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起源与背景 </p><p class="ql-block">每年的3月9日是我国的“保护母亲河日”,这一节日由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于2002年设立,旨在动员全社会关注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的生态保护。其设立背景源于严峻的生态问题: </p><p class="ql-block">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因土质疏松,水土流失面积占比高达90%,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p><p class="ql-block">水资源矛盾: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逐年加剧,黄河断流现象频发,预计2050年缺口达160亿立方米。 </p><p class="ql-block">水污染:黄河干流超40%的河段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加剧了污染。 </p> <p class="ql-block"> 二、核心行动与活动形式 </p><p class="ql-block">保护母亲河行动以“治理水土流失、倡导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多元化活动推动全民参与: </p><p class="ql-block">1. 工程建设 </p><p class="ql-block">以“保护母亲河工程”为依托,采用工程造林、小流域治理等方式,科学规划并严格管理生态修复项目。例如,截至2002年,全国资助项目已覆盖西部所有省份,工程平均成活率达90.2%。 </p><p class="ql-block">2. 宣传教育与志愿实践 </p><p class="ql-block">行动周/日: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等节点,开展环保法宣传、生态展览和纪念活动,强化公众环保意识。 </p><p class="ql-block">志愿活动:如兰州市连续18年组织志愿者清理黄河沿岸垃圾,累计参与近2万人次;济南市通过水质检测体验、环保宣誓等形式深化青少年责任感。 </p><p class="ql-block">3. 资金募集与监督 </p><p class="ql-block">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保护母亲河基金”,以透明化管理接受社会捐款,支持工程建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成效与未来方向 </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努力,保护母亲河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果: </p><p class="ql-block">生态修复:全国资助项目新增9个,西部地区实现全覆盖,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4.2%。 </p><p class="ql-block">社会参与:累计吸引超500万青少年参与,涌现出一批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环保文艺作品。 </p><p class="ql-block">创新模式:如兰州通过“网络文明传播”联动线上线下,济南结合黄河文化开展沉浸式教育,探索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融合路径。 </p><p class="ql-block">未来,行动将深化“工程+文化+科技”的立体化治理,例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机制、推广水质监测技术、扩大公众参与的数字化平台等,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p> <p class="ql-block"> 四、今日行动:2025年的新篇章 </p><p class="ql-block">在2025年保护母亲河日来临之际,多地已筹备特色活动,例如: </p><p class="ql-block">兰州:3月9日将在黄河畔开展垃圾清理、环保骑行和直播宣传,市民可通过兑换纪念品参与互动。 </p><p class="ql-block">西安:新渭沙湿地公园计划组织“环保先锋组”评比,志愿者通过“随手拍”倡导绿色生活。 </p><p class="ql-block">济南:以“青绿担当幸福家”为主题,举办环保宣誓、黄河音乐会和水质检测体验活动。 </p><p class="ql-block">母亲河是文明的摇篮,也是生命的纽带。保护母亲河日的意义不仅在于修复生态,更在于唤醒每个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责任。从清理一片河滩到践行低碳生活,从支持环保工程到传播生态理念,点滴行动终将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oFQHd1Ct8Pst8f6hdjYQw"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