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至,食荠菜

阿光

<p class="ql-block">惊蛰一过,一场春雨如丝如缕,悄然唤醒沉睡的大地。在这藏匿于地头、迫不及待崭露头角的野菜中,荠菜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从松软的泥土中探出嫩绿的新芽。一簇簇、一团团,顶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闪耀着勃勃生机,备受人们喜爱与追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荠菜,生于晚秋,萌于严冬,盛于早春,它是春天的使者,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舌尖上的至美佳肴。“春日春盘细生菜”“盘装荠菜迎春饼”,在唐代的“春盘”、宋代的“春饼”中,荠菜皆为主要食材,足见其在春天食单上的重要地位。古人不仅钟爱荠菜的鲜美,更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将其传颂不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酷爱素食的陆游,对荠菜更是情有独钟,他毫不吝啬笔墨,为其赋诗写词,如:“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又如:“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岗。”“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荠菜的深厚情感。而辛弃疾在《鹧鸪天》中一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简洁质朴却充满张力的语言,生动勾勒出荠菜那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荠菜,作为最贴近民间的野菜,其身影遍布大江南北。无论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还是在公路边、水沟旁、石缝间,甚至城市绿化带的缝隙里、草坪之上,都能寻觅到它顽强生长的身影。它属于乡野的馈赠,有着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鸡心菜、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诸多质朴而有趣的名字。荠菜植株矮小,紧贴着地面生长,一簇簇、一团团,碧绿青翠,叶瓣上覆盖着密密的细小绒毛,看似平凡无奇,然而一旦品尝,那极致的鲜美便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食野菜”是许多中国人传承至今的传统习俗,而荠菜作为春季最具代表性的野菜,被亲切地唤作“报春菜”,也被视为春天的象征,素有“野菜之王”的美誉。荠菜叶嫩根肥,鲜润香口,堪称野菜中的上品,历来备受人们的青睐。苏轼曾盛赞其“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这一古老的物种,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自我繁衍,生生不息。中国人食用荠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诗经》、《尔雅》中便已有记载。古人食野菜,多因冬春季节蔬菜匮乏,以野菜作为补充,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荠菜被美誉为“开春第一鲜”。因其叶与根皆含丰富的谷氨酸,味道特别鲜,自古以来深受世人喜爱。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阳春三月三,荠菜赛仙丹。”荠菜不仅滋味鲜美,更是蔬菜中的“含钙高手”,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春食荠菜,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此外,荠菜不仅可以食用,还可入药,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消炎明目之诸多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荠菜,释名护生草;气味甘、温、无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荠菜是野菜中的最早一波,但却不是什么珍稀物种,它是长在山野里最为俗常的菜,可以说是南北皆之,堪称中国知名度最广的野菜之一。小时候,每年立春时节,母亲总会牵着我的小手,持一把小铲,挽一个竹篮,带着我去挖荠菜。荠菜在很多人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寻常的野菜儿,它往往代表着童年,亲情和旧时光。挖过野菜的人都知道,在一片与荠菜长得很相近的杂草中找到荠菜,可是很考验眼力的。荠菜的辨识度极高,其叶子呈锯齿状,表面还覆盖着一层细腻的小茸毛。只需细细搜寻,便能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摘回来的荠菜,需先摘除黄叶,抖落泥土,再以清水悉心冲洗干净。为保留荠菜的水分与新鲜度,最好在清水中浸泡片刻,以便更好地去除表面的污垢与农药残留。将荠菜从水中捞出,经过热水烫煮后,它便褪去暗淡,焕发出翠绿的光彩。此时将荠菜挤干水分,晾干备用。无论是用来制作包子、饺子,还是烙馅饼、做汤粥,亦或是凉拌,都是难得的美味,足以慰藉我们渴望野菜清香的味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荠菜的食用方法丰富多彩,可凉拌、可包饺子,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调剂。然而,最能体现其本味与精髓的吃法,莫过于凉拌、清炒、做羹汤以及煮粥。凉拌荠菜,是我的最爱,将荠菜清理干净,焯熟切碎,加入香干丁、熟花生碎,撒入细盐,点上麻油,翻拌均匀,一道清新爽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便大功告成。用荠菜做汤、煮粥同样美味无比,荠菜鸡蛋汤、荠菜豆腐汤、荠菜猪肝汤,每一款都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荠菜饺子,无疑是许多人最熟悉的一种荠菜吃法。咬上一口,满溢的鲜香瞬间弥漫口腔,春天的滋味在舌尖上尽情绽放。将荠菜切碎放入盆中,加入虾皮、盐、味精、酱油、葱花、素油、麻油,搅拌均匀成馅。随后,将面粉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擀成饺子皮,包入馅料,捏成一个个圆润可爱的饺子。将其下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便可尽情品尝那专属于春天的独特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季更迭,应时而食。荠菜的珍贵之处,在于其采食季节极为短暂。和暖的春风吹过,待到清明前后,荠菜绽放出星星点点、洁白如雪的小花时,便已过了最佳的采食时节。此时,那清香可爱的荠菜,只能静静观赏,而不能再入口品尝。然而,如今生活便利,我们已无需如苏轼那般“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只需在春天里将荠菜焯水后妥善冷冻于冰箱之中,便能随时随地享受到那令人陶醉的“春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惊蛰之后,草木舒横,春天的气息越发明艳迷人。气温回暖,春色渐浓,鲜嫩可口的荠菜在松软的泥土里慵懒地伸展着腰肢,叶子在阳光下绿得发亮,正是一年中最鲜嫩可口的时候。不妨趁着周末,带上家人,走进大自然,寻找鲜嫩的野生荠菜,开开心心地把春天的味道带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