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日照县涛雒部队大院

骏马奔腾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深处,童年时居住过的日照县涛雒镇部队大院,宛如一处温暖的港湾,盛满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那些琐碎却珍贵的往事,恰似苍穹中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令人回想起一段段令人动容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1962 年春季,我父亲从67军 199 师坦克团调到济南军区高炮二群,我的生活也随之翻开新的篇章。当时199师坦克团营房环境条件很好,部队官兵和干部家属们都居住在标准的苏式营房里,房间里有电灯和自来水,看电影去大礼堂。可高炮群的居住环境太差了,无论是部队和家属都居住在日照县的农村里,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没有电,晚上照明要用煤油灯,用水要到水井里挑,真是令人心凉半截。</p> <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67军李水清军长向济南军区首长争取,高炮群机关和干部家属才搬到了日照县城和涛雒镇两地办公居住,我们所处的环境才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当时高炮群司令部和政治处在涛雒镇一处大院,后勤处在日照县城一处大院。部队干部子女中年龄稍大一点的都去 201 师海燕小学上学了,如王宝同、郝跃进,王奇英,赵新生、孙晓荣、孙晓宁、孙璐娃、张建辉、张建敏、孟志坚等,甚至有些孩子如李富朝,高建平,孙建刚,莫春来等也被送到201师幼儿园,剩下的孩子数我最大,让我意外地成了 “孩子王”,整天领着发小们在大院里玩耍,如张建国和他弟弟小三,吕文义,张德财,李志斌等,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当年部队大院的清晨,总是响起一阵阵嘹亮的军号声,那激昂的号声,穿透轻薄的窗帘,把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唤醒,出早操战士们的口号声震得人们热血沸腾……到了晚间,高炮群所属空军探照灯营的探照灯光在夜空扫来扫去,就像是在警惕地搜寻着每一个角落,这景色让人看了心里虽然感到神秘兮兮的,但也觉得挺有趣!</p> <p class="ql-block">  涛雒镇过去只是隶属日照县的一个海边小镇,可自从高炮群驻扎以后变得相当繁华,以前行人稀少的两条大街很快就变成了繁华的集市,蔬菜、海鲜、瓜果、食品和小吃摊星罗棋布,海鲜主要是鱼、虾、螃蟹、蛤蜊和海螺,价格都相当便宜,我记得七八两重的大螃蟹五分钱一只,我母亲经常买几只大螃蟹回来煮着吃,大街上还有很多卖煎饼的,因为当地人喜欢吃煎饼卷豆腐大葱。</p> <p class="ql-block">  部队大院的生活,不只有我们孩子们的嬉笑玩耍,还有浓浓的文化生活。每周几乎都演二次电影;逢年过节,地方文艺团体都到部队演出文艺节目,同时部队都会组织文艺汇演,干部战士们一同参与,现场热闹极了。舞台上,战士们各展才艺,唱歌、跳舞、演小品,精彩纷呈,台下观众们掌声不断,欢笑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但部队干部家属中也发生过一个不幸事件,高炮群所配属的北京军区空军探照灯营的一个副连长,他老家在北京郊区,他的妻子带着二岁的儿子从北京乘火车到日照部队探亲,没想到在火车上遇到了日照县某村的一个流氓无赖,他看到这个北京女人穿着比较时髦,估计她身上带着不少钱,就装作助人为乐,上前献殷勤,把她迷惑住了 ,结果他领着她和儿子下了火车后,又转乘汽车,但他带着她和儿子从日照县汽车站下车后,趁夜色把她和儿子骗到野外,残忍地把她杀害了,从她衣袋里仅掏出30元钱。那个流氓无赖还想把她儿子拐走,可那个小男孩哭喊着找妈妈,最终他竟狠心地把那个小男孩也抛在水库里淹死。这起凶杀案很快就被日照县公安局破获,凶手也被逮捕,最终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个案件令部队首长们极为震惊,立马指示留守处以这个案件为反面教材,教育部队干部家属要提高警惕,在与外人打交道时,切不可上当受骗。</p> <p class="ql-block">  平时张建国领着弟弟小三经常找我一起玩,有时我还和他一起看他爸——高炮群政治处主任张任和叔叔去附近的小河沟钓鱼。张叔叔一般都利用周日上午到附近的小河边钓鱼。他钓鱼的技术相当娴熟,每次都能收获满满,钓到一脸盆的鲢鱼和鲫鱼。</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周日午后,我吃过午饭去找张建国玩,那天他家三点多钟才吃午饭,我一走进他家就闻到一股诱人的炖鱼香味,张任和叔叔悠然地坐在桌前,倒上一杯白酒,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那天他兴致颇高,就让张建国也品尝一口白酒,想让他体验一下白酒的滋味。可没想到张建国端起酒杯,一仰头就全喝了下去。张叔叔又惊又急,嗔怪道:“我让你喝一口,你咋全干了,赶紧喝杯醋解解酒。” 张建国虽然小脸已经泛红,但还是乖乖喝了一小杯醋,可没过多久,他就摇摇晃晃,直接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张叔叔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那画面至今仍清晰如昨天。</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夏季,我随发小们一起到201师海燕小学上学,从而离开了涛雒镇部队大院。1963年底,高炮二群奉上级命令移防到胶县县城驻扎,以后我再也没回到那里。如今我已经离开涛雒镇部队大院六十多年了,可那些美好的回忆始终留在我的心里。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就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部队大院,不只是我成长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归宿,它见证了我的童年,塑造了今天的我,那些在部队大院里度过的日子,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也令我终生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