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澎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117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著名友人路易·艾黎曾说:</span>“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是福建的长汀</span>”。随着“两个最美山城”说法的流行,借着文旅勃兴之东风,“艾氏之赞”又成了长汀的最好宣传语。我觉得,虽然说的有点过,但长汀确实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福建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从唐代开始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之赞,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名城。</p><p class="ql-block">看长汀的人文历史,其实涵盖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作为客家人最早的聚集地,浓缩了一代代客家人走南闯北、勇于拚博的历史;另一条就是曾经的红色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有着“红军的故乡”和“红色小上海”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长汀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与浮躁。无论是漫步在古城墙上,还是穿梭在繁华的店头街,都能让您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汀州城内,最负盛名的古街当属店头街。</p><p class="ql-block">“店头”在客家语中意为“最好的集市商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兆征路与惠吉门之间</span>,其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虽然这条南北走向的古街全长仅466米,宽约3米,但它却是长汀古城最早也是最繁荣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店头街不仅是长汀县的骄傲,还入选了2011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店头街的门楼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青柱雕梁,庄重古朴。门楼匾额“店头街”三个鎏金大字,为清代名臣纪晓岚到汀州巡考时与汀州知府畅饮客家米酒后所书,笔墨酣畅,气韵灵动。</p> <p class="ql-block">门楼前的“踩船灯”雕塑,惟妙惟肖。在汀州众中迎灯活动中,踩船灯也是最精彩的节日之一。</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店头街保留着明清建筑特色,沿街大部分为青瓦盖顶的木质两层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游氏家庙,据说已有750年的历史,和北宋著名理学家游酢有渊源。</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崇拜祖先,无论离开故土多远多久,他们始终不忘来路。在店头街上,至今保留有二十多处宗祠家庙,被称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游氏家庙的背后就是游家大院,现在成了园林式民宿。</p> <p class="ql-block">长汀作为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代表性的县域,至今仍保留着客家民俗、服饰、饮食、建筑、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因而有“世界客家首府”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店头街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品而闻名。漫步老街上,您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现许多保留着早期风貌的</span>打铁铺、理发铺、纸扇铺……</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年轻人喜爱的新潮文创店,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这些店铺前店后宅,下店上宅,旗幌飘飘,灯笼高挂,充满了古朴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店头街,也是长汀古城一条有名的美食街,有许多客家美食和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有机会,这家的招牌菜盐酒河田鸡、东坡豆腐可以去尝尝鲜。</p> <p class="ql-block">友情提醒,店头街历史街区内设有南北向的店头街和东西向的县前街两条主街,所以,我们在“老街艺廊”处右拐,接着逛县前街。</p> <p class="ql-block">县前街上竟然有太史第!?看来这户人家的祖先赫赫有名。</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屋的门楼已十分破旧了,门上的匾额已无法辨认,但这里却是共和国第一批少将何廷一(1916~2007年)的故居。英雄故里,如此寒酸,怎么着也应修缮修缮吧?!</p> <p class="ql-block">廖氏家祠,门面很小,里面却有“广阔天地”。</p> <p class="ql-block">廖氏家祠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由门楼、大门、上厅、下厅等组成。坐北朝南,气势宏伟;雕工精细,端庄典雅,是长汀很有韵味的一处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状元楼是为纪念汀州状元邹应龙、丁锦堂、文天祥而建的楼阁。现改建成民宿,装饰考究,雕花门窗,木质门柱,特色灯笼,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连带周边环境也一同被整治一新,文艺范十足。</p> <p class="ql-block">现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拍照的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县前街上,还能见到红色印记,当年中央苏区第一家红军印刷厂就在县前街的毛氏老宅内。</p> <p class="ql-block">县前街西出口即是卧龙书院。长汀的书院在明清鼎盛时期曾达一百余座,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卧龙书院,是长汀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卧龙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为汀州史籍明文记载最早的一所书院。书院旧址在汀州府治内,因背靠卧龙山而得名,同时也寓意书院的学子们像卧龙一样学业有成、蓄势腾飞。</p> <p class="ql-block">卧龙书院在宋代后成为州治教育组织,吸引了汀州八县的才子。汀州设府以来,这里先后有300多人考中进士,1700多人中过举人。</p> <p class="ql-block">在卧龙书院修复中,长汀县按照客家建筑风格和南方园林规划布局,设置有文昌阁、藏经楼、讲坛、求真馆等,同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引西溪之水环绕其内,</span>配以亭台、假山和连廊,集古代书院、园林景观于一体,精巧雅致,书卷气浓郁。</p> <p class="ql-block">进入书院,朱熹题书的“卧龙书院”横匾、背面王阳明题写的“光明洞澈”特别醒目,让人感受到卧龙书院悠久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照壁上的“进德”二字雄浑厚重、气势宏大,意指求学的首要目的是增进品德,这也是书院的宗旨。</p> <p class="ql-block">照壁后有座小石桥,名曰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过状元桥,迎面是高大庄严的讲坛。</p> <p class="ql-block">讲坛是书院的核心建筑,民间传说宋代大儒朱熹、明代心学家王明阳等都曾在此讲学,对书院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厅中供奉万世师表——孔圣人像,横匾“明伦”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熹所题,意为通过学习明白伦理道德的规范</span>。</p> <p class="ql-block">与官办的府学县学不同的是,书院可允许不同的学术流派在此进行学术交流,因此卧龙书院自古以来学术思想就较为自由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讲坛的设计中,八仙过海木雕处于圆形天窗之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在这个空间里,八仙过海木雕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成为了连接天地、沟通古今智慧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屋顶下方精美的横梁木雕,分别<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张松献地图、当阳长坂坡、空城计,《封神演义》中姜太公钓鱼等故事内容,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讲堂内展览了一些本地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笔锋和柔美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讲坛的西侧是藏经楼,楹联“满腹读书举头莫负汀江月,两肩家国心底常掀翰海潮。”</p> <p class="ql-block">楼内廊柱上均挂着书法名家名联,正厅展示着汀州有关历史资料和文献著作,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熹的“抱经斋”。</span></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对面就是龙学馆,正是“长汀荣誉市民”成龙先生捐赠的一栋徽派古建筑。龙学馆完整保留了古建所有构件,融石雕、木雕、砖雕于一体,徽派建筑特色显著。</p> <p class="ql-block">整个书院环境优美,亭台楼榭,翠竹掩映,让人感受到汀州学子的读书气息和客家首府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设置了水雾装置,每隔一定时间,喷洒一次水雾。虚无缥缈间园林建筑若隐若现,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书院内沿小溪次第坐落着大戏台、卷云亭、文昌阁等,基本保持着飞檐斗拱的闽西客家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卷云亭,亭中设有木椅,可端坐亭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祀尊奉文昌帝君,是读书文人求功名所尊奉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卧龙书院南门是出口,其匾额“文尉龙山”也是长汀人民共同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三元阁,距离卧龙书院不远。</p><p class="ql-block">三元阁城楼由花岗石砌基,青砖斗拱,三重递进,长8.55米,拱门高3.4米,翘角飞檐,甚为壮观。怎么看都像城门,为什么称“阁”呢?</p> <p class="ql-block">原来,以前三元阁真的是城门,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是汀州最古老的城门,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明代府、县的分、合而拆掉城墙,只剩城门。由于对面就是汀州试院,故清代改称“三元阁”,期盼汀州府多出三元(状元、会元、解元)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三元阁前的小河就是当年的护城河,宽26.4米,深1.7米,后来被民居挤占而变窄。</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城楼广场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惠吉门,古汀州四大城门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于店头街的出口处。</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抗击元军,留下了“雷霆轻精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的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惠吉门,还是红军长征入闽的第一座城门,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楼眺望,惠吉门外就是被誉为客家人母亲河的汀江。汀州的历史,一直是与汀江紧密相连的,作为闽粤赣三省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汀州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中心。</p> <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墙,也是来长汀的必游之地。2013年,汀州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明清时期,城墙总长5千米,非常有气势。设有12座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独特格局。从空中俯瞰,汀州古城墙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环抱全城,形成全国罕见的“观音挂珠”奇观。</p> <p class="ql-block">看过城墙,还请一定要观赏城墙上的百家姓灯笼,给人印象深刻,是古城墙上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一直走到五通门。</p> <p class="ql-block">五通门,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歇山式四檐三层骑墙楼阁,坐落于汀江航运古码头——“五通门码头”的旧址之上。这里曾是来来往往的客商及货物的中转之地,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凝望,汀江上巨大的“宋福舫”船头上,“大宋提刑官”宋慈的雕像昂首而立。</p><p class="ql-block">宋慈在长汀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令长汀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宋慈(1186~1249年),曾在长汀县任知县三年,是他开辟汀江航运造福于民,同时改革盐政,惩治贪腐盐官,是古代汀州繁荣的头号功臣。为纪念这位对汀州历史有巨大贡献的古代官员,长汀在五通桥边建了这座宋福舫。</p> <p class="ql-block">五通桥直通宋福舫,现已打造成一家餐厅,据说口碑不错,好吃不贵,可惜要赶往瞿秋白纪念馆,无缘入内。</p> <p class="ql-block">作为曾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瞿秋白,在红军长征撤退时被国民党军所抓,在狱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最终在长汀英勇就义。</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旁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瞿秋白</span>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与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毗邻而居的还有杨成武将军纪念馆和纪念碑,以缅怀逝去的长汀优秀儿女。</p> <p class="ql-block">此行汀州,是一趟说走就走的即兴旅行,事先并未做功课,以致汀州试院、文庙、济川门、八喜馆等必游景点来不及参观了,非常遗憾。<span style="font-size:18px;">留个念想,下次再来汀州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