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源头与峭公

温诚荣

<p class="ql-block">少昊</p> <p class="ql-block">陆终</p> <p class="ql-block">伯益</p> <p class="ql-block">一、黄氏的起源</p><p class="ql-block">黄姓在《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第7位。</p><p class="ql-block">黄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陆终和伯益。‌‌</p><p class="ql-block">黄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出自嬴姓,黄帝的七世孙陆终建立了黄国,后人称陆终是黄姓的得姓始祖。南朝著名学者王俭《姓谱》:“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另一说法是陆终的儿子惠连,被尧帝封为云,赐国名黄国,在河南潢川建立了黄国,云公是黄国第一世国君,后人尊为受姓始祖。还有一说法是伯益是少昊帝的五世孙,相传伯益后裔中的一支在商末周初于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黄国于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形成了黄姓的主要来源。以上史称黄氏正宗。</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来源是出自金天氏少昊的裔孙台骀。台骀在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其裔孙在春秋时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黄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亦以国名为氏。这支黄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一带。</p><p class="ql-block">此外,黄姓还有一些来源于少数民族和改姓者。</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 》中记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是远古时期伯益的后裔,伯益长子大廉为黄夷首领,在夏朝建立古黄国,商朝以国为氏。</p><p class="ql-block">《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甲骨文(前6213、乙4642)记载,祭祀时“帝黄奭三羊”和“贞用于黄奭佑三牛”,讲述了商人祭祀,是黄尹、黄奭最早的记载。</p><p class="ql-block">唐林宝《元和姓纂》称:“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p> <p class="ql-block">黄氏有二百多个堂号,其中江夏堂得名于西汉时期的江夏郡,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云梦县东南一带。黄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曾居住于此,黄氏子孙为了追溯共同的郡望和发祥地“江夏”,将堂号定为“江夏堂”。东汉时的黄香出于江夏,是位大孝子,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峭也属江夏堂。</p> <p class="ql-block">二、黄氏的源流(节录)</p> <p class="ql-block">后略</p> <p class="ql-block">后略</p> <p class="ql-block">三、历史上黄姓名人:</p><p class="ql-block">‌黄歇(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智慧和辩才著称,曾任楚国相国,对楚国政治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封地吴地人民对他极为敬仰,奉之为城隍。</p><p class="ql-block">‌黄石公‌: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与鬼谷子齐名。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了《太公兵法》等重要军事著作,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黄香‌:东汉时期著名大臣,以孝顺闻名于世。他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对后世孝道文化有着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黄盖‌: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以勇猛著称,曾在赤壁之战中向周瑜献火攻之策,并亲往诈降,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黄忠‌: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刘备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他以忠诚和勇猛著称,为蜀汉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起义军曾一度攻占长安,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他的军事战略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我国军事战略史上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黄庭坚‌:北宋知名诗人,江西诗派祖师。他的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诗作和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黄公望‌:元朝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他的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等,被誉为“元四家”之一。他的画作以意境深远、笔墨精湛而著称。</p><p class="ql-block">‌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他在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成就卓著。他的《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巨大而较有系统的学术思想史著作。他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思想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黄道婆‌: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和技术改革家。她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对后世的纺织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布业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四、黄氏峭公简介</p><p class="ql-block">黄峭(872-953),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巳时,享寿八十有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旧茔坐向。自幼沉宏,有智略,黄峭随李克用平乱有功,升管江浙两广军务。次年,叛军再次进扰,黄峭又率兵讨平。因勤王有功,昭宗封其为工部尚书。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以昌意(黄帝之子,有熊氏子派)为第一世计算,黄峭为黄帝第一百二十八世孙。以邵武黄氏之太始祖南陆公为黄氏第一代计算,黄峭为黄氏第一百一十九代。据族谱记载,黄峭为春申君黄歇第四十五世孙,二十四孝之一黄香第三十一世孙。</p> <p class="ql-block">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峭公年已八十,弃官归隐在家四十余年,目睹王朝更替频繁,回顾自已动乱中的一生,深感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要想延续嗣裔,后代繁昌,必须激励子孙上进,使其自立自强。于是召集姻亲安排家事,给二十一男儿晓以“燕雀怡堂而殆,鹳鹩巢林而安”之理,令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侍晨昏,其余十八子不得恋此故土,远走他乡,信步由天,择地而居,随地命名,开创家业,立志四方。隨后,将所积蓄均分,各授家谱一册,还郑重地嘱咐了一番。兄弟吉日登程时,峭公还口占一诗以赠别:</p><p class="ql-block">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立纲常。</p><p class="ql-block">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p><p class="ql-block">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p><p class="ql-block">惟愿苍天垂保佑,三七男儿总炽昌。</p><p class="ql-block">此诗后裔尊为《遣子诗》或《认祖诗》又称处八句,官、吳、郑三夫人亦各吟诗一首赠别,后裔尊称为《嘱子诗》又称内八句。诗云:</p><p class="ql-block">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p><p class="ql-block">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闱。</p><p class="ql-block">吾思日久难相会,宗叶分枝为汝题。</p><p class="ql-block">若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p><p class="ql-block">这两首八句诗,前者叫做"外八句",后者叫做"内八句"。峭山夫妇嘱咐诸子诵念此诗,牢记心中,以为他日子孙认祖相亲的凭证。规定以后黄氏子孙相逢,"凡能背诵此诗者,即是同宗亲派,请升堂入室,不得异视。倘有违吾命者,子孙不昌,福寿不长。汝等各宜牢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峭公二十一子排序据考证有二种排法:</p><p class="ql-block">1:以妻房大小排行顺序是:目前大多数谱系都是以这种排法。</p><p class="ql-block">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p><p class="ql-block">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p><p class="ql-block">2:按出生年、月、日、时,也就是按实际年龄大小排法:</p><p class="ql-block">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p><p class="ql-block">卢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p> <p class="ql-block">公娶三妻生二十一子。</p><p class="ql-block">上官夫人,名妙秀,生歿失考,葬大鼠岗癸山丁向生虾戏水形,生:和、梅、荀、盖、楚、龟、祥;</p> <p class="ql-block">1:黄和,峭山长子,字维栋,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排行第一。官奉训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迁龙归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时,葬水口象形。夫人张氏生于乾祐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时,卒时间未考,葬南庄。生子一,震(大衍),继妣丁氏,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广东河婆,福建平和新修黄氏宗谱记载: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显达(恩贡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县丞)、奇方、思明。</p><p class="ql-block">2:黄梅,峭山次子,字维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排行第二。居泰宁县梅口,后迁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谱记载: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应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诚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p><p class="ql-block">3:黄荀,峭山三子,字维桥,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排行第三,居泰宁县长兴上高堡上荀,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谱载:又娶吴氏,生子四,允帮(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职)、兆达(千三郎,府学)、至琮(千四郎)。</p><p class="ql-block">4:黄盖,峭山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於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时,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妣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p><p class="ql-block">5:黄楚,峭山五子,字维松,生於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时,排行第八,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四子: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官知县;丙三,名怀玉;丙四,名起顺。河婆谱记述:再娶方氏、李氏、郑氏,生子未祥。</p><p class="ql-block">6:黄龟,峭山六子,字维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排行第十一,居将乐县上龟洋,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河婆谱载:继妣邹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p><p class="ql-block">7:黄洋,峭山七子,字维坊,生於后梁太祖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黄洋严前。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时,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轩)。河婆谱载:继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与)、千三(敏)、千五(肇明)。</p> <p class="ql-block">吴夫人,名妙香,生歿失考,葬南庄凤尾岗,巽山乾向,生:政、化、衢、庐、福、林、塘;</p> <p class="ql-block">二:吴氏夫人七子分布情况</p><p class="ql-block">8:黄政,峭山八子,字维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於宋雍熙四年,与夫同葬大鼠岗枫树下,妣张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丰、和贵。河婆谱载:继娶邹氏、罗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武举)、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县)、鹏化、匡福(湖广布政司)、植梧、献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贡)。</p><p class="ql-block">9:黄化,峭山九子,字维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排行第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官至广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三子,万四郎(字迪,名潜盛、讳道),万五郎,名礻右 华,万六郎(名逵,字孝杰),闽粤两省化公传派极盛。</p><p class="ql-block">10:黄衢,峭山十子,字维梓,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排行第十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七,长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师魁,六明熙,七朝凯。</p><p class="ql-block">11:黄卢,峭山十一子,官维枢,名伟绩,生於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时,排行十五,居泰宁卢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p><p class="ql-block">12:黄福,峭山十二子,字维柯,生於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公元921年)辛巳八月十五午时,排行十六,居福州闽清县细村。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七:庆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p><p class="ql-block">13:黄林,峭山十三子,字维枝,生於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时,排行第十八,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成生、见生、广生。河婆谱记载:继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广行、廷彩、应蛟。</p><p class="ql-block">14:黄塘,峭山十四子,字维祯,名旭升,生於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排行第十九。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官至灵武参军。夫人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时,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谱记载:继妣谢氏、胡氏,生子三:万一(汝厚)、万二(定省)、万三(复福)。</p> <p class="ql-block">郑夫人,名妙季,生殁失考,葬官济庵庚山甲向玉如意形,生:发、潭、延、城、允、井、橙。</p> <p class="ql-block">郑氏夫人七子分布情况</p><p class="ql-block">15:黄发,峭山十五子,字维梁,号发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排行第四,居禾坪坎头,官湖南县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夫妇合葬小鼠岗。生子二:恂、茂。河婆谱载:继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镇抚)、景观(武举)、用常、善藏。</p><p class="ql-block">16:黄潭,峭山十六子,字维权,生於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排行六。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江西吉安府永水县。官兵部尚书,夫人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谱载:继妣刘氏、张氏,生子四:雅宁、师训、如王、圣烈。</p><p class="ql-block">17:黄城,峭山十七子,系峭山祖太第三夫人郑氏婆太所生。</p><p class="ql-block">黄城,峭山十七子,字维桃,名巨川,号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石城堡,后迁平溪,再迁黎川三都圩,官中书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时,生子五,长朝桂、次念祖、三绍祖、四兴祖、五敏祖。河婆谱载:继妣张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绍祖、朝桂、念祖、兴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丰、宁都县)。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另有魏氏生子震,后裔分居广东河源及广西贺州).</p><p class="ql-block">18:黄延,峭山十八子,字维根,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时,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庄宗元年(公元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四:玉汝、玉标、三鲲公、四蛟公,河婆谱载:继妣陈氏,生子四,青宵、东瑜、城荫、金祥。</p><p class="ql-block">19:黄允,峭山十九子,字维柏,生於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时,排行十七,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妣龚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长元凤(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谱载:继妣吴氏,生子五,元勋衮全、德辉、安雅、宾兴。</p><p class="ql-block">20:黄井,峭山二十子,讳国臣,字维杨,又字君宠,号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排行二十,居江西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现今付坊乡)。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兴国四年擢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命世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飞秋霸。”夫人李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谱载:副妣载氏、朱氏、丁氏,生子八:历尧、万舜、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石门后弯(南丰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山峦上)。</p><p class="ql-block">21:黄层,峭山二十一子,字维杉,生於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黄层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河婆谱载:继妣陈氏、倪氏,生子七:士远、达智、达仁、达勇、祖吉、士珊、宪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峭公佳城</p><p class="ql-block">后周广顺二年壬子(952)秋,诸子各择其址,先后回乡省亲。峭公欣慰良多。三年(953)仲冬十一月初十日巳时,没有感觉病痛而逝世,享寿八十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有碑为记。横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公黄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孙敬立。此墓于1986年由邵武市嗣孙组织助款重修,碑文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镌刻列为邵武市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文曰:黄峭墓,经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武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p><p class="ql-block">父以子贵,北宋时,太宗、仁宗累有进封钦赐工部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并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书。太子少保。”</p><p class="ql-block">赞曰:</p><p class="ql-block">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观韬略有才贤。</p><p class="ql-block">宜男但能荣三七,庆祝应知岁八千。</p><p class="ql-block">济济多士无容已,代代簪缨独悠然。</p><p class="ql-block">元老勋名留后泽,清卿世德映貂蝉。</p><p class="ql-block">富贵原自由天定,福寿双美瑞盈焉</p> <p class="ql-block">石城黄氏</p><p class="ql-block">石城黄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峭山公派遣儿子分流,其中十七郎城公首先迁徙到石城,开启了石城黄姓的先河。随后,峭山公的三子荀公、九子化公、十二子福公、十九子允公、二十子井公的后裔也陆续迁居石城,形成了石城黄氏的六大支系:城公支系、荀公支系、化公支系、福公支系、允公支系和井公支系‌。但石城黄氏目前实际可分为七大支系,其中六大支系自出峭山公,另一支为郭北黄又名巫府黄,是巫姓改姓黄氏。</p><p class="ql-block">城公位下留居石邑之一脉又繁衍出:北关黄氏、亨田黄氏、寨背黄氏、乾口黄氏、黄坊黄氏、东关黄氏。</p> <p class="ql-block">城公介绍</p><p class="ql-block">  黄城乃邵武黄峭山的第十七子,系峭山祖太第三夫人郑氏婆太所生。</p><p class="ql-block"> 黄城公,字维桃,名巨川,号秀柏,生于后梁开平元年(907)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官中书舍人(二品),授万户。南唐保大九年(951)祖太黄峭山遗子分流,城公奉行父命“信马登程” 、艰苦跋涉,从福建邵武禾坪首迁江西赣州石城河麓(今赣州石城屏山镇万盛村坳头),拓土创居,生息繁衍。为江西石城黄氏的开基开族始祖。 公卒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已卯月,遂葬于创居地(赣州石城屏山镇万盛村坳头)河麓黄家山(又名黄家岭、曾名荷树下)、行山象形、乾山巽向。历千年风雨也未移动过。迨至2008年,国家建设泉州――南宁高速公路穿行墓上,黄城公之后裔遵奉政令,将城公墓迁移今址(赣州石城屏山亨田河东村黄氏祖山鸿石寨西麓下)。地肖狮子滚球,山向甲庚兼卯酉,吉度分金。</p><p class="ql-block"> 城公婆太四位,原配曾氏,妣朱氏、张氏、涂氏。元配曾氏,生子三: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妣朱氏、张氏、涂氏,生子八:绍祖、兴祖、高祖、敏祖、克祖、嵩祖、朝祖、念祖共十一大房。</p> <p class="ql-block">1:北关黄氏</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 志坚,号坚庭,邑文学,旌表义士。为北关黄氏始祖。城公系下十四世继周之子。葬贵人峰下馒头石背,人形,乾巽向。墓联:千载夕阳昭古墓 四周山色接遥村。孺人卢氏官娘,葬官陂里纯塘里(今睦富桥头),龟形,庚甲向。次娶张氏春娘,葬塘茨岭,牛形,辰戌向。生子二:友玉(卢出)、友菊(张出)。</p> <p class="ql-block">2:亨田黄氏</p><p class="ql-block"> 七世:定举,分居屏山亨田,为亨田黄氏始祖。定举,字积德,城公系下之八三郎次子,由河麓迁居亨田,往返于菜湖与亨田之间居住,尊为亨田黄氏始祖,生殁失考,葬屏山陈坊寨下,癸丁兼丑。妣陈氏,生歿失考,与夫合葬。生子一:林郎。</p> <p class="ql-block">3:寨背黄氏</p><p class="ql-block"> 十世:少一,由河麓迁居迎恩坊寨背,即今县城北(今琴江镇兴隆村),为寨背黄氏始祖。城公系下九世俨郎公之长子。少一,字数先,娶曾氏四九娘,夫妇生殁失考,合葬桃源洞,象形,壬山丙向。生子一:均承。</p> <p class="ql-block">4:乾口黄氏</p><p class="ql-block"> 十世:少二(注少二公与寨北始祖少一为同胞兄弟),由河麓迁居珠坑乾口,为乾口黄氏始祖。城公系下九世俨郎公之次子。少二,娶梅川钟氏,合葬太坪岭,象形。生子二:天福,天禄(失考)。</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淑忠传永松,后裔从二十六世应字輩起(乾隆年间),转辗于宁都下门、中门、石城五里排、濯坑等地。今传至三十六世“运”字輩。</p> <p class="ql-block">5:黄坊黄氏</p><p class="ql-block"> 十一世: 均益,讳孔八郎,为城公系下之十世少三公的第五子分居黄坊,为黄坊黄氏始祖。均益,讳孔八郎,居迎恩坊乌山郭,分衍黄坊,生嘉定十二年,殁明至正五年,葬福山枫树垅,海螺形,酉卯向。娶徐氏,生明嘉定十二年,殁明大德三年,葬石螺滩,凤形,丑未向。生子一:贤郎。</p> <p class="ql-block">6:东关黄氏</p><p class="ql-block"> 十二世: 叔挥,分居县城东门,为东关黄氏始祖。叔挥,号赓郎,城公系下十一世均盛公之次子(注:均盛公与黄坊开族均益公为同胞兄弟)。而公之后裔在县城东门建祠,故称东关黄氏。公为东关黄氏始祖。公生殁失考,葬坝口排里,鸬鹚下潭形,申山寅向,娶刘氏,夫妇合葬石排里。生子一:德元。</p> <p class="ql-block">荀公为大由兰田和龙岗薮塅</p><p class="ql-block">化公为嶂背</p><p class="ql-block">福公为黄家寨</p><p class="ql-block">永公为大由、龙岗</p><p class="ql-block">井公为横江、珠坑</p><p class="ql-block">郭北黄氏为郭头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