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会蒙尘 拂去胤禛继位尘埃(2025.3.5)

竹林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大楼景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成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与负责收集民国时期中央机构档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对。一史馆旧馆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于2022年7月6日建成开放;其还另管理有皇史宬。</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大厅景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没有一个历史学家说清楚,有多少历史蒙尘,没有看清其真面目。今天我特意来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探究清朝胤禛皇帝继承大统的真相,为他洗去蒙在头上的灰尘,还其真实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3楼清代展厅景观,秘密立储,为清代独创的皇位继承制度。康熙帝废太子后,清從再无明立储君。自雍正朝始,皇帝将储君人选「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官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后世因之。</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胤禛通过修改康熙遗嘱中的文字,将“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从而成功登基。具体来说,胤禛将遗嘱中的“十”字为“于”字,从而使得遗嘱内容变为“传位于四阿哥”‌。</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胤禛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可以说他继承帝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改遗诏上位的,可今天在历史档案馆,看到当时康熙皇帝遗诏,却是明确传位于胤禛,可见胤禛得罪了许多文人,将篡夺之帽戴上他头上,流传了几百年.好在当时康熙皇帝遗诏仍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否则清名难正。</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雍正批的折奏。雍正皇帝一生批阅了41600余件奏折‌,其中汉文奏折35000件,满文奏折6600件‌。雍正皇帝每天需要批阅二三十件奏折,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五六十件,并且都是自己亲自批阅,从不假手他人‌。他在位十三年期间,批阅的奏折数量达到了4万多件‌。雍正皇帝的工作模式非常勤奋,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处理政务,傍晚开始批阅奏折,经常工作到深夜12点,特别是在位的前六年更是如此‌。他的批语也非常详细,有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还要长,写下的朱批超过1000万字,平均每天约4000字‌。雍正皇帝不仅批阅了大量的奏折,还拓宽了写奏折官员的范围,极大地激发了大臣们写奏折的积极性‌。他的勤政和努力为清朝的治理和“康乾盛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帝遗诏全图景观。康熙帝遗诏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遗诏是皇帝临终前所拟定明确继承人及部署军国要事的诏书,由继任皇帝颁布全国、昭告天下。</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大帝遗诏中立皇储部分。本件遗诏为满汉合璧诏书,内称"雍亲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联登基,即皇帝位”。这与传说雍正篡改遗诏大相径庭,谣言不攻自破,还了雍正一个清白,吹散了历史迷雾。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后收录于《清实录》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1846年8月7日),此为道光帝秘密立储匣,内贮有道光帝立奕許为皇太子、封奕诉为亲王的遗诏及交待后事的遗谕等,是现存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大厅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三楼档案明朝厅景观。</p> <p class="ql-block">  题本,明代沿用奏体文书,洪武年间定名为"奏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又创设"题本",与奏本分工并行,奏本陈私事,题本陈公务。"题本"最初只能是在京衙门官员上呈皇帝的文书,并且只报急切的公事。嘉靖年间又规定,京城内外一切公事都用题本。清初基本沿袭明代制度,"奏本"、"题本"并行,统称"本章"。乾隆十三年(1748年),"奏本"被取消。清代呈送"题本"时,规定同时要上呈副本,题奏副本由内阁和通政司保存,以供行政所需。</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福建巡抚朱一冯关于防御倭寇事题本,明天启七年八月十四日(1627年9月22日)明中叶以降,随倭患日深,海防重要性愈发突出。此为福建巡抚朱一冯提议加强沿海防御、强化水军建设的题本。</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兵部关于蓟辽总督洪承畴恭报督兵出关日期事行稿,明崇祯十三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进攻锦州、宁远。时任蓟辽总督洪承畴(1593-1665年)奉旨出关督兵。此件行稿即为明廷有关洪承畴报告军队调度、驻防及索取粮草兵饷的批复及安排。什么是题行稿:内阁等机构收办抄录的题本称为"题稿";皇帝批示后,咨行各衙门或官员的行文稿称为"行稿"。题稿和行稿粘接在一起,故称"题行稿"。</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为署都察院左都御史麟魁关于职员献策打捞张献忠沉银事奏折,清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片战争激战正酣,军需浩繁。陕西城固训导张奎垣献策,打捞张献忠"江口沉银"充作"防夷"军费。麟魁等人认为事虽有记载,但不足信,奏请道光帝定夺。</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兵部尚书梁廷栋等为查明袁崇焕亲信张斌良等人被参情形事题稿,明崇祯三年八月,时任蓟辽总督袁崇焕下狱后,梁廷栋等人奉旨议覆江西道御史袁弘勋弹劾袁崇焕亲信的题稿。兵部建议命登莱巡抚孙元化就近勘察相关情形,再行定夺。</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三楼档案清朝厅景观。</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诰命”,诰,中国古代皇帝用于告诫臣工或任命及封赠官员的文书之一,始于周代。清沿古制,以诰为诏令文书之一,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授予世袭罔替爵位时使用,称作"诰命"。诰命由绫锦织成,五色相间。诰文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大学士奏定,以满汉两种文字写就,铃用"制诰之宝"。</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蒙古苏班带及其后代诰命”,崇德五年,蒙古苏班带率部归清,得授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职,并获诰命。此诰命以苍、青、黄、赤、黑五色锦织成,满汉文合璧,铃盖"制诰之宝"。</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册命”,清沿明制,册命又称为"册书""册文",用以册立中宫、册封妃嫔及王贝勒等之川。册命由翰林院撰拟,移送中书科书写成折,一般为满汉合璧,内阁大学士阅后,进呈皇帝钦定,用"册命之宝",敕下礼部施行。</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清朝的庄妃册文,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皇太极称帝,册立一后四妃,其中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本布泰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册文以满、蒙古、汉三种文字朱笔书写,</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摄政王多尔衮著归顺官民照旧束发事敕谕,清顺治元年六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1644年7月),</span>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继续兴兵,攻伐四方。为缓和矛盾,争取民心,摄政王多尔衮发布敕谕,宣称凡归顺官民人等,"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次年,清廷重新厉行"剃发令"。</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康熙帝关于削平吴三桂之乱恩赦天下事诏书,清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1682年1月28日),清代凡重大政事,布告天下臣民时皆用诏书。此诏书记述了平定吴三桂叛乱的经过,并将赏功罚过的诸项安排昭示天下。</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康熙帝关于招降郑成功事诏书,清顺治十八年闰七月十三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1661年9月6日)</span>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年五月逝世。清廷曾多次下诏,意图招抚其部属,此诏书便是其中之一。诏书满汉文合璧,铃盖"皇帝之宝"。</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九江姑塘海关监督唐英关于恭进霁红瓷器事奏折,清乾隆九年二月初八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1744年3月21日</span>),霁红瓷源自明永乐朝,因多为祭器,亦称"祭红"。雍正朝时,霁红釉瓷由年希尧、唐英主持复烧而得。</p> <p class="ql-block">图马戛尔尼使团进献书籍《钦藏英皇全景大典》,此《钦藏英皇全景大典>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所携带的国礼之一。全套共9卷16本,图文并茂,描绘了18世纪末英国的建筑与城市风光,绘制精美。此件为重印本。</p> <p class="ql-block">千叟宴是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康熙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千叟宴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千叟宴是清帝康熙、乾隆等为笼络臣民而举行的大型酒宴,因赴宴者均为老人,故称之。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聚宴。当时赴宴者有千余人,皆系耄耋长者,社会各阶层次人物皆有,从这次千叟宴的举办,各地掀起敬老爱老之风,可谓盛行。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清昭梿的《啸亭续录·千叟宴》中记录了康熙、乾隆时期千叟宴的盛况:“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丙辰春,圣寿跻登九旬,适逢内禅礼成,开千叟宴于皇极殿,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乾隆帝御制千叟宴诗,清乾隆六十一年(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六十一年,为庆贺乾隆纪元满一甲子,重开千叟宴。此为筵宴御制诗,乾隆帝自述禅位一事及盛宴心境,除喜悦之情外,也表达了对嘉庆帝的勉励之意。</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闽浙总督玉德关于御赐千叟宴诗谢恩事奏折,清嘉庆五年十二月初三日(181年1月17日),千叟宴过后,乾隆帝御制《千叟宴诗》刻印颁赐众臣。获赐者,具折谢恩。此件展品为时任闽浙总督、署福州将军玉德所呈谢恩折。</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直隶总督胡季堂关于遵旨复奏请将和坤立置重典事奏折,清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1799年2月19日),</span>嘉庆帝亲政后,查抄和坤,诏谕开列其二十条罪状,要求各省督抚据实议罪。直隶总督胡季堂在此奏折中请求将和坤"凌迟处死"。</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洪秀全亲笔诏书:谕薛之元镇守天浦省诏书,清咸丰八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858年),</span>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置天浦省(今南京江浦一带)。洪秀全(1814-1864年)封原捻军将领薛之元为"答天豫",诏令其镇守天浦省。这是目前所见唯一存世的洪秀全亲笔诏书。</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关于呈报李秀成原供等事奏折(附李秀成供单),清同治三年十二月十三日(1865年1月10日),太平军将领、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将审讯李秀成口供删去"支词妄语"后进呈。但宫中谕令应将所删部分详细抄录咨送军机处。此为曾国藩所呈奏折及李秀成"口供"抄件。</p> <p class="ql-block">此为曾国藩所呈李秀成"口供"抄件。</p> <p class="ql-block">署理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关于编练水师以图自强事奏折,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二日(1882年10月3日),面对日本对朝鲜的窥伺觊觎,清廷内部发出"东征日本"的呼声。李鸿章就此提出"自强要图,宜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的战略规划。朱批内称:日本包藏祸心,不可不密防。</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督办新疆军务大臣左宗棠关于新疆收复善后各项事宜事奏折,清光绪四年同治十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月二十二日(1878年11月16日)。在同治十年</span>(1871年),俄国趁阿古柏侵略新疆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大部后,清廷谕令其统筹收复善后事宜、访查俄军情况。此为左宗棠报告相关事项的奏折,</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光绪帝关于《马关条约》签约缘由事朱谕,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1895年5月17日),光绪帝批准签署《马关条约》后,下发朱谕,内中总结甲午战争惨败缘由,要求君臣同心改革以图自强。此后不久,戊戌变法开始。该朱谕由内阁或翰林院掌事官员誉录。</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直隶总督李鸿章关于代奏轮船招商局,报效慈禧六旬万寿庆典经费事奏折,清光绪二十年正月十九日。慈禧太后"万寿庆典",耗银无数。除国库内府银两外,广开"报效"(进献)之路。此即为李鸿章代轮船招商局"申请"报效银两的奏折。朱批有"准其报效"一语。</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为浙江巡抚张曾败关于抓捕秋瑾经过的奏折,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五日(1907年9月12日)。秋瑾(1875-1907年),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因起义消息走漏被捕,后从容就义。此为时任浙江巡抚奏报相关情况的奏折。</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视频</p> <p class="ql-block">2025.3.6编辑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