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环朝圣之旅(三)😊

漂泊狼

<p class="ql-block"><b>D25:日喀则→仁布县→拉萨</b></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参观泽鲁寺,朝圣雍则绿措观相湖,沿途经过仁布县,强钦寺,回到拉萨,入住雪域天堂国际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b>泽鲁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日喀则市仁布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的佛教寺庙。泽鲁寺始建于公元1429年,由俄尔庆·贡嘎桑布创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寺庙属于藏传佛教萨迦派‌。寺庙历经沧桑,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泽鲁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寺庙由夏鲁神殿和四个扎仓组成,现今四个扎仓已成为民居,散布于神殿的周围。神殿上下有大小49间房子,底层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八大弟子塑像,两边的经堂内分别供奉着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第二层是汉式的四合院建筑,正面神殿供奉释迦牟尼和布顿仁钦珠的塑像,左右为坛城殿,前殿供奉慈尊佛像和十六罗汉‌。</p> <p class="ql-block">雍则绿措是位于日喀则市仁布县德吉林乡境内的一座高山湖泊,距离仁布县城大约35公里,海拔5400+米。被藏传佛教信徒认为是能够显现今生来世祸福的神湖。</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栈道攀登,海拔从5000攀升至5400+,为的是一睹“神湖”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相传此湖能显示今生来世的祸福,因此,雍则绿措湖被藏民们视为可以“观相的神湖”。在藏传佛教传说中,雍则绿措是扎什伦布寺护法神的居住之地,寻找班禅转世灵童,以及后藏各大寺庙寻找转世活佛,必到此湖祈祷神湖显影。</p> <p class="ql-block">神湖呈锅底状,周长约400米,深度难测,三面环山,地势险峻,入口处地势平缓,“雍则绿措”像一块剔透的翡翠置于山顶,湖水清澈晶莹,湖岸冰峰碎石环绕,湖底为板石。</p> <p class="ql-block">相传,“雍则绿措”原来位于长梯子岩石下(距神山约2千米),地势平坦,路好走,人们不用走曲折的山路便可到达神湖朝圣,不过这样就无法洗涤自身的罪孽。</p> <p class="ql-block">公元七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来到此地,大师动用咒语用头盖骨将神湖的水,一下子就舀到了山的那边,形成了神湖,每逢藏历4月15日,湖面上的冰冻融化,像妙音天女一样向人们展示甜美的笑颜,湖面水光天色相辉映。藏历8月15日,湖面上又开始结冰,像少女一般围上了纱巾,预示着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从这些自然现象上就显示出了神湖的灵异。</p> <p class="ql-block">探秘仁布县雍则绿措观相湖,朝圣的路从来都不平坦,从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方徒步攀登,登上海拔5434米的山峰,见到神湖,累并满足、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圣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然天成的风光之美,更在于笼罩其间的灵异之气,正是这天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青藏高原上的每一处圣湖每年的拜访者与朝圣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返回拉萨的途中,依然是野生动物相伴,一路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满目秋色。</p> <p class="ql-block"><b>D26:逛逛拉萨的寺庙</b></p><p class="ql-block">参观查叶巴寺,色拉寺,宿拉萨。</p> <p class="ql-block">拉萨是每一个进藏人的必经之地,怀着对高原风光的无限眷恋和依依不舍,未来几天,我们将继续在拉萨的街巷寺庙中探访,寻找深藏其中的信仰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b>遇见查叶巴寺最美的秋天</b></p><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深山之中,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佛教圣地——查叶巴寺。</p> <p class="ql-block">查叶巴寺距拉萨市36公里,位于达孜区帮堆乡叶巴村叶巴沟,拉萨河东北面,全寺建筑紧嵌在崖峰壁间,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已有1500多年历史,也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历史鼎盛时期查叶巴寺有僧人108名,1986年10月经达孜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该寺内主供弥勒佛,并建有很多修行洞,是高僧大德修炼的地方,据西藏宗史记载,历代高僧大德如藏王松赞干布和第一位王妃蒙萨在这里修过禅,藏传佛教前宏期开山祖师来自印度乌仗那地方的莲花生也在这里留下了身影。</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重要教派都在崖峰间建有道场,还有很多形状各异、规模不同的洞窟,洞里塑的神女菩萨像及各种壁画,栩栩如生,借着柔和的光,置身于洞内,便生出一种遨游仙境的感慨,这里的每一个洞窟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和与之相应的命名,诸如月亮窟、拉隆窟等。</p> <p class="ql-block">查叶巴寺是当年藏王松赞干布为赤尊公主建造的修行神庙之一,因坐落于叶巴沟而得名。后来由于先后有古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后弘期第一传人阿底峡、藏王松赞干布以及莲花生大师等多位著名人物在此苦修,因此这里又成为了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由于查叶巴寺建筑基本都是依山而建,所以面积都不大,而且很多殿堂从外面看比较方正,但到了里面墙面都是不规则的山体,有些甚至是在崖壁上开凿的洞穴。虽然殿堂不大,但里面供奉的佛龛很多很多,只要有块地方,就会有量身定制、大小合适的佛龛置身其中,而且其中的佛像也是制作精良、颜色鲜艳,一盏盏酥油灯也给佛像带来奕奕的神采。</p> <p class="ql-block">在查叶巴寺整个建筑群里,有三个殿堂让人印象比较深。其中第一个有黄白两座殿堂,门口还有一座单独的小屋,里面正点着上百盏酥油灯。走进主供殿堂,迎门便是两排藏式的长凳,上面摆满了一套套装叠整齐的僧衣,这里是僧人们集中修行的地方。这里主供的佛像,足足有三层楼高,这里就是著名的“桑阿林——强巴佛殿”,据说这里的强巴佛像是前藏地区最高的。</p> <p class="ql-block">离“桑阿林”不远处,是一座外墙为白颜色的院落,门内的走廊完全就是在山体中掏出的一条小的隧道。沿着隧道猫着腰走进去,一下子就看到里面供奉着的佛像-莲花生大师,是扎叶巴寺里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莲花生洞。</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座殿堂,是整个查叶巴寺中建造最为宏大、最为规整,几乎也是唯一一座没有依山体建造的殿堂。殿堂外表红黄两色非常鲜艳,屋顶也矗立着金色的神鹿、法轮和经幢,与其他建筑相比,不仅醒目而且非常有气势。一层的佛像面目慈祥,头顶上有五彩的蛇头。而二层供奉的则是藏王松赞干布和包括赤尊公主在内的妃子,这里是整个查叶巴寺最初修建、也是最为重要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做为西藏四大隐秘修行地、门口的牌子又写着“石窟寺”,查叶巴寺除了有这么多依山而建、内含石洞的殿堂外,在更高的山体上还散布着很多没有任何建筑修饰的石窟,远远望过去,还能看到洞窟好像也有供奉的造像和点燃的酥油灯。</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谣中唱到:“西藏的林地在拉萨,拉萨的林地在叶巴,到拉萨不到叶巴等于作件新衣忘作领”,这个衣领就是查叶巴寺。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地方,以溶洞和寺院一体闻名,有大约一百零八个修行洞,据当地的修行者说,夏天到查叶巴寺的游客比较多,而冬天则是朝佛的信众多,所以此时你若前往,必然是赶上了朝佛的队伍,即使是心中无佛,也会沾染一丝佛性吧。</p> <p class="ql-block">查叶巴寺,山崖上的信仰与神秘之美,它座落在高耸入云的山崖之上,四周被壮丽的自然风光包围。这里是一个既神圣又美丽的地方,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处宝藏,站在山崖之巅,可以俯瞰整个山脉的壮丽景色。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秋色怡人,宛如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仿佛是大自然的音乐在耳边回荡。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爽,让人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在这里,可以放松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寺庙和庙宇,散发着神秘的氛围。这些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仿佛能够与古代的智者和修行者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心灵的归宿。在这里,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静心思考人生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四季分明的气候让这里的风景如画,春天满山的花开,夏天翠绿的树木,秋天金黄的落叶,冬天皑皑的白雪,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而查叶巴寺,就像是这幅画中的灵魂,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查叶巴寺位于西藏的深山之中,不仅是一座普通的宗教场所,它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座寺庙见证了西藏佛教文化的演变,成为了研究该地区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自然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查叶巴寺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b>走进色拉寺</b></p><p class="ql-block">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p><p class="ql-block">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尊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p><p class="ql-block">色拉寺内还存有:“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p> <p class="ql-block">在措钦大殿的另一个佛殿土其拉康内,保存着200余函用金汗手沙的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在吉扎仓的岗叔康佛殿内,珍藏首一副铜钹,钹上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并有“大明宣德加金银造”款字样。此外,在吉扎仓的旦增拉康内,四周墙壁上挂满各种式样的盔甲、弓箭、盾牌、帽子等。相传这些乃是西藏第九代藏王时的兵器,能够“镇魔辟邪”。除以上文物外,据说寺内还珍藏着明朝皇帝赐给的十八尊檀香木雕刻的罗汉等。</p> <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p> <p class="ql-block">关于色拉寺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寺”。</p> <p class="ql-block">辩经是色拉寺的一张名片,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三点准时开始,四点半左右结束,向游人开放,可以自由观看。</p> <p class="ql-block">辩经,就是在佛法学习过程中辩论经易。藏传佛法,各个教派均以此为学习佛法的重要方法。</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辩经场,这是一处露天小院,院内枝叶茂盛,不惧日晒。院子中央是白石子铺成的场地。辩经开始的时候,全体僧人着红袍,戴黄色的僧官,盘膝而坐,先齐声念诵一回,然后开始分组辩论。</p><p class="ql-block">辩经场上,一群群红衣僧人团团围坐,每圈围坐的人群中间,都有一位僧人列在当地,忽而抬腿跨步,双手护肌,手上念珠飞舞,忽而俯身探头,向在座的某位僧人夺夺逼问,大有不问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势,兴奋处还会笑叫连连,声彻树林,兼有围坐者的哄笑之声。树林内人声鼎沸,此起彼伏,场面气氛极为热烈。</p> <p class="ql-block"><b>D27:继续逛逛拉萨的寺庙</b></p><p class="ql-block">参观哲蚌寺,帕邦喀寺,宿拉萨。</p> <p class="ql-block"><b>走进哲蚌寺</b></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成功地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同年他亲自倡建格鲁派祖寺甘丹寺,至此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得到全藏僧俗群众的信奉。格鲁派势力日益强大,信徒与日俱增,哲蚌寺的兴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起来的。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兴建哲蚌寺。其门下7弟子分别主持寺中7个札仓(经学院)。此寺为历代达赖喇嘛的母寺。寺中的甘丹颇章(宫)为达赖二世根敦嘉错主持修建,第二、三、四、五世达赖均在此坐床,以后五世达赖在此掌领西藏地方政教大权。</p> <p class="ql-block">公元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传授佛教经典。哲蚌寺内喇嘛大都很友善,若能邀得他们陪同游寺,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寺院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寺内原有七大札仓,后合并为洛色林、果莽、德扬、阿巴四大札仓,西藏众多的名僧大都曾在此学经,最盛时有僧众近万人,是喇嘛教最大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六年(1578年),俺答汗赠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一称即始于此。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又追认其前两世为第一、二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封之前,一直住在该寺。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三面环山,南面是一片慢坡地,树木和灌木覆盖着,前临拉萨河及开阔的谷地平川,整个寺院依山势逐级修建佛殿经堂、扎仓僧舍,群楼耸立,层次错落有致,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即罗赛林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郭芒扎仓)及康村、僧舍等,各个建筑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p><p class="ql-block">大殿和主要经堂均覆以金顶,加有法轮、宝幢等装饰,多姿多彩的装饰与高耸林立的殿堂楼宇交相辉映,巧妙地形成藏传佛教寺院奇特庄严且富丽堂皇的景象,其内部基本分为三个地平层,即院落地平、经堂地平和佛殿地平,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步升高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落院、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其中规模宏大、雄奇庄严的措钦大殿,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的德阳扎仓,粗厚古朴;布局严密的阿马巴扎仓,高耸森严;富丽堂皇的甘丹颇章等都是西藏大型建筑的代表。在建筑外部又采用金顶、法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增强了佛教的庄严气氛,使建筑整体上显得更加宏伟壮观。1464年,哲蚌寺建立僧院,传授佛教经典。寺内共有4个僧院(扎仓)、29个康村。</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的殿堂多得数不胜数,从宗教意义上讲最著名的是“强巴通真”殿,从政治意义上讲最重要的是“甘丹颇章”殿。“强巴通真”(弥勒见得解脱)殿位于措钦大殿三楼西北侧,规模不大却因主供弥勒八岁等身像而著称。前来膜拜的信徒络绎不绝。殿门上还悬挂着一块汉文横匾,上写:“穆隆元善”,匾上刻有椭圆形篆字图章一枚,文为“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印”;后有图章两枚,一枚刻着“铁穆氏”三个字,另一枚刻着“琦善之印”四字。殿内还供有该寺的镇寺之宝——白色海螺。宗喀巴大师命令弟子绛央曲结·扎西班丹修建哲蚌寺时,把修建甘丹寺前,宗喀巴大师亲自挖掘出来的白色海螺交给扎西班丹,并预祝建寺成功。此伏藏品海螺一直珍藏在弥勒殿。</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内主要经殿有六个:甘丹颇章、错钦大殿、密宗院、洛赛林院、郭芒院、德阳院。主要佛像有:见解弥勒佛、金刚怖、不动佛,还有金写甘珠尔、大战佛莽,历史悠久、举世无双的真品和不计其数的各种镀金佛像、唐卡、佛经等珍贵文物。另外寺庙四大僧院中有三个显宗院和一个密宗院,三个显宗院都在依据宗喀巴三师徒所著经典的基础上各持己见,洛林院习用班禅索扎之经典,郭芒主修贡钦降央协巴之经典,德阳则根据五世达赖喇嘛的经典进行修持。</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主要建筑大都是明清两代陆续修建的。寺院的主要建筑大经堂雄伟壮观,有183根立柱,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还有精美的织绣经幢、挂幢、唐卡(卷轴画)以及佛像、壁画等加以修饰,同时可以容纳八千人诵经。寺内还保存有大量藏族的古代文献和经籍 。</p> <p class="ql-block">哲蚌寺是拉萨市乃至全藏规模最大的寺庙,其珍贵藏品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著名的有历代瓷器:寺内所藏甚多,年代有早至宋代者,而以明清特别是清代为最多,种类多属压口杯、小碗之类。各类唐卡:有数百幅,多为明清时代的作品,措钦大殿挂有四幅一组以文房四宝为内容的唐卡,清雅丰富,其中有一套经拆装、推封册页的朱印“大藏经”,共108幅,装在54个特制木箱中,印刷颇工,装帧富丽,夹板精致,至为珍贵。文殊铜境:通高1.29米,两面錾刻文殊坐像,像极优美生动;镜有华丽檀木圆雕镜座,雕刻精细,造型精美,传为第五世达赖时清顺治皇帝所赐之物。铜造像:有数千尊,种类甚多,最多的是佛、菩萨和各种祖师造像,其中明永乐年间朝廷赍赐的鎏金铜菩萨像非常精致,甚为珍贵。古代兵器铠甲:为数不少,确切年代多不详;措钦大殿的铠甲较完整,对西藏文化史和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寺内噶丹颇章建立地方政权,是宗教正式参与政治的开始。达赖喇嘛迁往布达拉宫后,这里仍然是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最有势力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1951年后,政府非常重视哲蚌寺的维修和文物抢救工作。1959年民主改革后,彻底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还寺庙为广大僧俗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962年哲蚌寺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1980年至1989年间政府先后拨款162万多元人民币,对该寺不断进行多方面的维修,成为国内外佛教徒和游客朝拜观光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b>走进帕邦喀寺(宫)</b></p><p class="ql-block">帕邦喀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郊约8公里处的乌都日(宝伞山)南面山坡一块巨大山石上。帕邦喀,亦称“普隆喀”,意为巨石宫。巨石突兀雄奇,状如巨大的伏龟,帕邦喀主体建筑则似一座巍峨的史碑直立于龟背之上,构成了这座千年古寺特有的风姿。</p><p class="ql-block">帕邦喀巨石高出地面近20米,顶部面积300平方米。四周是崖面,北崖筑有石阶供人们登临。大门北向,平面南侧呈半圆形、北面为方形。“文革”时被拆毁,惟底层墙体尚存。底层共9间,形状各异。</p><p class="ql-block">历代达赖喇嘛转世后都必须到帕邦喀寺礼佛受戒,获得“格西”学位后也都要来这里举行庆贺仪式,因此被誉为“佛教二十四胜地之第二殊胜之地”,在藏传佛教中享有特殊的尊荣。</p> <p class="ql-block">西藏只要有了寺院,就会有许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和附会的传闻圣迹。且举其荦荦大端:</p><p class="ql-block">第一:西藏吐蕃时代三大法王中第一位法王松赞干布,曾带着两位了不起的王妃,即尼妃尺尊公主,唐妃文成公主,在帕邦喀寺下的一个修行洞里修行作法,才建成了大昭寺。而后围绕着大昭寺才建成了拉萨城。帕邦喀寺中历来供有法王松赞干布亲自坐过的宝座。</p><p class="ql-block">第二:西藏的六字真言,“俺吗呢叭咪眸”,据说是佛祖专门赐给雪域众生的,颂念一遍,其功德相当于颂念五百头大象驮的全部经典。这六字真言,在西藏天上地下,山顶谷底,桥头道旁,金木石布纸,红红绿绿刻堆印挂得到处都是,恰如恒河沙数。可第一道用藏文书写的六字真言在哪儿?就刻在帕邦喀寺门廓的一块石壁上。传说是吐蕃七大贤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赴印度创造了藏文回来,在帕邦喀寺朝见松赞干布和两位王妃,呈献上他用新制藏文撰写的颂词后,兴致所至,大笔一挥,写在石壁上又令石匠刻就的。该石壁至今完好无损。</p><p class="ql-block">第三:吐蕃的末代君主朗达玛,登位后毁佛灭法,据说是被帕邦喀寺下“策久拉康”的护法神白度母指示僧人拉龙贝吉多吉,用袖箭刺杀的。</p> <p class="ql-block">“六字真言”刻石现嵌于门廊外的右壁内,长1.22米、宽0.66米,六个藏文大字为减地浮雕阳文。</p> <p class="ql-block">帕邦喀寺最初为松赞干布主持建造。</p><p class="ql-block">传说,文成公主刚刚来到拉萨的时候,依据80种搏唐数理及五行图推算,指出北为玄武(神龟),松赞干布还曾亲自到拉萨北郊视看,果真发现娘热山沟有一巨大石块,形状好似伏龟一般,甚是形象,它高出地面有四五层楼的模样,于是便在这块龟形臣石上修筑了帕邦喀宫堡。据《西藏王臣记》载:松赞干布阅读了文成公主所作的推算,心中大喜,就在帕邦喀的磐石上用红炉铁水灌凝大砖,建筑起九层高的碉堡,四面都用铁链紧栓使其牢固,然后修法禳灾。在岩石上筑造了怙主三尊形象。后由尼泊尔雕工照那自然现出的怙主三尊的神采雕刻出来的像,至今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命臣子吞弥·桑布扎创制藏文。在此,有一处岩石壁上刻的六字真言是吞弥·桑布扎亲笔书写,帕邦喀当时有九层建筑,后在达朗玛灭佛时被毁,现仅存三层,据传,布达拉宫在修建之前,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便住这里。所以帕邦喀被誉为拉萨第一宫。</p> <p class="ql-block">站在帕邦喀寺远眺拉萨市和雄伟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841年,吐蕃赞普朗达玛毁佛灭法,焚烧了帕邦喀寺,拆毁了松赞干布时所建的108座佛塔和所有建筑。</p><p class="ql-block">帕邦喀寺在历史上也曾经过数次修复,其规模最大的两次。据史籍记载:11世纪中叶,博多瓦·仁钦赛(1091~1165)和弟子扎嘎到帕邦喀朝圣,看到一片废墟时非常痛心,便命弟子修复。扎嘎遵从师命,扎嘎先修建了两层殿堂,在策久拉康洞内修行数月,然后召集僧人修建了两层殿堂,这时修持的僧人达二百多人。此后,噶当派僧人陆续修复了原有的佛塔、佛像,建立了佛殿。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执掌西藏政教大权后,又对帕邦喀寺进行了维修扩建。</p><p class="ql-block">帕邦喀寺南面坡下坐落着的“日松贡布”(怙主三尊殿),是帕邦喀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几经破坏,原物多毁,1980年群众自筹资金重修,塑像、壁画均为新作。</p> <p class="ql-block">怙主三尊浮雕像即传为松赞干布时自显的“怙主三尊”,后经尼泊尔工匠雕刻而成。这三尊雕像与现流行的造像风格相去较远。<b>观音像</b>:头戴宝冠,高髻,髻顶一释迦佛的头像,四臂,两臂合掌胸前,两臂置于左右,上身裸,披帛由两肩搭下;<b>文殊像</b>:与观音像略同,惟两臂交胸前持单茎莲花;<b>金刚手像</b>:较奇特,高髻,两蛇交缠额上,三目怒睁,獠牙横龅,披帛由肩搭下,遮于腹前,左臂高举金刚杵,右臂置于胸前,佛书说他“以智慧光普一切,气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牲‘三恶趣’),得力无上,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还说这三尊标志着“仁”、“智”、“勇”三德。怙主三尊雕刻较粗糙,属西藏早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怙主三尊殿,是帕邦喀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的怙主三尊(即密宗事部三怙主,为佛部之文殊、金刚部之金刚手、莲花部之观音)浮雕像和吞弥·桑布扎最早书写的“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刻石幸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帕邦喀巨石西侧下部凹入形成石洞,外侧略加石墙、门窗,是为策久拉康,里央石壁上有传为自显的护法神白拉姆浮雕像,帕邦喀寺的白拉姆女神备受崇敬。拉康原供有莲花生、墀松德赞、堪钦菩提萨埵塑像等。殿内还有一座八角莲石灯台和一些经书刻板。</p> <p class="ql-block">巨石北侧有一废墟,相传为文成公主住宅。原为两层,底层分四门,门向东,从墙体砌筑方法来看系近代重修。</p><p class="ql-block">巨石东侧还有两处墟;宗喀拉康,原供养宗喀巴应身塑像;喀托拉康,供养的佛像已毁。此外,巨石周围的山坡上还散布着传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龙树大师(约2世纪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b>D28:拉萨闲逛的一天</b></p><p class="ql-block">参观罗卜林卡,傍晚去布达拉宫广场看日落,广场灯光秀,宿拉萨雪域天堂国际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去罗卜林卡的路上,漂过西藏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b>世界文化遗产-罗卜林卡</b></p><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被称为“尊者的夏宫”,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整个景区就是一个宫廷式的园林,适合散步放松打卡,公园里面的光影、树阴、花朵都非常出片。</p> <p class="ql-block"><b>格桑颇章</b> </p><p class="ql-block">格桑颇章是罗布林卡最早的宫殿之一。是七世达赖喇嘛于公元一七五五年兴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经历代达赖喇嘛扩建而形成现有规模,内设贡布护法神殿、集合大殿、卧室及阅览室。</p><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由此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夏天办公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达旦明久颇章 (永恒不变宫)</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一九五四年,一九五六年竣工。是中央人民政府资助,专为十四世达赖兴建。该宫殿高二层。由修行室、经堂、会客室、卧室、盥洗室等三十多个房间组成。俗称新宫。</p><p class="ql-block">此宫殿既有寺庙的建筑特点,又有宫殿、别墅之艺术风格,比其它宫殿更显得富丽堂皇和幽雅别致。</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新宫南殿的墙上,从西壁至东壁墙上绘有从藏族的起源、历代吐蕃赞普的传记和达赖喇嘛的传记,以及以寺庙发展为线索的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共有301幅精妙绝伦的壁画以连环画形式追溯了西藏社会的历史发展。</p> <p class="ql-block"><b>准增颇章 </b></p><p class="ql-block">建于十八世纪八世达赖喇嘛时期。为双层藏式平顶建筑。大殿内主供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释迦牟尼八大弟子、药师佛及无量寿佛。四周经架藏有3600多部经书,是历代达赖喇嘛的藏书阁。二楼为阅览室,也曾是十三世达赖喇嘛进行修持的中心场所。</p> <p class="ql-block"><b>夏典拉康 </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此殿每年都要咏诵甘珠尔和丹珠尔,是举行祈福消灾宗教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主供释迦牟尼,四周佛龛供奉千尊三长寿佛。</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绿树成荫,秋色宜人,光影、树阴、花朵都非常出片。</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布达拉宫广场看日落,夜景。</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霞光万道,此时此刻的布达拉宫更加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布达拉宫广场上的灯光秀是每一个到拉萨的人,不能错过的精彩时刻。</p> <p class="ql-block"><b>D29:拉萨闲逛又一天</b></p><p class="ql-block">逛逛小昭寺,宿拉萨。</p> <p class="ql-block"><b>走进小昭寺</b></p><p class="ql-block">小昭寺,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小昭寺藏文叫燃木齐,小昭寺的名声和规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没有那么热闹。但是别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小昭寺历史上几经火焚,现存的小昭寺的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楼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拉萨各个方位均能看到,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小昭寺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式建筑特点。最初的寺庙管理也是由汉僧主持,所以说,小昭寺不仅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而且是汉藏两个民族团结友谊的象征,在汉藏民族关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昭寺,巧遇降佛(神)节,藏族信徒在祈福。</p><p class="ql-block">当日是藏历九月二十二日,藏族信教群众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降神节”。拉萨众多信教群众来到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地烧香、朝佛,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吉祥。</p> <p class="ql-block"><b>D30:继续拉萨休闲,逛逛八廓街</b></p><p class="ql-block">八廓街小环,宿拉萨。</p> <p class="ql-block">所有藏民都知道,西藏是有一颗心脏的,不管如何在雪域高原上行走,最终都会回到那里,就像万千条血液的回归。曾有人统计过,90%以上的游客到达拉萨的第一时间,都会去大昭寺广场,去逛逛八阔街,之后还会不断地去,就像血液回到了心脏,那便是后世万民朝拜的中心-大昭寺。大昭寺的位置是文成公主推演确定的,用以完成对魔女的最后一击。</p><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拉萨每天最先苏醒的地方,当清冷的夜晚一点点被阳光温暖,藏民们带着梦中残留的寒意,亘古不变的出现在大昭寺广场的光阴中。</p> <p class="ql-block"><b>八廓街</b></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p class="ql-block">在八廓街上,到处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当地人都在修行,转经的、磕长头的、街边小憩的,很多很多;游客嘛,也有很多很多,逛店、猎奇、旅拍,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位于拉萨市老城区,是随大昭寺的修建和人们对该寺的转经朝圣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八廓”藏语意为“中转经道”。八廓街被藏族人称为“菩提道”,是拉萨三大转经道(外转、中转、内转)之一。</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的多边形街道环,周长850多米,有街巷35个。</p> <p class="ql-block">该街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于2009年6月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居住着藏、汉、回、门巴等20多个民族,多民族和谐共居,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处处呈现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是集宗教、观光、旅游、民俗、文化、商业和购物于一体的著名街区。</p> <p class="ql-block"><b>逛逛龙王潭</b></p><p class="ql-block">龙王潭(藏语日鲁康)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建筑之一。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从墨竹工卡迎请墨竹赛钦和八龙供奉于北潭水中,所以称龙王潭。</p> <p class="ql-block">龙王潭位于布达拉山后,园林绕布达拉的山势灵活布局,筑起不十分规整的多边形围墙,园林东西长610米,南北最宽处303米,最窄处20.5米。东南各开有一大门。</p> <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期,修建布达拉白宫和第巴桑结嘉措,所筑布达拉红宫及经房僧舍时,从山脚大量取土而形成大水潭。</p><p class="ql-block">公元1791后,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对龙王潭进行了维修,塑造了传说当年随同文成公主来的保法大天王和宝瓶坛城供奉于楼阁神殿中。并且修建了当时廊尔喀投降后遣使向清明进贡的四头大象象房。象房取名为“圆满乐园”,位于潭水西南80余米处的岸边。</p> <p class="ql-block">十三世达赖也对龙王潭进行过维修。解放后,人民政府对风景名胜的保护非常重视,将原位于布达拉宫前的康熙《御制平定十全记碑》移至龙王潭南门内侧西。龙王潭已成了拉萨第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公园。园内增建了儿童公园、休息厅等设施,可以划船,是人们过林卡和游览休息的舒适场所。</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龙王潭,湖面上有成群的野鸭来这里晒太阳,为公园增添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b>D31:拉萨休闲时光</b></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大环,遇见布达拉宫粉刷季、走进查拉鲁普石窟,宿拉萨。</p> <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离开拉萨返程了,正值拉萨的初冬之季,布达拉宫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粉刷季,此时,参观布达拉宫免门票,我们再次走进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白宫和红宫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们在历史、文化和功能上都有着独特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无字碑是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1690年(藏历铁马年)红宫动工。1693年(藏历水鸡年),红宫完工;同年藏历四月二十日红宫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一座以示纪念。该碑称为“内碑”,藏语为“多仁囊玛,宫外的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则被称为“外碑”。该碑形制与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类似。</p> <p class="ql-block">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的场所‌。白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东面,主楼前有一个大庭院,名为东庭院,面积约1400平方米,是举行跳神仪式和藏戏首演式等各种歌舞表演的场所。白宫高七层,中心为天井,主要功能区包括达赖喇嘛的寝宫、僧官学校、噶厦办公室等。</p> <p class="ql-block">‌东有寂圆满大殿‌:这是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典礼及其他政教礼仪或喜庆大典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朝拜殿‌:位于白宫顶层的达赖喇嘛寝宫内,是达赖喇嘛平时处理政教事务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僧官学校‌:由七世达赖喇嘛创办,用于培养僧官人才。</p><p class="ql-block">‌噶厦办公室‌:西藏地方政府的办公机构,主要负责达赖喇嘛与大昭寺内的噶厦之间的直接关系。</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布达拉宫后花园-龙王潭。</p> <p class="ql-block">‌红宫是宗教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供奉之地‌。红宫外层看似13层,实则只有9层,东西两侧的白宫有7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建筑群的中心,外墙为红色,主要功能包括存放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灵塔殿‌:红宫内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最大,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p><p class="ql-block">‌西有寂圆满大殿‌:这是红宫内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包括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著名壁画。</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由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后来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不仅是西藏的象征,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体现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不仅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展示了藏传佛教的“三界”学说,体现了佛教宇宙观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西藏的冬天,布达拉宫的粉刷季又来了!每年这个时候,拉萨的雨季刚过,冬季结冰前,布达拉宫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墙体粉刷,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这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泼甜墙”?因为粉刷原料中加入了牛奶、砂糖、蜂蜜和藏红花,这些成分不仅增加了涂料的黏性,还能更好地保护墙体。想象一下,用这些甜蜜的原料来粉刷墙面,是不是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延着台阶登上布达拉宫上,墙边、地面、窗下,随处可见“泼甜墙”留下的痕迹,仿佛闻到“甜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从10月28日开始,粉刷工作大约会持续一周。</p> <p class="ql-block">每年降神节来临前,布达拉宫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粉刷活动。高原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这场“换装”盛宴中,为这座神圣的宫堡换上新装。</p> <p class="ql-block">清晨6点,粉刷队伍已在布达拉宫门外排成长龙。他们手持水桶、水瓢等工具,全副武装,准备开始今天的粉刷工作。粉刷的顺序通常是从白宫开始,然后依次是红宫、黄色建筑,最后是门窗的黑色边框。</p> <p class="ql-block">白宫的涂料来自拉萨当雄县羊八井和日喀则市仁布县的高岭土。而红宫则是由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白玛草堆砌而成,涂料中会混入红糖和藏红花,增加粘性和甜度。为了使涂料更好地附着在墙体上,还会加入牛皮胶、牛奶和蜂蜜。</p> <p class="ql-block">因为涂料中添加了大量糖料,这场粉刷活动也被戏称为“泼甜墙”。布达拉宫也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宫殿”。虽然高原缺氧,但人们对信仰的追求却从未缺席。</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布达拉宫的粉刷季,还是冬日里的西藏美景,都值得你亲自来体验一番。带上你的好心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p> <p class="ql-block"><b>走进查拉鲁普石窟</b></p><p class="ql-block">查拉鲁普石窟,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西南药王山东麓,始建于唐宋。</p> <p class="ql-block">查拉鲁普石窟依山开凿,与大昭寺遥遥相对。支提式石窟洞口高约2.56米,宽5米左右,为平面不规则长方形窟,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有宽1米左右的转经廊。中心柱四面共有14尊造像,为石窟内较高大者,均为高浮雕造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窟,远眺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查拉鲁普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D32:拉萨→昆明</p><p class="ql-block">今天返程。</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旅途结束了。此刻,有一种分别叫依依不舍,有一种再见叫后会有期,三十二天的旅途很短,三十二天的友情很长,再见拉萨,再见西藏,再见朋友们,相信你们的明天会更好,相信西藏的明天会更好。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旅途有限,回忆无限,从雪山到圣湖;从戈壁到草原;一路转山转水转佛塔,进寺庙、看遗址、观土林,过荒山,蓝天碧水、荒野湖畔、野生动物、满目秋色……,回顾走过的山山水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热爱西藏人总会再去。😊</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旅行,并从旅行中学习历史,增长见识,这便是旅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每一段旅途都值得珍藏。</p><p class="ql-block">记录一段旅途!✍</p><p class="ql-block">留下一篇回忆!✊</p><p class="ql-block">分享一份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们的围观,喜欢,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