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304,古巴,巴拉罗德度假小镇。</p><p class="ql-block"> 在古巴的公园、广场、街头、巷口,雕像最多的是古巴摆脱西班牙独立运动的英雄何塞·马蒂。而我最熟悉的名人,当属命硬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下咒的切·格瓦拉和食言的海明威。 </p> <p class="ql-block"> 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p><p class="ql-block"> 跟多数逆天的革命者一样,卡斯特罗从小就愤世嫉俗。13岁时,因作为农场主的父亲虐待雇农,他就组织雇农罢工,跟父亲对着干。而他的反叛基因又在她的女儿身上展露无疑,身为美国CNN的记者,她没少发表批评古巴和父亲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但卡斯特罗老爷子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命实在太硬。 </p><p class="ql-block"> 据古巴安全部门统计,卡斯特罗被计划暗杀达638次之多,包括在咖啡里投毒、在雪茄烟里放炸药等,居各国领袖之首。卡斯特罗则幽默地说:“今天我还活着,这完全是由于美国中情局的过错。” </p><p class="ql-block"> 为刺杀卡斯特罗,美国中情局派一个绝色美女杀手潜入老卡身边。好玩的是,杀手和猎物竟然擦出了爱情火花,一口气生了三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直到2016年,90岁的老卡逝世,对他的暗杀行动也没得逞。</p><p class="ql-block"> 他曾说,如果奥运会设个躲过暗杀的项目,我肯定是冠军!</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我是从中学历史课本上认识了卡斯特罗,那么,结缘切·格瓦拉则归功于文化衫。 </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出生于阿根廷的切·格瓦拉,是阿根廷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战争的核心人物,也是卡斯特罗最亲密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5年,怀揣狂热革命理想的他,离开古巴,到非洲、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1967年在玻利维亚因被出卖被捕,继而被杀。 </p><p class="ql-block"> 获悉切·格瓦拉被杀的噩耗,卡斯特罗悲痛至极,下令古巴全国降半旗致哀30天。</p><p class="ql-block"> 匪夷所思的是,切·格瓦拉被杀害之后,那些与谋害他相关的人们一个接一个的死掉,而且死因和死状都很异常。首先是那个出卖了游击队行踪的农民,在大街上被人暗杀,只一枪就结果了性命;设计抓捕他的人犯了心脏病,当场就死掉了;军医曾砍下了格瓦拉的双手,之后,他自己却在家里收到了炸弹,被炸死时,双手被炸得面目全非。关押格瓦拉期间,对他进行虐待的士兵,后来也被关押起来,并被人虐待致死;行刑的士兵更是从此陷入了被精神折磨的魔咒,多次自杀但都没成功,活得比死还惨。</p><p class="ql-block"> 据说,格瓦拉死前曾下了一个咒,才使得迫害他的人遭到厄运。这虽不真实,可我但愿如此。</p><p class="ql-block"> 切•格瓦拉死后,他的肖像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印在包括文化衫、宣传画、书籍在内的各种器物上,成为流行元素,直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哈瓦那向东南方向走10多公里,便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故居——瞭望庄园。作为一个名人博物馆,这里保持着海明威离开时的原样。</p><p class="ql-block"> 1939年至1960年,美国作家海明威曾在这里居住了21年。之前,他曾在哈瓦那市区的“两个世界”酒店租住,常到附近的“五分钱酒馆”喝朗姆酒。</p><p class="ql-block"> 酷爱钓鱼和狩猎的海明威,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写出了那篇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3年,《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1954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 </p><p class="ql-block"> 1961年,回到美国的海明威用他熟悉的猎枪,饮弹自尽,享年62岁。 </p><p class="ql-block"> 这一枪,泯灭了他著名“硬汉作家”的光环,也让他“生活虐我千百遍,但我终将伤痕变成力量的徽章”的经典名言自扇耳光。</p><p class="ql-block"> 可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