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上的那盏煤油灯

强哥

<p class="ql-block">  提起煤油灯,我想对于80后这一代并不陌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煤油灯一直是老家农村主要的照明工具。之后,老家周围村子相继通电,只因我家是孤村子,迟迟没有通电,我们只能靠点煤油灯度过一个个漆黑的夜晚。</p><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煤油开支,夜幕降临后,过一段时间才点灯。因此,我的作业一般是在学校利用下午自习课就写完了,如果作业比较多,只能一个人坐在炕桌前,趁着煤油灯把作业完成。</p><p class="ql-block">煤油灯有自制的,也有从合作社买的,买的那种煤油灯照的亮,而且能调节灯光亮度,自制的煤油灯一般是用墨水瓶子做成的,也有用洋瓶(烧酒瓶)做成的,自制煤油灯需要把煤油倒在里面,用一根棉花搓的捻子(灯芯)浸泡在瓶里,再把瓶盖子中间钻个孔,将捻子头露出来。用墨水瓶做的那种,须放在灯盏上,当地人也叫灯竖,下面是盒子,还有抽屉,存放火柴、水烟之类的东西,杆插在中间,在杆头做个铁质圆形,以便放墨水瓶,从杆子上用铁丝围向上做成烟罩,糊上纸张,防止油烟把屋顶熏黑。酒瓶子做的灯,直接点着即可,如果家里来客人了,把酒瓶做的煤油灯点着,把水烟和烟锅子拿出来,算是招待客人了。日落西山,光线逐渐暗,用火柴将露在瓶孔外边的捻子点着,屋里顿时亮起来。</p><p class="ql-block">农村的夜晚,寂静深远。煤油灯亮起时,远远的就能看到屋里发出的一束光。灯光下,常出现家人吃着粗茶淡饭的身影,有时父亲借着灯光编织箩筐之类,母亲在料理家务,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延续老屋里烟火气息。幼小的我在灯下翻着书本,看着看着就睡了,尽管第二天醒来时鼻孔黑黑的,但睡的很踏实,有时梦见自己在草场上赶着羊群奔跑。</p><p class="ql-block"> “课桌上的那盏煤油灯”,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与情感。</p><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在电力尚未普及或供电不稳定的时期,煤油灯是人们主要的照明工具之一,在学校里也被广泛使用,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光亮。</p><p class="ql-block"> 制作与外观,材料简易:通常用墨水瓶、药瓶、罐头瓶等作为灯身,用铁皮、铝皮等制作灯芯管,再将棉花或棉线搓成灯芯,放入灯芯管,倒入煤油即可制成。</p><p class="ql-block"> 构造简单:一般由灯身、灯芯、灯芯管、灯罩等部分组成。灯芯通过灯芯管插入灯身,灯罩多为玻璃材质,可起到防风和聚光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对学习的影响,提供学习条件:尽管光线微弱,且伴有黑烟和刺鼻气味,但它让学生们在夜晚也能有光读书、写字、复习功课,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照亮了求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营造学习氛围:教室里几十盏煤油灯一起点亮,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氛围。如豆的灯火摇曳,映照着学生们专注的脸庞,大家在有限的光线下共同努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情感与记忆,见证成长:课桌上的煤油灯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历程,陪伴他们度过了无数个学习的日夜,是他们努力学习、追求梦想的见证者,也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师生情与同学情的纽带:在煤油灯的微光下,老师耐心地授课、辅导学生,解答疑问;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互相帮助。煤油灯成为了师生情与同学情的纽带,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留下了许多温暖而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期,我正上初中。那个时候电力供应不足,照明基本还是依靠煤油灯。我们初中时需要上晚自习,为了便于学习,每个人都会制作一个简易的煤油灯放在课桌的一个角上。制作煤油灯并不复杂,先找一个空着的墨水瓶子,倒满煤油,在瓶子盖的中间钻一个小洞,找一个小布条穿过那个小洞作为灯芯,把小布条的一多半留在瓶子内,只留一小点在瓶子盖外面,煤油会浸满整个布条,用火柴点燃瓶子盖外面的那一点布条,煤油灯就能照明了。灯光虽然有些昏暗,但也能看清楚书上、本子上的字迹,就能正常学习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教室内昏黑一片的时候,课桌上的煤油灯便依次点燃。三十几张课桌整齐地排列着,每张桌上都亮着一盏煤油灯,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亮,也照亮了一个个青春的面庞。有时,忽然一阵凉风从窗户的缝隙里钻进来,煤油灯的火苗猛地晃动起来,我赶紧用双手围住火苗,生怕火苗被吹灭。随着煤油的不断燃烧,教室内的空气愈发污浊起来,煤油燃烧的黑烟似雾非雾,四处弥漫,飘飘荡荡,罩住了脸庞,融进了衣服,也钻进了每个人的鼻孔。有时一个晚自习结束回到宿舍,照一照镜子,脸上似乎都有一层淡淡的黑色,洗脸时都会从鼻孔中弄出一些黑灰来,有的还抹到了脸上、衣服上,大家彼此看一眼,禁不住调笑一番。</p> <p class="ql-block">  自习课上,有的时候同桌会轻轻碰一碰我的胳膊,我转头看去,只见他指了指自己的煤油灯,又指了指我的。我这才发现他的灯油快烧完了,火苗变得很小。我连忙把自己的灯往中间挪了挪,让两盏灯靠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共用一盏灯的光亮了。有时也会有热心的同学把自己的灯油倒出一些来给别人用。偶尔有谁不小心碰倒了煤油灯,煤油洒在了桌子上、衣服上,大家也不计较,擦一擦继续学习。那份纯真的友情便是在这昏暗的灯光中得以加固,成为了一生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的家庭条件都不很好,人生的出路往往押在了考学上,只要能考上学,便能跳出农门,成为公家的人。这样的目标引领下,我们都拼尽全力的学习,克服种种困难吸取知识的琼露。总观整个教室,在煤油灯的光亮中,是一只只奋笔疾书的手,是一个个紧缩的眉头,教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翻书声,大家都沉浸在探求知识的世界里,无暇顾及其他。灯芯的火苗一跳一跳的,在课本上投下摇曳的影子。我揉一揉发酸的眼睛,继续在作业本上写写画画。遇到难解的问题,几个人便聚在一起,相互请教,共同分析。</p><p class="ql-block"> 晚自习的课间,我叫上几个同学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晚风的吹拂,仰望满天的繁星,感受夜晚的寂静,交流学习的心得,那份自习课的紧张和劳累得到了缓解,成为了这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晚自习结束的钟声响起时,作业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收拾书包的时候,我摸了摸那一摞书本,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这盏煤油灯,不辜负这张课桌,更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吹灭煤油灯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暗了下来。但我知道,这盏灯照亮的不只是今晚的课本,更是我通往未来的路。</p><p class="ql-block"> 一盏普普通通的煤油灯,陪伴着一群朝气蓬勃、心怀梦想的少年走过了无数个夜晚,见证了奋斗的历程和青春的热望。那些在暗夜里积蓄的光芒,最终化作照亮人生的永恒星光。时至今日,教室内的煤油灯早已被LED灯代替,明亮的灯光在天花板上流淌成了银河。当年的青少年都已经两鬓斑白,在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上奔波着。有时同学们聚在一起,再回首当初一起学习的情景,再说起那一盏盏小小的煤油灯,无不留恋那些年的青春岁月,无不感慨时光的无情变迁。</p><p class="ql-block"> 我想,无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我们走至何方,当初那一盏盏忠诚陪伴的煤油灯,那一个个拼搏奋进的信念,那一份份纯真无邪的友情,一定会深植于脑海,滞留在心间,与岁月一起沉淀,愈发醇厚,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