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继续邯郸之行。实话实说最初对邯郸的了解好像就是成语“邯郸学步”,所以此次来到邯郸必须要到成语的发源地游览一下。</p><p class="ql-block"> “邯郸学步”是由一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在战国时期,燕国寿陵地区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都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势都十分优美,少年赶紧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学了几天却怎么也学不会,少年心想一定要把原来的走路姿势彻底抛弃,才能学会新的。于是他开始重头学走路,他每天刻苦练习,却始终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光了。最后,少年彻底不知道该如何走路,只好爬回了燕国。</p><p class="ql-block">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告诫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到这里看看也是想警示一下自己!</p> <p class="ql-block">1995年10月6日,学步桥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望桥亭</p> <p class="ql-block">从望桥亭下看前方的学步桥</p> <p class="ql-block">学步桥碑</p> <p class="ql-block">简介</p> <p class="ql-block">比划个走路姿势🤪</p> <p class="ql-block">近观学步桥</p> <p class="ql-block"> 学步桥原为木结构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桥面中间高,两端略低,呈弧形,两侧各有18根望柱,柱顶端雕刻蹲狮等动物,桥面两侧望柱之间各镶嵌了19块石栏板,板面雕刻有邯郸历史典故和各种造型纹饰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现存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见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步桥,</span>感觉实物没有名气大,缺少一些古朴,略有失望。</p> <p class="ql-block">学步桥二侧</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桥面</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桥栏</p> <p class="ql-block">雕塑精美的小狮子</p> <p class="ql-block">学步桥周边改造整理成街边公园,地势广阔,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散步,遛娃。</p> <p class="ql-block">唱段儿河北梆子</p> <p class="ql-block">玩</p> <p class="ql-block">还有家人带着小孩在桥面上蹒跚学步,反而印证了“学步桥”的功能性🤭</p> <p class="ql-block">学步桥的一侧的有一组《邯郸学步》雕塑,形象的表现着当时学步时的滑稽。</p> <p class="ql-block">巧遇几名游客,在雕塑前摆出雕塑人物的姿态,拍照留影,玩的兴致很高,自愉自乐。</p> <p class="ql-block">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很有意思的旅游宣传语</p> <p class="ql-block">《邯郸学步》成语的教育意义深刻,估计这也是学步桥之所以留存至今、名声在外的一个重要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