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缝衣妇

普罗

<p class="ql-block">  ——三八妇女节有感 2010.3.8.16:14</p><p class="ql-block">1972年我离开五七干校去法国读书时没有带针线包,不是因为匆忙中忘记了这个小节,而是觉得到了那种地方还要自己缝衣服、补袜子有点可笑。尽管不说,但对于能够出国留学,毕竟有些春风得意,这小小针线包还是留在家里吧。我们一行共二十人。人人都在王府井制了装,号称“三大件”:一件呢大衣,一套西装,一套中山装。到了学校所在的小城Aix市后,经过几次出门的感觉,发现中山装太惹眼,吸引了太多的眼球。中国在西方老百姓眼里本来就很神秘,文革后我们与西方基本隔绝,他们已经有多少年没有看见从共产党中国走出来的青年人了。加上那时,林彪刚好折戟沉沙,外国人很想借此机会窥视中南海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因此,一旦在街上突然冒出一群穿着清一色“毛”制服(他们并不知道什么“中山装”)的中国留学生,其吸引力可想而知。为此,我们觉得中山装还是尽量少穿,这样我们就和日本人,韩国人以及其他亚洲人没有太多区别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一年里,“国服”上身的机会大体上也就两三次,比如国庆节,春节以及其他我们认为比较郑重其事的场合。西服则天天穿,日日穿,万变不离其宗。再说,与中山装必须结风纪扣相比,西服的确比较自由,它可以不带领带,也可以敞开“两翼”,甩开双臂很潇洒的行走。中山装则规矩得多,穿的时候若不注意,既失去体面,又很难看。 </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西服很少混纺,都是纯毛料的,不是华达呢就是花呢。质量虽好,但耐磨性差。我们不是做官,都是学生。天天穿着这唯一的一套,日久天长,能不磨损吗?尤其是两个袖子和肘部。我和Hu Pin爱出油,穿衣服不仔细。不管是早餐的牛奶,还是午餐的肉汤都会在西服的前襟和领子上留下绚丽多彩的图案。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女同学幸灾乐祸,说我的上衣可以炸油条了。我和Hu Pin相视而笑,未与还击。我们俩一狠心,花钱在洗衣店把“油西服”洗了。这不洗还好,一洗反而洗出大问题了。洗衣店没错,应该说洗得很干净,油渍不见了,可是衣服也洗破了。老板娘说,你们的衣服太那个了(她不好意思说“脏”,显然是给我们留点面子),实在没办法。她倒是好心,告诉我们,城里可能还剩一两个能缝衣补袜的妇女,我给你们一个地址,你们自己去找找,若能补一补,这衣服还能穿。我们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离开洗衣店,在大街小巷里东窜西找。好不容易按图索骥,来到了一条僻静的小巷。推开小巷尽头长满青苔的门扉,再穿过铺着青红相间的卵石小甬,敲开小石屋正面挂着铃铛的玻璃小门。阳光透过门窗照在一名妇人身上。我只记得洗衣店老板娘说她的名字叫“卡特琳娜”。</p> <p class="ql-block">可我不敢直呼其名。Hu Pin客气地问她,您能给我们补衣服吗?妇人放下手中活计,轻轻地问我们衣服拿来了吗。我们把衣服摊给她看。她默不作声,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这时我才发现妇人原来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妪。她的脸上寿斑点点,手上青筋暴凸,眼里神色幽幽。正在思忖间,老妇人露出一丝笑容,说你们能找到我这里真不简单,现在这个城里能补衣服的已经剩不下几个人了。我身体不好,不然明后天你们就可以来取。这样吧,再过三天你们来拿衣服。我和Hu Pin对视了一眼,就谢过老人家,告辞之前没忘记告诉老太太我们是中国人。走在大街上,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恐惧,但不知道这忧伤和恐惧从何而来。  </p><p class="ql-block"> 三天后,Hu Pin提醒我是不是该去取衣服了。我说干脆再晚两天,不要人家还没有弄好结果去了还是白跑一趟。Hu Pin觉得这样有道理,于是我们俩又等了两天。我们第二次去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僻静的小陋巷和那低矮的小石屋。让我们吃惊的是石屋上了锁,玻璃门窗的里面垂下了布帷。忽然我发现窗棂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先生,您的衣服请到隔壁A-3号艾琳娜女士家去取,谢谢!看了这字条我感到很蹊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等我们找到了那家邻居,真相终于大白。原来,就在前天老人心脏骤停,撒手人寰。因为女邻居经常来照顾这位孤苦伶仃的寡居老人,所以她比较了此前的情况。艾琳娜说,老太太早已不接活了,最近老人告诉她,有两位年轻的中国人来求她缝衣,她没有拒绝,还为居然有人来求她而感到兴奋。衣服已经补好了。谁知道你们两位先</p> <p class="ql-block">生的衣服竟然是她最后的一项活计。说完,这位中年妇女叹了口气:唉,真是世事难料呵.....走的时候我们把钱留给艾琳娜,她死活不收。后来我想了一招,说Madame,您帮我们买一束白菊花送给卡特琳娜吧。听我这么说,艾琳娜眼泪扑索索的往下掉。我们也很难过的拿起缝补好的衣服匆匆离开了这伤心地。后来,又一次遇到洗衣店老板娘时,我们对她讲了所经历的一切。她感慨地说,卡特琳娜是Aix全城最后一位缝衣妇了。从今往后,衣服破了只能扔,再也没有人替您补衣服了。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而且是百周年纪念日。过去我母亲,我姐姐给我补衣服,补袜子;上了大学,女同学帮我补;结婚后,老婆给我补;在五七干校,我自己补。现在呢,老伴也不补了,女儿不会补,也不屑一补。我在想,中国是否早晚也要像我在法国所经历的那样,上演同样的一幕呢?</p> <p class="ql-block">可惜我们当时没有相机,更没有手机,无法留下这位永生难忘的老妇人形象。在咱国家的新华网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幅图像,权当是我们心目中Aix城的那位“最后的缝衣妇”吧……</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中国的妇女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然而,在加沙等中东地区,在乌克兰🇺🇦战场上,每天都有无辜妇女的生命被战争吞噬。成千上万的母亲们带着老奶奶和孩子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过着地狱般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世界各大城市,妇女们组织起来,高呼“全世界妇女联合起来,保卫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不分肤色,不分民族,全世界妇女站在一条战线上,反对战争,争取和平!</p> <p class="ql-block">让和平鸽飞起来,飞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消灭战争,持久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