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 96 岁老妈妈烙盒子

心灵港湾

<p class="ql-block">  盒子,这道家乡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承载着我无数美好的回忆,深受家乡人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妈妈烙的韭菜盒,我可是偏爱到骨子里。每次想起那滋味,香气就仿佛在鼻尖萦绕,怎么也挥散不去。在我心里,吃妈妈烙的盒子,那满足感丝毫不亚于过年吃饺子呢!</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盒子,与其他地方有着显著的区别。记得初到鹤城工作时,有一次在饭店用餐,我特意点了盒子作为主食。然而,服务员端上来时,眼前的“盒子”却并非我记忆中的模样。我疑惑地问老板:“我点的是盒子,您怎么上的是这个像‘锄板’一样的东西呀?”老板回应道:“我们这儿的盒子就是这样的……”那一刻,我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如今,在拼多多上搜索韭菜盒子,映入眼帘的也是那种半圆形、类似“锄头”形状的盒子。</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盒子,是圆润的圆形。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先将醒好的面分成均匀的剂子,然后擀成一张张又大又薄的圆皮。接着,把精心调制的馅料均匀地摊在一张皮上,再将另一张皮轻轻盖在摊好馅的皮上,小心翼翼地压实周边。最后,用小碗或小碟沿着圆弧轻轻压边,一个圆圆的盒子便形成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午,家中只有我和妈妈用餐。看到还有前几天包饺子剩下的酸菜馅,我灵机一动,提议道:“老妈,中午给您烙盒子吃呀?!”老人家欣然应允:“好呀!”以往在自己小家烙盒子,都是爱人负责和面,我则负责擀皮和烙制。如今,老妈妈年事已高,脑子有些糊涂,已经记不清如何调制烙盒子的面了。无奈之下,我只好通过视频向远在大连的老伴请教。</p> <p class="ql-block">  按照老伴的指点,我早早地把面和好,让它静静地醒着。</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我就忙活开了。先把醒好的面揉了又揉,让它变得更加劲道。接着开始熟练地下剂子、擀面皮、压边,一个个盒子在我手中慢慢成型。</p> <p class="ql-block">  老妈妈见我一个人忙里忙外,闲不住地问:“我干点啥呀?”看着她那热心的模样,我顺手拿了两头蒜递给她:“妈,您去扒蒜吧。”不一会儿,蒜扒完了,她又来找活干。我灵机一动,逗她:“妈,您会照相吗?”老妈不服气地说:“你告诉我不就会了嘛!”嘿,还真像模像样地拿着手机给我照起相来。</p> <p class="ql-block">  烙盒子可是个技术活,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将炉灶的火调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先往锅里倒入少许油,待油温合适,轻轻把盒子放入锅中。当盒子皮渐渐泛黄,我熟练地将它翻过来,随即盖上锅盖。考虑到老妈妈牙齿不好,不能吃太硬的食物,在盒子鼓起来的时候,我细心地往盒子皮上多刷(掸)了些水,再次盖上锅盖,让刷上的水形成的热气将盒子焖软。没一会儿,打开锅盖,热气裹挟着酸菜肉香扑面而来,一个个软乎乎、冒着热气、泛着油花的盒子就出锅啦,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这诱人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  满心欢喜地将烙好的盒子端到老妈妈面前,期待地问她:“好吃吗?”老人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连点头:“香!好吃。”看着老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口气吃了一张半。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能让老妈妈品尝到她喜欢的美食,更重要的是,能让她感受到我这个做儿子的关爱和温暖,这种感觉真好!同时,我自己也被满满的幸福感包围着: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能有机会在老妈妈身边,为她服务,尽尽孝心,这是多么难得又珍贵的事儿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