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湘赣:邂逅一场山水与人文的热恋

路在脚下、蛟龙吉油建送变电公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穿越湘赣:邂逅一场山水与人文的热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图文提供:秋水长天张文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供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美篇编辑:路在脚下蛟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2025/03/07</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以下简介为编者推荐,仅供参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旅游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旅游区域包括湖南和江西两省,拥有丰 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红色旅游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地区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潇湘步道、 石柱峰、大光洞等。潇湘步道是湘赣两地文 化交融的纽带,展示了湖湘文化内涵、红色文 化底蕴和自然景观风光。步道穿越多个城镇, 串联起多个红色旅游景区和自然风景点,总长 度达153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文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包括湘鄂赣革 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 政府旧址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 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 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 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这里曾 是红军和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区域,留下了丰富 的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旅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包括湘鄂赣省 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 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这些遗址不仅展示了革命 历史,还成为了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例如,仙源乡作为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 中心,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旧址,成为重要的红 色旅游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以下文字介绍为网络转裁,仅供参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湘赣革命根据地 (xiānggàngémìngg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 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 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 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 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 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 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 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 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 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 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 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 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 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 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 1931年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 路、南路、北路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 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 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王首道任 省委书记。10月,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和湘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莲花县花塘 村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 政府,王首道、任弼时先后任省委书记,袁德 生、谭余保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 省苏及省直机关均驻永新县城。至此,以永新 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它包括赣 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 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 建立了永新、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 个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 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由李天 柱代军长,王震代政委。1933年6月,任弼时 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 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在永新 组成红六军团,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4年8月,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 委。随后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军政 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 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 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革 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可靠的西部屏障和巩固的战略侧翼,同时也是 沟通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要桥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首先分享一段短视频:看不够的山青山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以下为部分美丽景色图片分享</b></p> 红色之旅 三清山真的很美 庐山美景 编者助兴添诗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