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鲁西南南阳湖附近喻城镇乡村的芳子,1978年12月出生于济宁一个农民世家。1岁时妈妈抱着还是婴儿的她去患病的男孩邻居家串门,不幸感染得了脊髓灰质炎,自小右腿瘫痪,幼年爬在地上后来扶腿走路;9岁上村里小学,父亲给她做了一根木头拐杖,从此拐杖就伴随着她,成了她一辈子离不开形影不离的依靠。</p><p class="ql-block"> 小学五年级时因为学习成绩不佳,上初中又太远不便,便辍学回家,帮妈妈种田打下手,那年她14岁。16岁时的芳子在村里看到有人教裁剪缝纫,于是跟着学了一段时间,18岁跟着远房姑妈去城里学习了两个月缝纫,20岁父亲给她从武汉买了台旧缝纫机,自己可以帮村里人修补衣服,可以独立挣点加工费了。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她出力不少。</p><p class="ql-block"> 她16岁时已经22岁岁的姐姐出嫁,大哥因为精神疾病离婚了,留下的一个小侄女主要由她带。女大将嫁,先后有远近20多个男孩给她介绍都不太合适,26岁时父亲听别人介绍,没有做详尽的了解就将她嫁给了邻村一个小她两岁的崔姓健全男人,那是2004年;27岁她生下一个男孩,矛盾也因而多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由于婚前缺乏足够了解,她逐渐发现男方对家庭不负责任,重担几乎要她一人挑,不愿出去打工挣钱,三天打鱼两天嗮网,矛盾激化。在孩子7岁时提出离婚。离开家庭,直到两年观察期后法院确认夫妻感情破裂裁决离婚,拖着残疾疲惫身体的她几乎净身出户,孩子判给了男方。那一年她37岁。是2013年。</p><p class="ql-block"> 此后经过一系列的波折磨难,仅有的3万元赎回保险费及借来想通过投资争回孩子抚养权的3万元,花费殆尽或打了水漂,想保住诚信名誉的她陷入了困境绝望之中,拼死拼活的微薄收入,连最节俭的生活和租房费用都不够,哪来的钱还债?离婚6年后她43岁,整日夜不能寐、焦虑失眠。转眼时间已经到了2020年,43岁时还孜然一身,没有一间自己可以栖身的住房;没有一陇属于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社保、医疗和稳定的正式工作。硬撑着残疾的身体天天加班到深夜和凌晨,才能挣到可怜的钱支付地下车库租房费。</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缘分和机遇,2020年10月她的窘况引起了远在500公里外的南京大哥的注意,在问清楚她的情况后,大哥帮她还掉最焦急迫切的7000元债务,随后又在生活方面通过快递帮助解决了不少生活压力,最重要的是心理疏导,指引正确道路,不让她再走入社会上广泛传播的骗局,再损失钱财。不过,那时的她已经没有财和物可以被骗的了。看到她有工作却没缴养老金社保,大哥鼓励她趁还年轻干得动,把这件关系到年老生存的事提上议事日程。鼓励她去了解各种类型的社保信息。2022年一次性帮助她补缴了两年1.9万元的社保基金,因为当时政策允许补缴前一年的,这样她就可以在缴满15年后提前一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这都是在没有见过一面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大哥说依据芳子的言语和行为,可以判断出她是一个可信赖值得帮助的,不是那种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人。2022年3月底,在大哥盛情邀请下,结识两年后,芳子和她的二姐一同来到南京,第一次见到了大哥。没有拘束、没有虚情假意,按照约定,大哥开车带芳子她们两姐妹去镇江三五九部队医院去做儿麻后遗症残疾诊断,那是她自幼残疾之后第一次来到大型专科医院。虽然结果不太理想,但心里面的疑惑和遗憾总算有了答案。姐妹俩来南京给大哥家带了许多的地方土特产,还前后两次到大哥家与嫂子见了面。嫂子还把自己的好衣服送给芳子。在南京和镇江期间,大哥接前送后不辞辛苦地开车陪送姐妹俩玩了许多地方,还亲自推着芳子坐的轮椅,不用时推车跟在后面随时备用。大哥生怕姐妹俩花费太多负担不起,特地抢付了三天的宾馆住宿费,在她们回去之后又补贴给芳子1000元车票钱。</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两年在接近年末时,大哥又按照承诺主动补贴芳子每年6000元的灵活就业社保费用。这样她就可以以较轻负担为自己晚年生活提供保障。本来这是可以在大哥年龄寿命期间可以做到的很好安排,并且已经持续缴了4年,47岁的她再有8年她就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过上大多数老人一样的安逸日子。</p><p class="ql-block"> 可老天爷不让如愿,延长社保缴费期限到20年的规定,把她几年的努力一下子打懵了。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到退休年龄后,如不足年限,不可以一次性补缴。这样她要到61岁才能退休,至少还要缴11—14年,她估计自己的残疾身体是无论如何也撑不到那时的。如果此时退保。已经缴纳的60%统筹部分不予退还;另40%部分等到达退休年龄后分步退还。尽管退保损失巨大,仔细权衡利弊后,芳子还是不听劝阻选择退保。断了自己的后路。大哥几年帮助芳子的付出也等于奉献给了社会,芳子今后要走的路依旧很艰难。</p><p class="ql-block"> 芳子是懂得感恩的,她说会永远记住大哥对她的扶助,牢记在心,从第一年起,她就用自己特有的裁剪缝纫技艺,为大哥和小孙子做了好几套中式衣服,还做了不少被服加工活,总想着回报大哥。对于将来,她认为走一步算一步,也许以后日子会越来越顺,至于十多年后退休的事也不去想了,眼前更重要。唉,没办法,命运的事说不准,顺其自然吧。</p><p class="ql-block">(详细的请看作品集:人物志 .芳子的故事》连载1—7。——本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芳子全家。27岁失去父亲的她也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p> <p class="ql-block">16岁时的芳子,那时她比较胖一些的。</p> <p class="ql-block">13岁,从一个残疾小丫头片子成长为少年。虽然走路要拄一根拐杖,但她却说自己没觉得自己有残疾,因为体力充沛,活力十足。</p> <p class="ql-block">37岁离婚之前朋友帮照的。</p> <p class="ql-block">最艰苦的时期,冒着严寒雨雪上班,甚至深夜里还孤苦伶仃的在街头卖袜子,卖不掉,儿子的抚养费就没有着落。</p> <p class="ql-block">芳子在遭遇骗局损失掉几乎所有积蓄,还背负着沉重债务,瞒着家里人,独自承担着重压,回家看望妈妈时心情沉重。</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租住的地下车库里日夜加班,孤苦伶仃。</p> <p class="ql-block">在严寒冰雪中,每天还要拄拐爬几十层陡峭的铁楼梯上班。</p> <p class="ql-block">大哥在镇江,开车带了轮椅,让芳子能轻松一些,少走一点路,考虑十分周到。</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芳子玩得很愉快,有大哥和姐姐的陪护,她第一次享受到真正的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