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们常用“鸟语花香”形容美好的生活环境,然而这样的生活环境需要有生态文明的理念及行为来支撑。我以前主要爱拍花花,现在学拍鸟儿,都是想通过照片传递美好,为生态文明建设尽点微薄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没有鸟,就会害虫猖獗、鼠害蔓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农业减产、疾病传播,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爱鸟护鸟应成为人的自觉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鸟护鸟就要认识鸟了解鸟。我们平时看见的鸟儿很多都不认识,现在可以拍摄后经微信小程序中的“懂鸟”软件识别,从而认识鸟并了解鸟的特征及生活习性等。我愿与朋友们一起来认识鸟,增长关于鸟的知识和爱护鸟的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作点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本次认识麻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是雀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别名家雀、只只等,全球有约50种,常见种类包括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和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其特征包括头部暗栗褐色,背部棕褐并带有黑褐色条纹,耳下方有黑斑,喉部黑色。翅膀上有两道由大覆羽和中覆羽的白色羽端形成的横斑纹,胸部和腹部呈淡灰色且带有褐色。麻雀体重为20-26克,体长为124-146毫米。雄鸟和雌鸟的羽毛颜色相似,但雌鸟的色彩较淡或较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麻雀栖息环境多样,常见于居民区及其附近的田野,尤其喜在树梢、房檐和农田活动。晚上通常匿藏于屋檐洞穴或其附近的土洞、岩穴及村旁树林。麻雀喜欢群居,除繁殖、育雏期间外,常以小群活动。秋季易形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冬季则以十几只或几十只的小群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麻雀为杂食性鸟类,主要食物包括谷粒、草籽和果实等,在繁殖季节也会用昆虫或其幼虫育雏。觅食时相当警觉,稍有声响便会飞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麻雀的生存空间因农村等地区泥草房的消失而逐渐缩小,使其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大型猛禽和猫科动物的食物资源,导致生态失衡。同时,农药使用、人为网捕和掏鸟窝等现象对麻雀种群数量造成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上,世界各地曾多次开展大规模灭雀行动。在中国,1955年至1960年间的全民灭麻雀运动成为“除四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恶劣后果充分显现后,运动于1960年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保护级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6年,麻雀被列入《英国国家保护物种红色名录》(U.K. Red List of Species of National Conservation Concer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麻雀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麻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物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麻雀Passer montanus;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5年2月制作。图片均为本人拍摄于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介绍性文字源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