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八,大家陆续上班了,“年”也算过完了。而潮州的“年”,才刚刚开始。乡村的“大闹热”,把“年”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乡村的“大闹热”是特别隆重的。杀鸡卤鹅蒸腊肉,准备各种水果、零食,用来招待客人。有时候,晚上会在晒谷场放映电影。小孩子们就很兴奋,早早拿着椅子或者草席,抢占好位置,留给客人们观看电影。晒谷场的四周,有人在卖瓜子、甘草杨桃、甘蔗等零食。孩子们总会拿着压岁钱流连于摊担前,慎重挑选心仪的食物。大家拿着买来的零食昂首挺胸走到早已占据的好位置,在自家的“地盘上”,边吃边看电影,心里乐开了花。看到外村的人拿着椅子来看电影时,自豪感油然而生。环顾四周,晒谷场上到处都是人,连屏幕的背面也站着抢不到位置的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变得鸦雀无声,大家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听解说员拿着大喇叭,用本地方言解说剧情。</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乡村“大闹热”这一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比除夕还多。虽然那时经济比较落后,物资也缺乏,但人们用于“闹热”的钱却没省着,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过着属于这个村子的隆重节日。</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闹热”又增加了不少节目。迎神赛会成了村子“闹热”的主题。在比较大的村子里,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神前”。“神前”的祭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造型奇特。主人会带着客人们去欣赏这些“神前”,总会令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比如二月初一,凤塘镇的后陇村闹热,神前上那造型奇特的巨大糖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一种祭品,更是绝妙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闹热的核心是“营老爷”。这是融合了传统现代、宗教与民俗的盛大庆典,以达到祈祷国泰民安、合境平安、风调雨顺的愿望。随着锣鼓声响,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端庄严肃的长辈们,统一服装的锣鼓队,抬着神明雕像的小伙子,抬着锦標的姑娘们,挑着花篮的孩子们……如果村子请了英歌舞、舞龙队加入游行演出,则更彰显热闹的气氛和节日的隆重。色彩斑斓、热热闹闹的游行队伍,将这份喜庆与祝福传递到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沿途的村民纷纷驻足观看,他们手持香火,虔诚祈祷。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老人们则慈祥地看着这一切,眼中满是欣慰与喜悦。整个村子都被这份热闹与喜庆所包围,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之中。</p> <p class="ql-block"> 晚餐过后,绚烂的烟花在村子上空绽放,如同技艺高超的画师,以夜空为布,绘制出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美丽画卷。伴随着烟花的砰砰声和爆竹的噼里啪啦声,传统的潮剧和纸影戏也依次登场了。</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潮剧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唱腔悠扬,动作传神,演绎着一出出经典剧目;而纸影戏幕后,艺人灵巧的手指操控着皮影,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台下摆满了一排排长条椅,可观众却寥寥无几,稀稀疏疏地坐着几个人,显得分外冷清。尽管潮剧和纸影戏很精彩,却吸引不了人们。时光流转,传统艺术的魅力似乎在现代娱乐的冲击下逐渐褪色。</p> <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坐在长条椅上,不禁想起当年村里大闹热放电影时,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