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无畏 爱与责任

追梦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追梦</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9132265</p> <p class="ql-block">  1972年的冬季,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12连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经历。在那个农村医疗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我曾在简陋的炕上,面对一位难产孕妇,经历了极为艰难不易的接生过程。幸运的是,我不仅成功帮助孕妇分娩,还抢救了一名新生儿窒息的男婴。</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日,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深刻的感动。如今,我愿意将这段经历与大家分享,一同体会成长的不易以及爱与责任所带来的强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春节前的寒冬,农12连的赤脚医生(哈尔滨知青)因家中有急事请假两个月,而此时连队却有两名待产孕妇,陷入了没有医生给孕妇做产检和接生的困境。四十团职工医院领导因此临时借调我到农12连。从农九连到十二连,需要穿越12里崎岖的山路,这段路上,山中有狼、有熊、还有野猪出没。</p><p class="ql-block"> 我是个胆小的女知青,连狗都怕,更不用说独自面对这荒野山林了。但为了连队的孕妇和即将出生的孩子,我鼓起勇气,踏上这段充满未知与危险的路程。手中紧握着一根木棍,这根木棍似乎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和勇气来源。一路上,我心惊胆战,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林中的野兽。我的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耳朵也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生怕突然从暗处窜出一只野兽。</p><p class="ql-block"> 山中的风声、树叶的沙沙声,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恐惧和不安。每一次听到这些声音,我的心都会猛地一紧,攥木棍的手心也渗出了汗水。尽管内心充满了害怕,但我仍坚定地向前走,因为我知道,我的职责和使命在前方等着我。就这样,在无尽的恐惧与不安中,我终于平安到达了12连。</p> <p class="ql-block">  到达连队后,我为两位孕妇做了产检。其中一位的胎儿呈横位(此前已有赤脚医生告知孕妇:胎儿横位,建议入院待产)。考虑到从农十二连到团部医院要经过34里颠簸路程,我郑重建议她必须在预产期前7-10天提前前往医院。</p><p class="ql-block"> 按当地习俗,孕妇往往临盆前才停工休息。这家人却拉着我的手恳求:"我们信得过您的医术,就让媳妇在家生吧!"他们道出两难:既要省住院开销,又缺不得一个劳动力。我反复解释:"这不是医术高低的问题,横位胎儿必须剖腹产。"看着他们焦灼的眼神,我终于心软应下,但坚持要求孕妇必须严格配合我的监护。</p> <p class="ql-block">  胸膝卧位是矫正孕妇胎位不正的有效方法。</p><p class="ql-block"> 具体操作步骤为: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裤带,跪在炕上,胸部垫上软枕,紧贴炕面,两前臂上屈,头部转向一侧轻放于床上,臀部与大腿呈直角。</p><p class="ql-block"> 我依据《赤脚医生复训教材》的指导,让孕妇每日进行两次胸膝卧位练习,每次持续20分钟,直至临产。在这一个月的矫正过程中,我如同谨慎的守护者,密切关注着孕妇胎位的变化。指导时,我充满期待与专注,孕妇也十分配合,眼中流露出信任。</p><p class="ql-block"> 最终,胎位从横位转变为臀位(尽管顺产的最佳胎位是头位),我内心依然充满了喜悦,因为这一变化标志着胎位已进入可接受的范围。我仿佛在黑暗中窥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咚咚咚……凌晨时分,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连忙穿衣起身,开门一看,映入眼帘的是孕妇丈夫那张写满焦急与期盼的脸庞。二话不说,我迅速背起药箱,便匆匆跟随他前往孕妇家中。室外,寒风凛冽,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几度,每一步都踏在刺骨的寒冷中。</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次分娩过程却异常艰难(当赤脚医生的十年间,我曾使100多个小生命顺利降生,且均是顺产)首次遭遇难产,这时小小的屋子里,紧张的气息如同浓雾一般弥漫着每一个角落。孕妇每次宫缩时发出的痛苦呻吟声,好似沉重的鼓槌,一下又一下地狠狠敲打着我的心弦,让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揪紧。我靠近她,轻声安慰:“别怕,我在这儿陪着你。你很坚强”我握住她冰凉的手,语气轻柔如风,“放松,跟着我呼吸……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很快就能见到宝宝了”我的声音温暖而坚定,像一束光,驱散她的恐惧,给她带来希望。当看到宫口开至10公分时,婴儿的一只小脚突然滑了出来。我顿时深吸一口气,极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脑海中迅速地回忆着教科书上关于臀位分娩的要领以及接生知识。我缓缓伸出戴着无菌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抓住那只小脚,轻轻把它慢慢送回宫腔。接着,再寻找着另一只脚,我用手稳稳地勾住双脚,然后缓缓地将它拽出产道,婴儿的臀部也顺势滑了出来,紧接着身体也出来了。我又把小胳膊依次轻轻的拉出,然而,由于头部是婴儿全身最大的部位,此时婴儿的颈部卡在了会阴部,这是一个小男婴啊。</p><p class="ql-block"> 当年连队医务室简陋得很,连最基本的接生用产钳都没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已经过了10分钟,婴儿的脖子被会阴部紧紧勒着,他的全身因为缺氧,皮肤逐渐变成了令人揪心的紫色。我此时的每一个操作都像是在走钢丝,必须万分谨慎,容不得有丝毫差错。我拼尽全身的力气,和产妇一起努力使劲,终于,男婴的头部顺利地出来了,可是意外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危急万分的瞬间,新生儿因长时间的缺氧而不幸陷入窒息,仅有微弱的心跳在顽强地跳动,却没有了生命的呼吸。医务室的设施简陋至极,既无吸氧设备,也无任何现代化的抢救器械可供使用。面对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我深刻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因此,我绝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p><p class="ql-block"> 我无暇顾及婴儿身上那混杂着羊水、粪水和血水的污秽,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拯救这个小小的生命。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俯下身来,采用最原始却最直接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方式,全力以赴地进行急救。</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紧张而努力的抢救,婴儿终于发出了那一声清脆响亮的“哇”哭声,那一刻,我的内心仿佛被一股暖流所充盈,喜悦与欣慰之情难以言表。因为我知道,我不仅是在拯救一个生命,更是在为一个家庭带来希望与光明。</p> <p class="ql-block">  在借调至农12连的日子里,我经历了一段极为紧张且充满挑战的时光。面对未知与困难,我学会了勇敢与坚持,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孕妇和新生儿带去希望,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医者仁心的分量,并领悟了责任与担当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在那段长达两个月的时光里,我身处一个四百余人的连队,全心全意地履行着赤脚医生的职责。每天,我起早贪黑,不畏严寒,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刮大烟炮或者下雪天),我都坚持出诊,送医送药上门,确保每一位连队职工和知青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我的身影穿梭在连队的每一个角落,忙碌而充实,虽然辛苦,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赤脚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能够帮助他人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回到连队,我并未向医务室张医生和连队其他人提及那次遭遇孕妇难产和抢救新生儿的事情,在我看来,那只是自己履行职责应尽的本分。</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开大会时,贺指导员正站在台上宣读表扬信。我因出诊耽搁,进场稍迟,便轻声问邻座的同志:"指导员这是在表扬谁呢?她告诉我:“是表扬你呢!”我红着脸环顾四周,皆是连队的职工与知青战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敬佩与祝贺的神情。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指导员正在宣读农12连写来的表扬信,竟是对我的表彰与鼓励。</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过去了, 回首往昔,我心怀感激与自豪。感激那些给予我信任与支持的人们,让我有幸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守护者;自豪于自己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尽管岁月流转,但这段经历依旧历历在目。它让我明白,心怀责任,即使肩膀柔弱,亦能扛起生命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豆包Al、智谱清言Al及网络提供,最后一张是本人在农九连医务室拍摄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一只难忘的歌</p><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追梦</p><p class="ql-block"> 创作于:2025.3.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