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旷达

<p class="ql-block">"为学日益,为道日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学问自然是愈多愈好,如此才能增长见识;而修道,则必须放淡欲望、清净无为,并且必须专一修炼,才能得道与开智慧。</p><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说: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习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过度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坚持不懈地一直减下去,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无为就是在无我的状态下去有所作为)。达到了无为的境界之后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实现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每个能够得到天下的伟人和高人,靠的就是此心无为。倘若没有无为的心境,而非要用智谋的手段,处心积虑、极尽所能地去争取天下,反而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明证,尽管他上识天文,下识地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然而费尽心机最终也无法克复中原,恢复汉朝江山。</p><p class="ql-block">"学"是指知识或技术,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易于传授性。而"道"是指自然规律、天之道,也指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难以传授性。古今中外的修道之人都必须抛弃功名利禄、怨恨情仇,修去了各种欲望与执著心、达到了清净无为的精神境界之后,才能功成圆满。</p><p class="ql-block">"为学日益"是说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知识与技术要不断地丰满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为道日损"是指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私心杂念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道"便显露出来。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就</p><p class="ql-block">可以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空间来。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去杂念而存朴质的过程,如果不停地修炼心性,开发潜在的智慧,自私自我的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的思想意识完全符合宇宙的真理,也就取得了越来越少的执念甚至无我的大智大慧。因此,无为与守拙是学道悟道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心灵修炼达到上乘的境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