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岭南古建五仙观

<p class="ql-block">五仙观是广州一处著名的道教古迹,位于越秀区惠福西路,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为纪念“五仙赐穗”的传说而建,是广州“羊城”“穗城”别称的文化源头。</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五仙观牌坊正面“五羊仙迹”,下图是牌坊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2024/12/28元旦前,我和朋友来到五仙观,开始了我们的探访之旅。</p> <p class="ql-block">该观坐北朝南,门上匾额“五仙古观”由清代两广总督瑞麟书写。</p> <p class="ql-block">进门有一个浅红色的五仙霞洞木屏风,屏风上的木雕场景,选自清代《广州府志》记载清代羊城八最之一的“五仙霞洞”,展示了清代时候五仙观兴盛时期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五仙观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五仙观现仅存头门、大殿、后殿、东西斋等部分旧建筑。在重修的工程中增建五仙观内展览厅、连廊、通明阁、五仙铜像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了大殿,中间放了一个圆铜盘(用于蓄水防火),门口两旁各有一对石羊。</p> <p class="ql-block">右边有一小门通往“仙人拇迹”。</p> <p class="ql-block">小门旁边有一对联,由清代同治十年两广总督瑞麟题写,下联曾因辛亥革命期间被革命党人推倒损毁,导致三个字缺失。</p><p class="ql-block">上联为“羊去石存遗踪宛在”,</p><p class="ql-block">下联为“瑞彰灵赐垂荫有年”。</p> <p class="ql-block">石羊后面的墙面上有三块《古仙旧题碑》。</p> <p class="ql-block">左边有一块《广州重修五祠记》碑文</p><p class="ql-block">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张励刻立。碑高2.02米,宽1.01米。这是最早的一件与五仙五羊降临广州、与广州得名“羊城”有关的实物,也是观内现存最古老的石碑刻。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五仙五羊降临广州的传说故事和五仙观的沿革等资料。</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大殿,用于供奉赐谷羊城的五位仙人,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面阔三间12.4米,进深三间10米,高8米。大殿既有中原建筑端庄稳重的遗风,又显岭南建筑秀巧通透的特色,是广州现存最完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仙赐穗雕像</p><p class="ql-block">传说周夷王时广州连年饥荒,有五位仙人骑着五色仙羊降临广州,将稻穗赠与广州人,并祝愿此地风调雨顺,永无饥荒,遂腾空而去,羊化为石。自此,广州成为岭南富庶之地,广州因此得名 “羊城”、“穗城”。为纪念五仙,后人特建五仙观祭祀五仙。</p> <p class="ql-block">走出后殿,来到岭南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城楼式建筑,高两层,共17.5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第二层为木构方亭,首层中开一条拱形券门洞,前后贯通。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把岭南第一楼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广州四大崇楼”,现仅存岭南第一楼和镇海楼。广东现存最大的明代古铜钟置于岭南第一楼上。</p> <p class="ql-block">贯通前后的拱形卷门洞。</p> <p class="ql-block">洞前方是大殿,后方是仙林后苑。</p> <p class="ql-block">从左侧楼梯登上二楼,这里悬挂一口重达5吨的明代青铜禁钟,钟声曾用于报时、示警,为广州现存最大古代铜钟。</p> <p class="ql-block">在青铜禁钟旁边有一个牌这样写到:传说曾经悬挂岭南第一钟的是一根细小的葛藤,人称“仙藤”。清朝时候外国商人到五仙观游览,得知悬挂大钟的是仙物,便用铁链换走葛藤,之后跑到珠江边欲坐船离开。看到藤条上布满灰尘,商人将藤条放进珠江水想清洗一下,谁料藤条刚碰到江水,便化作一条龙飞走了。</p> <p class="ql-block">难怪青铜钟后下方缺了一块,会不会是被外国人换了铁链的过程中摔坏了呢?我们问旁边看守的保安,他说至今没人知道具体原因,留下一个悬念。</p> <p class="ql-block">从二楼观赏大殿的背面,青瓦白墙。</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左上右下,穿过卷门洞,来到仙林后苑,后苑设有匾额,石碑,石像等。</p> <p class="ql-block">“象牙会馆”匾额。</p> <p class="ql-block">武将石像</p> <p class="ql-block">石马</p> <p class="ql-block">石虎</p> <p class="ql-block">关羽石诗碑</p><p class="ql-block">该碑原置于广州清泉街(今应元路)关帝庙内,碑面绘刻修竹两竿,竹叶疏朗,参差有致,竹枝竹叶巧妙地构成一首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碑的右上端刻有“关羽之印”和“汉寿亭侯”二方印。据传,刘备与曹操徐州之战败北后,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在曹操处安身。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日探得刘备下落,便作了以上四句诗画,表明心迹,遂去。该碑集诗书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碑简介)</p> <p class="ql-block">从岭南第一楼仙林后苑出来右拐下来就是紫烟阁,现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从紫烟阁旁边通向“仙人拇迹”的观景长廊</p> <p class="ql-block">长廊边一条烟雾缭绕的莲池蜿蜒而下,睡莲点缀,仙气飘飘,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从长廊观看岭南第一楼,红楼在绿树与仙气的衬托下更显得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走过观景长廊,经过一片绿化带就是“仙人拇迹”了,也在第一红楼的右前侧,隔着一道围墙,从大殿的小门也可以进入“仙人拇迹”,如今“仙人拇迹”被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仙人拇迹”是指前面提到的五位仙人将稻穗赠与广州人之后腾空而去,飞升时留下的脚印,至今福佑广州,使广州成为岭南富庶之地。</p> <p class="ql-block">仙人的脚印清晰可见,脚印里积存的雨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树影婆娑,这也就印证了广东人喜欢的以水为财!</p> <p class="ql-block">大殿里面是五位仙人的雕像和稻穗,大殿外墙是五位仙人的拇迹……仙人已去,如今羊城人用自己的方式祭祀五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