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云锦是传统的丝制工艺品,始于南朝,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二大名锦”。其精美的图案花纹和高超的手工织造技艺代表着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古代中国织锦史上的最后一座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晋末年大乱,黄河流域汉人大量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东晋末年,刘裕灭后秦,后秦百工迁到南京。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江宁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7年,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后成功复制了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依托南京云锦研究所正式成立南京云锦博物馆</span>,馆址位于建邺区茶亭东街240号。博物馆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展厅面积43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馆内藏有可供展出的织品文物1000多件、云锦图稿资料2000多份、专业图书资料2000多册。展品横跨辽、金、元、明、清、民国及近现代,包括云锦精品实物、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等。其中,最为珍贵的展品之一是“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料”,它是根据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国朝盛典用冕服复制而成,耗时5年,用线12万多根,代表了中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内展示了云锦的传统织造工艺,包括设计、纹样绘制、挑花结本、织造等环节。云锦织造技艺是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的巅峰,其大花楼木织机由1924个部件组成,需两人协同操作,一天仅能织造5至6厘米。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纹样设计,就是创作云锦纹样图案,当设计人员将纹样、组织、规格等设计好之后,就要根据小样填绘意匠图。意匠纸是特制的,上面有纵横小格,它的纵横小格是代表经纬线的,小格的纵横比例是代表经纬密度的,与织造环节间非常重要的衔接步骤。经纬交错的织造工艺,将图案分解成点,再由点重新组织成图案,这是云锦工艺的“程序核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挑花结本。即通经断纬,用丝线俗称“脚子丝”作经线,用棉线俗称“耳子线”做纬线,对照绘本制好的意匠图,经线对应意匠图上的纵格,纬线对应意匠图上的横格,挑制成花纹样板。它是将纹样过渡到织物上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料准备。这道工序主要原料是蚕丝,还有金线、银线、孔雀羽线。蚕丝需经过拼股、染色、锤炼、上油、绷光等数十道工序,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规格、颜色的经、纬原料,供上机织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造机。云锦织机俗称大花楼机,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有一千多个零件组成,明代定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装造即根据所织云锦的品种、规格,把织造云锦所需的经丝按地部组织、纹部组织的不同要求分别安装到云锦木织机上,使其符合织造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锦的织造,是由上下两人在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上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拽花工坐在花楼上按过线顺序提拽纤线,形成纹部开口,机下坐着的织工手足并用与拽花工协同操作,根据提起的经线开口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同时足踏脚竹提升地部组织开口,再进行投梭,铲纹刀,过管,打纬等作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诀,织手“足踏开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诀、脑中配色、眼观六路、全身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十分复杂,主要工艺特点包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等。其织造过程需要拽花工和织工二人相互配合,要经过120多道工序,二人合作一天仅能织5-6厘米,故有“寸锦寸金”之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云锦主要有库缎、库锦、妆花和织金四类。其中,妆花缎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品种,也是最具南京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提花丝织品种。云锦的纹样主要有云锦大花、龙袍上穿四团龙、凤袍上穿五团凤和五团龙等。南京云锦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认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级非遗云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朱枫、周双喜、金文。省级传承人有师从云锦老艺人朱枫的邬悉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你偶有闲暇,不妨走进云锦博物馆,来一次时光旅行。惊叹云锦的绚丽色彩和精湛工艺,记载着金陵城的沧桑变迁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锦技匠的坚守,就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星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