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最后的部落,‍白查村船形屋

小老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项目已于2022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并正在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白查村船形屋属于这个项目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东方市江边乡,四面环山,生态完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白查村就位于江边乡。“白查”在美孚黎系方言中叫“别岔”,黎语“别”是有水的烂泥田,“岔”是厚皮树;当时村边有一片烂泥田,田边长着很多厚皮树,故村子按黎语音译为“白查”。相传,黎族祖先当年乘木舟登上海南岛时,由于没有栖身之地,就将木船翻倒过来居住。为纪念祖先,黎族后人就仿照船型建起了茅草屋。船型屋用泥巴泮稻草墙茅草盖顶,厚厚茅草一直延伸到地面,犹如一艘倒扣的船,故称之为“船型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船型屋门向两端敞开,空气通透。屋内泥土地面坚实平整。屋中间立有3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有6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意即一个家庭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村内还有一种小房子叫“隆闺”,系黎家闺女长大成人后独居的“闺房”,是黎家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一般建在村头村尾僻静处,或紧挨父母住房搭建,充满原始浪漫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近似船型屋和金字屋的谷仓集中在村边兴建。谷仓以基石垫底,基石上架着纵方木,铺上板,顶端架园梁,仓顶由竹木架设,以茅草盖顶,谷仓内外再糊上一层粘士,具有防火防雨防潮防鼠的实用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白查船型屋古村落原住有71户350多人,90年代民房改造而整村搬迁至新村。目前,全村的81间船型屋和8间谷仓保存完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白查船型屋是干百年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是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被人们称之力“黎族的最后精神家园”。2008年6月,“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3年7月,自查船型屋村落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  谷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谷仓以基石垫底,悬空地上,便于防潮、防鼠,顶端似茅草盖顶,用于防雨。谷仓内外用黏土和泥糊一层,地板糊一层4厘米厚的泥,均起到密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块石头一个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石灶”是黎家屋里的传统厨具,其上面架上锅罐蒸煮食物,既方便实用,又可使屋内暖和干燥,灶烟又可防草木蛙虫。</span></p> <p class="ql-block">  因榜高(隆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男子自己上山备料盖“隆闺”;女子由父母帮盖,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隆闺”有男女之分,大小之别,男子住的称“兄弟隆闺”,女子住的叫“姐妹隆闺”,大的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是黎族青年男女由相识到定情的小房子。“隆闺”的式样和住屋相似,不过要狭小得多,室内一般不间隔。“隆闺”仅开一个非常矮小的门,只可弯腰而入。</span></p> <p class="ql-block">  连心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相传早年前,一个汉族老人翻山越岭采药时迷了路,疲惫的身心饥渴难耐,天色渐黑,说也巧,这时密林中穿出一位打猎回归的苗族老翁,在其引领下他们走出了山林,来到就近的白查黎族古村讨水解饥渴,黎族族长闻讯挽留汉族老人和苗族老翁,邀族人载歌载舞好心款待,展示出少数民族好客的热情。这天时值农历十一月的第一个鸡日(山栏节日),为了纪念这一天,三位老人亲手在这里种下了三种果树(荔枝树、芒果树和菠萝蜜树),万物皆有灵,三棵小树一天天长大长高,叶层层的包容,根也渐渐的融为了一体,蕴意着手牵手,心连心,黎苗汉,一家亲。</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船型屋是海南省黎族古老的民居形式,是黎族祖先智慧的结品。被称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已列入回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蓬,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莲,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型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文 清茶一杯 小老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