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朝阳市喀左县甘招镇王营子村大杖子屯李龙王赶香烟"(以下简称庙会)的日子,而且是从前三天就开始活动了,2024年活动期间是公历4月8日一11日(农历二月三十至三月初三),至2024年已是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杖子第270届庙会民俗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大杖子庙会是一种民间祭祀与民间表演相结合、承袭久远的庙会民俗活动,2020年入选辽宁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喀左大杖子村山东移民先祖举办这一习俗传承至今已有270届。</p><p class="ql-block"> 作为摄影人,得知此次活动,提前4天不远数百里驱车前往,以便用镜头记录此次活动的全过程。此篇是整个庙会的第二天(公历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一)活动——龙王拜舅(行进途中的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 摄影 周航江</p><p class="ql-block"> 制作 周游中国</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8日</p> <p class="ql-block"> 清晨,大杖子秧歌队整装完毕后,随着一阵鞭炮声响,龙王拜舅队伍从大杖子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赶香烟”庙会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大杖子村最早的李龙王神像是会首殿武祖从东省文登回龙山背过来的,传到他们这里已经是第十五代了。文登移民落户关外后,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回乡祭祖、探望亲人,于是便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李龙王身上。他们在把山东回龙山"三月三"山会传承过来的同时,又创造性的办起了"赶香烟"这一独特的庙会形式,以此来祭祀李龙王。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大杖子村的村民发起,筹办了第一届李龙王圣会,此后相因成俗。每年农历二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村民们到庙上祭拜李龙王。此后的三天,秧歌队便抬着神像到各处"省亲"。由于李龙王的銮驾一路上都有村民烧香纸祭拜,在连绵的烟火中走完全程,因而得名"赶香烟"。</p> <p class="ql-block"> 龙王"走亲"的背后是聚落于此的山东移民之间的情感联络,是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恋。对于大杖子村的村民来说,赶香烟的意义并不止于祈求平安,它是一场凝聚宗亲的祭祀盛宴,酬神仪式之中渗透着浓浓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大杖子秧歌队行走在李龙王拜舅的山路大地上,形成自然优美的队形。</p> <p class="ql-block"> 大杖子龙王庙会会首宋殿武向前来考察非遗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活动详情。</p> <p class="ql-block"> 每年办圣会,大杖子都要举办伞头秧歌,办耍会,舞狮子,跑旱船,演大头人,唱大口落子。伞头着蓝长衫,头戴礼帽,平妆出场,歌舞并重,在秧歌队里起着总指挥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李龙王走亲戚,一路所到之处,逢庙拜庙,所经村落有信众前来布施香火,便落驾接受百姓祭拜。</p> <p class="ql-block"> 龙王拜舅的目的地到了——喀左县公营子镇三官庙村。可惜龙王舅舅的庙前些年被毁掉了,所以,李龙王拜舅活动只能在三官庙村村委会广场进行了。</p> <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浏览关注,祝李龙王赶香烟非遗项目永续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