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冰雪之旅--北红村,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桃花🌸🌸开

北红村坐落于中国的最北端,中俄交界处,隶属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其南北面环山,东西黑龙江穿村边而过。北红村所处的纬度比北极村更高,是中国最北端的村级行政区。人口约有320人,俄罗斯后裔占到了50%以上。 北红村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在大兴安岭最北部的群山之中,其四周均为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林木浓密。大兴安岭因为树木砍伐已经很少有参天大树了,珍禽异兽更是少之又少,但北红村这里开发相对没有那么成熟,因此保留了一些原始淳朴的东北边境村庄的样子。 这里的建筑以小木屋为主,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清晨,小木屋烟囱里正在上升的炊烟,令这里仿佛童话中的世界。 北红村原名大草甸子村,是黑龙江上游最具俄罗斯风情的边塞小镇。从地理坐标来看,北红村位于北纬53°33′43″的位置,而北极村则为53°29'58″,可见北红村是中国最北的村庄。 木屋、栅栏、牛马、井水,淳朴之风扑面而来。这个季节,村后的黑龙江结了厚厚的冰,晨雾笼罩着小村庄和江边,而几叶轻舟静靠岸边。 早上7点,我们前往村尾登上最北观景台,守候一场北国的日出。观景台是北红村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村落和对岸的俄罗斯山脉。 晨光初现时,粉红色霞光如晕染的油彩,将天空与雪原连成一片静谧的光幕,远山轮廓在朝霞中若隐若现‌。冬季北红村的日出,是极寒与诗意交织的视觉盛宴。 而炊烟从木刻楞房屋的烟囱中袅袅升起,与晨光交融,勾勒出村落烟火人间的生活气息,形成一幅水墨画卷;马拉爬犁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为这幅画面增添动态的韵律‌。 我们来到黑龙江边,打卡北红哨所、142界碑等。在北红滨江公园沿江散步,欣赏着中俄边境美景,享受这难得宁静时光。 北红哨所。哨所的后面就是黑龙江,标志前面的铁线就是边境线。你会觉得伸手就可以触碰到江对岸的树木,那些曾经都是我们的国土(应该是1999年划归的俄罗斯)。 在江边驻扎着中国最北的士兵,他们肩负着保卫祖国最北边疆的使命。 北红村的滨江公园。 这里是北红村的主街,街两边的民居基本都建起了民宿。 村里已经实现供电供水,客栈也有宽带wifi,村中的手机信号只有移动和电信。 北红村没有过度的开发,商业气息没有那么浓厚,但客栈民宿林立。看这么多的客栈我有点担心,但老板说逢年过节时,还不够住呢。 这里远离城市喧嚣,要守得住清静、单调和寂寞。村民很多生活习惯还沿袭着过去的习俗,老房子、羊草垛,一群默默吃草的牛。 这辆车和摩托估计在外面放一冬了,厚厚的积雪淹没车轮。 便民超市,这家又叫做温血儿商店,很吸引人眼球,可以看出女主人是混血儿,也就是华俄后裔。超市品种挺多的,我们买了俄罗斯巧克力和冻梨。 北红村有半数以上的村民为俄罗斯族。2000年以后,随着漠河旅游业的兴起,北红村因为拥有浓郁的俄罗斯异域风情,被众多游客所青睐。漠河人民政府依托北红村民俗习惯,着力打造北红村俄罗斯民族文化新村,鼓励村民制作销售俄罗斯文化产品,并在保护原始风貌的前提下,修建了东正教堂。 新建起的东正教堂,是村子里最豪华的建筑。 北红村的娱乐项目不多,坐着这个马拉爬犁可以村里村外的转转。 随着北红村旅游的发展,主干道上也逐渐修筑了新的民宿,看起来是单独的木刻楞小别墅,房屋的颜色很鲜艳靓丽。 东正教堂成了当地一个标志性建筑,目前是俄罗斯音乐酒吧。夜幕降临,这座教堂仿佛一座童话城堡。 俄罗斯面包坊里浓郁的麦香味弥漫,老板娘赵银华说,这几年旅游火爆,带动了她的小店也越来越火。 老板娘说中央电视台来拍过,央视播出的“舌尖上的北极”中记录了她做面包的过程。她说她不是俄罗斯族,她是跟着俄罗斯族婆婆学的手艺,现在每天生意不错。 我们很喜欢这里的安静,除了狗叫,听不到任何嘈杂的声音。夜晚的星空很美,银河星轨,恍若童话般的星空,是北红村最美的风景。 我们在北红村的住宿,胜在干净整齐,有独立的卫生间,还不错。在住宿的客栈里吃饭也很方便,老板娘亲自下厨做的东北特色菜,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北红村的冬日宁静,是天地间最纯净的留白,将原始村落的烟火气与极寒之地的孤寂感完美交融。积雪以绵延的厚度包裹木屋、栅栏与白桦林,黑龙江冰面凝结成银白色缎带。日出晨光穿透林间,在雪地上投下蓝灰交织的枝影;暮色降临时,晚霞为雪原镀上一层淡金色,冰面折射出细碎星芒般的微光。这里没有繁华的闹市,只有原始的风景,如果你想看一看北方最原始的乡村,不妨到北红村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