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光辉陈嘉庚 2025.3.7

雪莲花

<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位于厦门集美半岛的集美村,由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p> <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故居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总面宽25.82米,进深12.32米,建筑面积602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东侧设角楼,共三层。建筑平面呈外廊式布局,屋顶富于变化,廊部为平顶,前设女儿墙,中间部分及东西两侧分别为一横两纵的三个双坡顶,屋面均铺设红色机平瓦!</p> <p class="ql-block">赤诚爱国的典范:陈嘉庚先生始终心系祖国,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早年加入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在新加坡筹措经费。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号召华侨捐款捐物,选送机工回国,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抗战胜利后,公开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抵制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毛泽东赞誉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对他爱国精神的高度肯定。</p> <p class="ql-block">倾资兴学的楷模:陈嘉庚先生认为教育是国家强盛发展的根本。他在家乡集美从1913年起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等一系列学校,1921年还创办了厦门大学,独立维持16年直至1937年将其无条件捐献给国家。他一生共创办了118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p> <p class="ql-block">成功的企业家: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独立创业,涉足航运、米业、食品加工、木材等多种行业,开拓橡胶种植业,成为东南亚工商业巨子,被称为“橡胶大王”,开创了新马民族工业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无私奉献的慈善家:陈嘉庚先生生活极为简朴,却将大量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除了教育领域,还在救灾等方面积极捐款,如1917年筹集二十多万元资金救济天津水灾。</p> <p class="ql-block">坚毅诚信的代表:陈嘉庚先生在经营事业和投身社会活动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在生意受挫时仍坚持支持教育;在各种政治风波和艰难处境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立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毫不退缩</p> <p class="ql-block">一楼曾展出集美学校校史,展示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经历和业绩,2024年5月修缮后,一楼成为集美学校委员会的总务处、建筑部、会计处、传达室和秘书处等。二楼为陈嘉庚先生工作室、卧室、餐室、会议室、遗物展室及其胞弟陈敬贤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归来园</p> <p class="ql-block">- 归来园:归来园建于1983年,占地9300平方米。归来堂位于归来园北面,意在呼唤海外亲人经常回来,不忘故土。</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全家福像</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共有九子八女,陈嘉庚有两位夫人,分别是张宝果和吴惜娘。还有资料显示陈嘉庚有四房妻室,除张宝果、吴惜娘外,还有叶却娘和周氏。</p> <p class="ql-block">张宝果生平经历:1876年出生于厦门集美天马山脚下的浒井社,1893年冬末,与陈嘉庚结为连理,1917年随陈嘉庚前往新加坡,1918年在新加坡病逝,年仅41岁。</p><p class="ql-block">吴惜娘生平经历:陈嘉庚的二房夫人,具体生平事迹暂无过多详细记载。但在张宝果去世后,她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等责任。</p> <p class="ql-block">集美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嘉庚公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是为完成陈嘉庚先生遗愿而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