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三联书店的前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p> <p class="ql-block"> 生活书店成立于1932年7月,创办人是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生活周刊》。</p> <p class="ql-block"> 读书出版社成立于1936年,创办人是李公朴、艾思奇、黄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创刊的《读书生活》半月刊,1937年更名为读书生活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新知书店成立于1935年,创办人是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前身是《中国农村》月刊。</p> <p class="ql-block"> 从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开始出版图书,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并为止,三店共出版图书2000余种,先后共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p> <p class="ql-block"> 三店先后在上海、汉口、广州、西安、香港等地开办过百余家分店。</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的生活、读书、新知三店合并。</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全面合并,在香港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1949年3月,总管理处迁至北京。</p> <p class="ql-block"> 1951年8月,三联书店并入人民出版社,仍保留“三联”名义出书,按需要出版“非马列”或“力图运用马列但还不纯熟”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 1954年4月,三联获中央批准有了自己的编辑室,下辖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地理等六个编辑组。</p> <p class="ql-block"> 1979年,《读书》杂志创办起。</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月1日,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以来,出版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诱惑,书店始终保持三联版图书的品位和特色,同时对开拓和发展市场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成立了三联读书俱乐部,恢复了《读书》杂志和《生活周刊》,创办了《爱乐》杂志。</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在上海7家书店首次联展。</p> <p class="ql-block"> 店徽</p><p class="ql-block"> 从1948年“三联”在香港组建起,直到如今“三联”出版的书仍在用着同一个出版标记。</p> <p class="ql-block"> 三联店徽的原型来自生活书店店徽:1936年,美工郑川谷据苏联宣传海报(《打击懒惰工人》1931年,佚名)移植过来,设计了店徽。</p> <p class="ql-block"> 图案外围作齿轮形,中间是立足点一致的三个挥动锄镐的筑路工人,沿着三柄锄镐横穿有一条弧形光芒。</p> <p class="ql-block"> 40年代后期,还有一幅与店徽相仿的方形图案,作为出版标记印在部份出版物上。</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为迎接全国解放的新形势三家书店负责人在香港宣布合并,成立三联书店总管理处。总管理处迁入北京后,由曹辛之先生根据生活书店店徽进行了重新设计:三联店徽仍用圆形图案在一个上下椭圆的图案中,三个劳动者挥锄扬镐,同心协力开垦着知识的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 三个站在一起的劳动者更显示三家书店的正式联合。画面上略去原来的弧形光芒,而在劳动者的斜上方增加一颗光芒普照的五角星,使整幅小图在动态中趋于稳定,动静结合,有一种稳重感。</p> <p class="ql-block"> 这一小星的喻意就更为明显了:既是昼夜劳作的象征,也是黎明与进步的隐含。</p> <p class="ql-block"> 在劳作者下方是一条横线,代表着大地。横线下写着“三联书店”。</p> <p class="ql-block"> 整幅小图构图清新雅致,留白处给人以想像,图案的线条流畅简洁,也可见设计者的功力。</p> <p class="ql-block"> 新设计的店徽,解放初期曾作为书店工作人员佩带的证章,同时它也作为出版标记一直印在三联书店出版的书刊上。</p> <p class="ql-block"> 题字</p><p class="ql-block"> “生活·读书·新知”虽然只是三家书店名字的组合,但却巧合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热爱生活,好好生活;然后是读书,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最后是新知,新知从读书中来,从生活中来,又让读书和生活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生活书店”四个字原也是请黄炎培先生书写的,但新写出来的“生活”二字却同原来周刊提名“生活”二字的字形出入较大,在几经踌躇之后,由当时担任生活书店经理的徐伯昕仿照黄先生笔体,摹写出“生活书店”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店名,据说是由沈钧儒的叔父,民国年间的老名士沈卫所题,1934年11月《读书生活》半月刊创刊,沈卫先生写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几个字。沈卫所题的店名,后被制成白底红字的搪瓷招牌,曾挂在出版社的门口。</p> <p class="ql-block"> “新知书店”为隶书体字,是廖承志的岳父经亨颐先生手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