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作者昵称/阿德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美篇号/2887081</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前言</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五年前父亲诞辰百年时写的一篇纪念文章,前不久在《美篇》平台操作不慎丢失了原文。当年撰写这篇文章时,3500余的文字如从笔尖流淌般,几乎是“一笔落成”,萛得上是一篇“真情自然流露”之作文,我很珍惜这篇文章。今年是父亲去世二十年的一年,我便用保存在电脑硬盘上的原创文字重新整理编辑成这个“美篇”——</span><b style="color:rgb(1, 1, 1);">纪念父亲,缅怀父恩</b><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有位现代著名女作家说过: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父爱是沉默的</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如果你能感觉得到,那便不是父爱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回忆父亲的往事,我对这段话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和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2020年)是父亲诞生100(周)年的年份,为了给父亲写点纪念的文字,清明节回家给父亲扫墓时,想找一张父亲的照片做这篇美篇的封面,找遍家里的角角落落,问遍兄弟姐姐,才知道父亲生前竟然没有单独拍过照片,除了挂在家里墙上带着黑框的那一张(素描画像)。心里忽然觉得很遗憾,也有一些自责和内疚,眼睛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p> 【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父亲还在人世,按照农村的习俗应该为父亲做百岁大寿,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这对于我们已经只能是一种奢望,父亲已经在14年前他86岁高龄时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一文中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这段话让我感触很深,似乎是专门说给我听的。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和父亲之间点点滴滴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既清晰又模糊"的。清晰的是父亲慈祥、和善、永远满足的面容,模糊的是父亲不曾流露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一生"寡言少语"不善"感情交流"。并且父亲的"寡言"一直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妻曾经问我:爸为什么从来不和我说话,只会笑一笑?我打趣说:父亲一辈子和我说的话也不会超过100句!妻不语,但妻肯定相信我说的不是虚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个缺少生活情趣的人。甚至,在感情上父亲也让我觉得没有多少可以怀念的东西,因为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就从来没有抱抱我,也没有牵着我的手去走走逛逛,更没有任何亲昵的言行。我心里"有父亲",更多的是来源于"血脉相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我有记忆开始到我19岁入伍到部队,父亲一直在村里的"代销店"上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私人是不能开店的,全村只有一个公家的"代销店"。每天,父亲天朦朦亮就去店里上班,晚上回家时已经到了我们该睡觉的时间,加上父亲本来就寡言少语,所以我的童年对亲情的记忆中最多的是母亲和奶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19岁入伍到部队前,也是母亲送我到县武装部,父亲只是在我即将离开时和我说了一句话:"到部队安心点,不用惦记家里,我去上班不送了。"这也是父亲一直以来和我说的最完整的一句带点感情色彩的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年的春天,感慨于武警边防部队被撤销编制转为地方公安系统,我写了一篇《心中的橄榄绿,难说再见》的文章。我的侄女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文章时写了一段话:"从我记事起,家里大门上就一直挂着一块刻着"参军光荣"的匾,每年春节前,从不做家务的爷爷都要把它拿下来仔仔细细地擦一遍。后来,家里的旧东西都被妈妈扔的差不多了,唯有这块匾,妈妈一直舍不得丢掉,每次都会和我们说:要保管好,这是你们爷爷最喜欢的东西!现在二爹家的大门上又多了一块"光荣人家"的匾,几年前弟弟也参军成为一名武警警官。爷爷要是能看到不知会笑成什么样子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侄女的这段话不仅触动了我的心灵,也触碰到了我思念父亲的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情怀。我忽然觉得,父亲虽然缺少"情趣",但父亲也是一个有丰富内心"情怀"的人,只是父亲的"情怀"我们不细细品味是不可能轻易感受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父亲曾经的几件一直被我忽略的小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p> 【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以来我总是有这样一个"直觉",在我们兄妹五人中父亲对我是最抱有期待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我听话老实,读书也不错,完全凭自己成绩上的优势上了县里正规的高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正规的高中生在偏僻的农村还是凤毛麟角,让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上高中后,每学期的学杂费都是父亲上山砍柴再用手板车拉到学校兑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在当时的农村也算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从来没有做过体力活。一般的体力活至于父亲也勉为其难,上山砍柴、拉手扳车对于父亲而言更是非常不容易的重体力活,何况父亲当时已经是年近花甲的准老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父亲原本也不用为我做这些事情的,因为哥哥姐姐早已是农村的"全劳力",但父亲还是非常乐意地做了,一做就是多年。并且父亲每次都会拉上满满的一车山区特有城里人特别喜欢的柴木,足足有五、六百斤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我看着拉车拉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父亲,对父亲说:"爹,车太重,路又远(家里到学校有十多公里),少拉一些,够缴学费就行。"父亲笑笑:没事,多拉些好给你换点买菜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农村穷,我家更穷,每一周吃的菜都是从家里带上的一大盒子的霉干菜。父亲为了给我多留几元买菜钱改善生活,付出的艰辛当时我想到了却没有很深的去体会那种黙默的父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个周末,我在家里准备带回学校的衣服。父亲手里拿着一件"的确凉"衬衫放在我的面前,对我说:"这件衣服我太小,你带到学校穿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件衬衫是我大姐出嫁时按农村风俗给父亲买的礼物,那个年代"的确凉"衬衣是非常罕见、非常珍贵的,我非常明白父亲的用意,父亲想把衣服留给我穿,却还要找一个"太小"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忽然心里有些感动。不过我小时候父亲让我感动的事情真的不多。或许是父亲根本没有想让我感受到,父亲的"寡言少语"也使我总是忽略了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譬如,每个周末我回家里,父亲也会找各种理由待在家里,虽然没有言语表达,却是很用心地听我说一些学校的事情,听到我考试考了个好成绩,或者当了班干部这些事情,父亲脸上的笑容就会很灿烂,每当这个时候,姐就会打趣:爹乐着呢!爹依然不言语,"嘿,嘿"一笑,有时还会有些不好意思地装着不经意地走开。经常有邻居夸奖我"聪明"、"文气"将来肯定有"出息",父亲脸上的表情似乎比我还"受用"。</p> 【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十九岁那年应征入伍,母亲非常不舍,我还没有离家母亲已偷偷哭了几次。平时很少有"主见"的父亲却对母亲说:"子女介多,都留在农村有什么出息。"短短一句话其实包含着父亲对子女的无限期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到部队后,家里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父亲亲自写的。我还清楚记得书信的格式是"八股文"式的,开头是"吾儿见字如面,结尾是,家里甚好,安心勿念!"信不长,但父亲希望我在部队有"出息"的期望一览无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只要我在部队有进步,譬如我考上了警校,我晋升了连长、营长、团长,父亲都会亲自给我写信。虽然父亲的信中很少有直露的"欣慰"、"鼓励"一类的词句,诚如父亲"寡言少语"、不善言辞的个性。但我总能从兄弟姐姐那里得知:你进步了,父亲高兴着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父亲坐在一起,真正算得上"对话"的一次是我易地交流到浙江台州边防任职前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2年春节前,我去家里为弟弟家乔迁新居祝贺,父亲独自一人早早来到我小弟的新居。难得和父亲单独坐在一起,父亲问我:"边防支队是个什么级别?是师级干部吧?"我回答父亲:是正团级单位,可以高配到副师。父亲脸上灿烂的笑容让我有些意外:"哦,团长,也不错了!"父亲没有再说什么,但父亲脸上的笑容是"满足"的,欣慰的,自豪的。我能感受得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也是我和父亲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单独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后,父亲弥留之际,我赶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不能清晰地说话,我把耳朵几乎贴在父亲的嘴边,隐隐约约听到父亲对我说:阿先(我大哥)老实,照顾好他。原来父亲最放心不下的是我"老实巴交"、家景困难的大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天后,父亲驾鹤西归,我忍着悲痛来到父亲的灵床前,嫂子说:爹还口眼不闭呢!可能在等你。我用手摸摸爹已经冰凉的手冰冷的身体,用我温暖的手心轻轻抚摸爹的双眼,爹终于闭上了眼睛。我又去轻摸爹张大着的嘴唇,爹的嘴却总是合不拢来,我终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双眼已盈满泪水,爹那么豁达的人也终究是留有遗憾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姐和姐夫去台州看我,在车上姐突然声音有些哽咽地对我说:"爹多么想到台州来看看,你知道吗?"我一时语塞,双眼湿润。我一个团级单位的主官竟然连父亲的这样一个愿望也没有满足,令我悔恨交加。我知道父亲是怕给我添麻烦,终究没有向我开口。我忽然想起了父亲曾经在信上的一句话:"好好做官,不要出事(指犯错误)。"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天堂"里的父亲说:爹,您放心吧,儿子不一定做得了好官,但一定会做一个好人!</p> 【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父亲的"情怀"在哪里?如今我慢慢回忆,细细品味,终于有了一些端倪,尽管还是有些朦胧。也许父亲的"情怀"是需要我用一辈子去慢慢品味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小时候曾经引以为耻的一件小事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童年时,还是"文革"后期,"破四旧"之风还在盛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个邻居给父亲起了一个"菩萨"的绰号。那个时候"菩萨"绝对是一个贬义词,总让人与“木讷”、“呆头”联系起来,所以我们非常反感那个邻居,好几次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吵不休。如今想来,父亲的善良、宽容、大度真的有"菩萨"一般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母亲曾说过,父亲管理村里"代销店"时,村干部在店里赊了十几元钱,"四清运动"开始后,这笔赊账被发现,父亲悄悄地用家里的钱还上了。父亲说,自己委屈一点算了,省得给村干部带来麻烦。那时候的十几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是一家半年的开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一生好像从来没有和人红过脸,也从不和人计较理长理缺得失委屈,纵然如有“恶邻”年三十冲到家里来“野蛮耍无赖”这样的恶行,父亲也不恼不怒据理劝解。当然,"忠厚老实"的父亲也很少有人"欺负",因为父亲脸上的憨厚微笑总是让人"于心不忍"再去欺负他(曾经有一个邻居大叔说过父亲憨厚的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3456插图截屏于美篇模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