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仲春新湖州人两年之,由长兴县太湖图影大道龙之梦大道旁的光明梦想城寓所,乘坐公交车到凤凰公园后,行走苕溪西路,上苕溪大桥,再沿南街,一路走来,来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湖州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span>,首次匆忙一游衣裳街偶成一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衣裳街遐思……!</span></p><p class="ql-block">霅溪悠长千年街,</p><p class="ql-block">菰城远岫衣裳街。</p><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忆旧影,</p><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映苍苔 。</p><p class="ql-block">古桥静卧波心月,</p><p class="ql-block">垂柳轻摇岁月埃 。</p><p class="ql-block">往昔繁华今又现,</p><p class="ql-block">烟火人间入梦来 。</p> <p class="ql-block">湖州衣裳街最早遗迹可追溯至东晋,今馆驿河头22—32号为东晋谢安故居旧址,南梁有吴兴太守萧琛建白苹馆。唐大历九年颜真卿建霅溪馆,后杜牧改称碧澜堂。宋《嘉泰吴兴志》载,衣裳街宋代称州治大街或州治前街和市街,明代称府前街和小市街,是湖州府治通向驿馆的必经之路。早在清中叶就已是湖城的主要商业街/坊,因有众多的估衣店而得名“衣裳街”。如汪记,九加等十多家估衣店,福泰和,万泰和,新泰和等十多家嫁妆店,还有陈信源银楼,森益源中药店等。北伐战争后,这些繁华的估衣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衣裳街历来店铺林立,名店、老字号数十家,而以九曲弄为核心的各类当铺、钱庄比肩组成了湖州当时最主要的金融区。衣裳街,历史文化悠远。现存有吴兴电话公司旧址、周宅、王宅三处文保单位,另有碧澜堂、接官厅、老公泰旅馆旧址等12处文保点,历史建筑35处,河埠、码头18处,传统街弄13条,及成片的清末民初建筑。</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条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中,仿佛时光倒流。脚下的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两旁的店铺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偶尔有几位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他们脸上的皱纹如同这小巷的纹理,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那清脆的笑声为这古老的小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湖州衣裳街是一条很有历史的老街。这里头,最气派的建筑,是颜真卿的霅溪馆和民国时期湖州巨富王安生的住宅(衣裳街积善巷5号)。所有这些,都在衣裳街“复活”了。这是湖州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一幢建筑、一块青石板,或许都会告诉你一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小巷子里,两侧墙壁上挂着红灯笼,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夜晚降临,灯笼亮起,昏黄的灯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给这古老的小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偶尔有行人路过,脚步声在寂静的小巷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墙壁上的红灯笼不仅照亮了人们的前行之路,更成为了这小巷独特的风景线。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仿佛穿越回了古代。</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热闹非凡让人流连忘返。街道两旁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灯笼,宛如一条彩色的长龙蜿蜒在空中。人们穿梭其中,有的提着购物袋,有的拿着手机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衣裳街店铺招牌林立,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小吃摊前围满了食客,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好去处,更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天堂。每一家店铺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房子临水而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倒映着两岸的建筑。偶尔有几只小船从河面上划过,泛起层层涟漪。河边的垂柳依依,柳枝轻拂水面,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坐在河边的长椅上,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空气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宁静与和谐,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百年味道老字号——丁莲芳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上贴着营业时间的通知,并注明二楼餐厅内设炒菜服务。店内布置典雅复古,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走进丁莲芳,一股淡淡的老味道扑鼻而来。木质的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着一些古老的字画。店客们坐在桌前,品着老味道,聊着家常。这里的厨师技艺精湛,为顾客们呈现一道道美味佳肴。二楼的餐厅内,厨师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各种美食。这里不仅是一个饮食地方,更是一个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好去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饭馆之中。</p> <p class="ql-block">1041年(庆历元年),胡瑗调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观察推官时,因父亲去世而辞官回家奔丧。翌年复出,改任保宁(今浙江金华)节度推官。不久应<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湖州</span>(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滕宗谅之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当地的州学任主讲教授,以致“四方之士云集受业”。</span>其间提出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并创立了卓有成效的“湖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行走苕溪西路拍摄胡瑗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胡瑗</span>(993年—1059年),字翼之,泰州如皋县(今江苏省如皋市)人。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胡瑗自幼聪颖好学,七岁属文,通晓五经,与孙复、石介等人到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期间,刻苦钻研学问,为以后从事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屡次科举不中,返回泰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兴办安定书院</span>。景祐三年(1036年),在范仲淹的引荐下,以布衣身份,接受宋仁宗召见,受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康定元年(1040年),随范仲淹进入陕西,授丹州军事推官,修撰《武学规矩》一书,提倡大兴武学,以抵御外部侵略。晚年,苦读勤教,参议朝政。嘉祐四年(1059年),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病故,谥文昭。</p><p class="ql-block">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重视经世治用的特点。其在教学实践中,集教学理论、实践和改革于一身,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其主要贡献为:“确立了培养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纠正了朝廷取仕时的弊病,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实施分科教学;推广普及教育;严格校规,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创立了高校寄宿制度。其遗著有《松滋县学记》《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和《春秋口义》等。</p> <p class="ql-block">乙巳仲春新湖州人两年之,由长兴县太湖图影大道龙之梦大道旁的光明梦想城寓所,乘坐公交车到凤凰公园后,行走苕溪西路,上苕溪大桥,再沿南街,一路走来,来到湖州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首次匆忙一游衣裳街偶成一首。</p><p class="ql-block">衣裳街遐思……!</p><p class="ql-block">霅溪悠长千年街,</p><p class="ql-block">菰城远岫衣裳街。</p><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忆旧影,</p><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映苍苔 。</p><p class="ql-block">古桥静卧波心月,</p><p class="ql-block">垂柳轻摇岁月埃 。</p><p class="ql-block">往昔繁华今又现,</p><p class="ql-block">烟火人间入梦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