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幸福】军工大院里的童年往事

大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昵称:大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56110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自拍十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我们到了什么年龄,落脚在了什么地方,童年生活过的足迹,总是根深蒂固地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时光是在福建闽侯江坂村的大山脚下,原福州军区七四二七军工厂的大院里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军工厂,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太懂,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因当时的国家情况特殊,在各个地方都建有隐秘的军工厂,也是为了保障国家防务的安全,做好战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当年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有开战的阵势,三线军工厂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说白了就是在深山老林隐蔽性要强,战时不容易被发现。三线的范围一般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州军区七四二七工厂就是众多军工厂中的一个,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加强三线建设支援前线,我父亲和母亲就积极响应了,从大城市上海来到了福州军区七四二七工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工厂座落在福州西郊江坂村的大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抱,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只有一条沙子公路和外界相通,我和厂里的小伙伴们就在这个城乡结合的地方生活了十几年,直到1969年初参军才离开此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童年时光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令人向往。童年岁月中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常常会呈现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青春年少的我们,在大山里的军工厂留下了我们美好难忘的快乐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工厂是大人们工作的地方,也是我们军工子弟们的乐园。厂区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工人们在工作之余,看电影,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整个厂区的气氛都充满热情和活力。而年少活泼的我们,更喜欢到大山里玩耍,放逐快乐的心情。如果说当时与军工厂周围百姓有什么差距的话,那就是当地的老百姓,带着几分的羡慕仰望着我们整齐的厂房和职工家属的宿舍楼、免费的医疗、以及不花钱的水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厂区沿山沟展开,分家属区和厂区两部分,家属区又分前山和后山,厂区位置正好在前山和后山家属区的中间,前后各有一扇大门,中间还有一扇应急门,平时很少打开。厂区被高高的围墙封闭起来,前后大门都有保安看守,一般外人是不让进的。工厂里有自己的服务体系,市场、学校、商店、卫生所等等,不用出去就能满足平时生活所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厂老老少少连职工带家属有一千多人,每天早上6点整,分布在工厂家属区各个角落的大喇叭就兢兢业业地吹起了部队的起床号,号声老少无欺的催着大家起床。到了上班的点儿,喇叭里就会吹起集合号,职工跟着号声进入车间,我们这些孩子则背着书包上学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班时间到就吹解散号,只听号声一起,从正对着工厂大门的山坡下面望去,就能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大门里。有走路的,还有骑自行车的,人头攒动,行色匆匆,最后都消失在家属区鳞次栉比的楼房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七四二七军工厂生活学习长大的时光,大多是在厂里的大喇叭声中度过的。这号声和场景相映成辉,风雨无阻。每当军号声过后就是音乐节目,“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都是一些很有时代气息的歌曲,偶尔夹杂些当时比较流行的邓丽君之类的歌,音乐过后就是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整个厂子颇有部队的感觉,但是又沒有部队那么整齐划一和纪律严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看整个厂子每天的生活貌似很单一,其实不然,工厂的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夏天,一到晚上除了加班的,在家听收音机的,大部分人都出来纳凉,这下可热闹了。我们这帮孩子很喜欢做捉迷藏之类的游戏,最让我们兴奋不已的还是放电影的时刻,除了冬天和下雨天在大礼堂放映,大多放映地点是在工厂生活区的操场上放映。那时最享受的文化是露天电影,革命战争影片伴随着青春的成长。英雄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在平时的笑谈中,常常模仿影片中的形象和动作,鬼子汉奸的台词,也成为嘲讽的诙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厂里放电影,我们都是最先搬上板凳去占个好位置,银幕后面通常是我们的天下,有跑到银幕前面做影子的,没做几个就被放映员赶回到后面了。两部电影放映完后,大家都带着睏意和观后的兴奋,在口哨声和无数手电筒光束中散场了。有些小孩顶不住睡着了,就被家长像扛麻袋一样扛着回家,这地处僻静大山脚下军工厂的夜生活还是挺热闹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年代军工厂里的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优越感,这种感觉应该是融合了军工厂高墙的安全感、共同的家庭背景、一定的经济保障、不同地域的文化认同和军工厂的荣耀及阶层意识等因素而自然而然产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人类社会意识的自然表现,真未必是刻意装出来的。再就是名字中的时代特征,如男孩就叫建国、建新、闽生、榕洲等等,女生就叫丽冰、建娜、雪榕等等,名字中的这些特点不言而喻深含时代意义挺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时候每逢周末,我们这些调皮的小伙伴们就会三五成群的跑去大山里面砍柴,摘杨梅,或去工厂周围的浅水塘嬉戏打水仗,在缓缓流淌的小河沟里捉鱼摸虾。蓝天白云下,我们奔跑着,打闹着、追逐着,欢快清脆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江坂山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军工厂大院里,这些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永远是最快乐的。那时女生之间要比男生之间亲密得多,在平时,她们不像男生那么没心沒肺地打闹,当年的女生都很温柔,她们心事慎密,看上去都很文静,遇事羞羞哒哒,也义无反顾。她们常聊男生谁学习好,那个男生坏或是讨厌,将其进行比较,留着心慕的,闺密帮忙穿针引线,留下一段段的懵懂佳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的运动健美属于我们男孩子的阳刚,虽然设施简陋,却也生龙活虎。像军帽、军装、白球鞋,是我们男生那个年代帅气的行头。曾记得我们发小里几个男生见到某女生,就会高喊某男生名,乱点鸳鸯谱,以过春之瘾,女生表面上回眸怒对,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发小之间喊浑名,嘻笑打骂,写个纸条悄悄帖在女生背后,或将纸条搓成球,抛给女生引来戏笑,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欢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童年时光的证明,也是世上最纯的发小情感。我们的成长初期,就是在江坂山下的七四二七军工厂大院里度过的,那些模糊而清晰的记忆,让人终身难忘!时光匆匆流淌了岁月,当岁月已老,等再回头时,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记忆。那时的童年时光,那时的朗朗笑声,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21世纪的中国发展很快,可是这些老军工厂里依然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四四方方的建筑,空荡高大的车间厂房,参天的大树,老旧的公共设施,还有儿时经常攀爬的江坂山,默默见证着这里的一切。当年的辉煌现在只存在于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里,发小情,半百人生路,所有的记忆,也是我们共同的故事,合掌于胸,珍藏起来,隔一年半载,打开陈封,芳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生活在军工大院里的童年时光,且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军工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一个我不舍得忘记的地方。童年是春天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生命的开始,童年是无法释怀的过去,童年是年少冲动过后进取向上的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帮从军工厂大院出来的孩子,如今有的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有的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带头人、有的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有的成为教育界的专家教授,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老一辈军工战士为祖国勇于担当的光荣传统。福州军区七四二七工厂那段温暖的童年时光,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镌刻在悠悠的岁月之中。如今纪念我们那逝去的童年时光,就用这淡淡的文字,记录下那段美好的金色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