木材、运砖瓦、拓土坯、和泥浆......繁重的体力劳动,全家人都要参与。尽管需要乡亲们帮忙,自己人能干一份,就能少去一份额外支出。每一项精打细算,彰显了堂叔的坚韧与智慧。</p><p class="ql-block">堂叔的家庭生活一直充满艰辛。他有一个弱智的儿子,需要他悉心照料。二儿子婚后育有一双儿女,却不幸暴病身亡。堂叔在花甲之年,毅然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p><p class="ql-block">在集体劳动困难时期,堂叔的衣服总是补丁摞补丁,但他的脸上常带着笑脸,从来看不到他愁眉苦脸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曾经记得,生产队都是靠工分吃饭,谁家都不富裕。我们与堂叔相距十五六里地,道路是沟坡相邻,道路崎岖。每年五六月份,吃粮吃菜都是青黄不接。堂叔常常背着一个破布袋,兴高采烈地来到我家,里面装着几十斤鲜嫩的韭菜,每棵都有一尺多长,他分别送给两个叔叔和我家。我们知道他家比我们三家都困难,他却送来韭菜表达自己的情意。我们三家都要回赠给他几升粮食。鲜嫩的韭菜,每家都舍不得一次吃完,都要用盐腌起来当调味品吃几个月,似在延续堂叔送来的一份心意。</p><p class="ql-block">寿星堂叔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教导着后人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他的生命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家族的变迁,也启迪着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堂叔人生,也像《活着》中的主人公徐福贵,经历了无数苦难,但也见证了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一句话:“人生后半程,真正的赢家,不一定是那些当过官的人,也不一定是那些赚过大钱的人,而是那些身体健康,心态良好的人。”</p><p class="ql-block">堂叔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坚韧、善良、乐观。他用双手撑起了整个家族,用微笑面对生活的苦难,用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家族的守护者,更是我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p><p class="ql-block">在家族的记忆中,堂叔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庇护着子孙后代。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