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古街游〈十一〉本命桥之新安桥

夏天的白杨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数日的阴雨,今天终于放晴。 我们来到路桥老街,继续探寻古迹。沿老街从东岳庙往南穿过邮电路后,老街上的行人明显不多了,续行百步,便是很不起眼的一座小石桥。</p> <p class="ql-block">  它是十里长街路面的一部分,横在如小溪般的支泾上,没有起伏,没有台阶,短到你几乎感觉不到,跨几步就走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座桥对路桥来讲非常之重要,重要到如果没有这座桥,路桥之名可能不存在。 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这得从历史溯源,路桥地区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当时名为“灵山”,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国后,因当地“新近安定”,将地名改为“新安”。黎元在河西街建的庙叫"新安庙",并把一座小桥称作"新安桥"。</p><p class="ql-block"> 1130年,当时还是康王的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赶,一路沿海逃到台州。因连日大雨导致官河水位暴涨,当地老百姓就为康王架设了很多的便桥,助其脱险。赵构非常高兴,就问这是什么地方?领头的百姓灵机一动说:请康王赐名。赵构想了想说,此地桥即路,路即桥,就叫路桥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路桥商贾云集,名气大增。</p> <p class="ql-block">  1994年路桥撒镇建区后,成为台州商贸中心,“以勤为路,以诚为桥”的路桥精神延续至今。其历史底蕴亦体现在十里长街等古迹中,新安桥作为“本命桥”,成为地名由来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这小石桥连着廿五间,记忆中是老街最繁华的地段,看风水、算命、拣日子、打卦的,卖红糖、鸡鸭蛋、豆腐皮、绿豆面的,“闸北伦敦”都有(什么都有)。</p><p class="ql-block"> 走在青石板桥面上,深深浅浅的纹路里,似乎还蕴藏着商贾云集的市井喧嚣与桨声灯影的水乡诗意。</p> <p class="ql-block">  新安桥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凝固的文明密码。用沧桑的桥身托举起流动的岁月,让历史的跫音与现代的节拍在此共鸣,谱写出永不褪色的水乡传奇。</p> 新安桥 <p class="ql-block">古街十里韵悠长,独卧支泾岁月藏。</p><p class="ql-block">御赐嘉名传宋迹,板铺旧影映沧桑。</p><p class="ql-block">路桥合一形无异,市井相连意未央。</p><p class="ql-block">廿五间前商贸旺,但求盛景永流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