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河山烽火路 完璧国宝归故宫

逍遥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在日本侵略者的肆意杀戮劫掠面前,中华民族不仅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就是一段在烽火中坚守文化、展现爱国精神的壮丽篇章。“半壁河山,完璧国宝”。战争环境中巨量文物的长期迁移,几乎没有损毁,创造了世界文物史上极其罕见的保护文物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自1933年离开北平,到1958年将重新汇集在南京的南迁文物迁回北京,前后经历了二十五年。因为有部分文物迁到台湾,这批文物在岛内继续着迁移的过程。至1966年最后一批迁台文物入藏台北故宫,故宫文物南迁才画上句号。此时距离这批文物离开北平故宫博物院已经过去了三十三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着即将蔓延至华北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无数珍贵文物面临着被毁或被劫的命运。山河破碎,保护文物安全就是保护中华文明,南迁就是最好的保护。故宫人以血肉之躯,带着13000多箱文物精华紧急撤离,穿越大半个中国。他们以书生意志,延续民族文化命脉。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文物损失惨重,唯有故宫文物保存完好。这是抗战中鲜为人知的惊心动魄一幕,是人类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迁的决定艰难而果断。数以万计的文物被精心打包,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价值。火车、汽车、船只,各种交通工具都成为了文物的临时庇护所。一路上,文物专家们与时间赛跑,与战火抗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这些文物开辟出一条通往安全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迁的路途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人世间几乎所有的艰难都落在故宫人身上,战乱,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纷纷袭来。故宫人以气吞山河的勇气,具体细致的安排,确保南迁文物的安全,铸就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专业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四年的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当这些文物重新回到故宫时,它们仿佛带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中的文化坚守。而那些为文物南迁付出艰辛努力的文物专家们,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被写进教科书,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丰碑上,他们的功绩永远为华夏子孙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