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西北地區黃刀歷史遺產博物館 March 02/25

汪沁(拒私聊,不加微信)

<p class="ql-block">Prince of Wales Northern Heritage Centre位於4750 48 St, Yellowknife NT X1A 3T5,是西北地區一家政府博物館,1950年代早期開始醞釀,經過幾年的計劃和三年的基礎建設,於1963年正式開館,由志願者運營,直到1970年移交政府管理,對於原住民的歷史文化和檔案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西北地區野生動物的進化史和生存環境也做了詳盡的描述,1972年,博物館的發展計劃得到了政府批準,1975年開始擴建,1979年四月三號,查爾斯王子和威爾士王子宣佈了官方開業。</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大門外牆上的這塊銅牌記錄了一個歷史時刻,1976年五月十八號,加拿大🇨🇦總督到訪。</p> <p class="ql-block">通往博物館的路徑白雪皚皚,兩旁飄揚著西北地區各個社區中心的旗幟,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氛。</p> <p class="ql-block">入口前一塊玻璃,畫滿了西北地區的各種不同旗幟以及介紹。</p> <p class="ql-block">外麵牆壁上的這一幅色彩豔麗的畫,也充滿了濃鬱的原住民風情。</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免費參觀,進入一樓大廳,原木結構的建築寬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一樓入口處的玻璃上畫滿了綠色植物,在這廣袤的西北地區,給人一種溫馨蔥綠之感。</p> <p class="ql-block">玻璃罩子裏的動物標本,中間的那位是游隼鶻,Peregrine Falcon;最前麵那位是美國🇺🇸紅隼,American Kestrel;最右邊那位是大角貓頭鷹🦉,Great Horned Owl.</p> <p class="ql-block">二樓大廳咖啡☕館,拱型天頂,落地玻璃窗,潔淨明亮,因週日不營業,一張張桌子旁邊空無一人。</p> <p class="ql-block">樓梯旁的一幅油畫,原住民泛舟湖上。</p> <p class="ql-block">冰天雪地裏,原住民獵魚🐟油畫。</p> <p class="ql-block">原住民用木棍搭的帳篷⛺。</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櫃裏充滿了青翠的綠色植物,一隻毛猴標本在樹頂上遊蕩。</p> <p class="ql-block">二樓的走廊已經成為畫廊,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懸掛在牆壁上,這是一位畫家的介紹。攝影作品由鮑勃· 威爾遜Bob.Wilson提供,如果您是當地人,您會熟悉黃刀市的市中心。如此熟悉,您甚至可以在不看的情況下欣賞城市景觀。 這些照片鼓勵您再多看一會兒。每一棟建築,現在與祂的地址分離,突然變得奇怪而陌生。 在鮑勃的最新繫列中,他用精確的構圖、時間和視角捕捉了他所在社區的美景。他的作品挑戰我們過馬路並回頭看。可以說,祂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以遊客的新眼光來看待我們城市的古怪核心。 這是我們的建築環境;當我們路過時,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祂,但我認爲祂值得反思。 </p><p class="ql-block">鮑勃.威爾遜。</p> <p class="ql-block">藝術家鮑勃.威爾遜(Bob Wilson)是黄刀鎮的一名攝影師,40多年來,他一直在捕捉西北地區獨特的精神。鮑勃在黄刀鎮完成高中學業後,在多倫多的瑞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攻讀攝影專業,並於1979年獲得攝影藝術學位。鮑勃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黄刀鎮市中心度過,現在他住在那裏,並繼續記錄週圍的環境,這些環境一直是他的攝影靈感來源。 </p><p class="ql-block">鮑勃的技術專長和發人深省的攝影作品鼓勵觀衆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看待他們的環境。通過他的鏡頭,鮑勃作品經常探索北方生活的微妙細節和未被注意到的方麵,爲熟悉的場景提供了新的視角。要查看更多他的作品,請查看博物館爲大型照片背景製作的立體模型。</p> <p class="ql-block">現在我們流覽一下Bob.Wilson的代表作,首先看這一幅工業建築,以藍天為背景,週圍荒草萋萋,線條流暢的一棟灰白大樓。</p> <p class="ql-block">這是黃刀市中心的一家黑騎士酒館 The Black Knight Pub.建築風格古樸,具有原住民風情。</p> <p class="ql-block">這兩棟建築有相似之處,紅褐色和白色的和諧統一,又形成鮮明對比。</p> <p class="ql-block">上圖是一棟居民樓,樓梯在外麵,生活氣息濃厚,撲麵而來。下圖是一棟白色的尖頂教堂,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棟原木風格的度假屋,紅色的大門形成色彩點綴,門前的白樺樹和鬆樹顏色暗淡,感覺是秋季。</p> <p class="ql-block">這兩張照片頗似一幅水彩畫,一棟橙黃色的木屋矗立在幽靜的鄉村,意境優美。</p> <p class="ql-block">Bertram Pokiak是一位聞名的雪橇製作者,居住在Mackenzie Delta,他用兩年的時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6和1957年)製</span>作了籃式雪橇,使用蒸汽去彎曲橡木。在獵海報的季節,他用輕便的雪橇拖動獨木舟🛶,滑行在冰封的海麵上,隨著冰層的破裂,捕獲的海豹會躍上獨木舟。Bertram,也稱為An'agak,出生於1910年,1980年離世,他是一位特殊的警官,曾經利用狗拉雪橇為郵政運輸服務。Ernest Pokiak捐獻這款雪橇。</p> <p class="ql-block">1890年代,警察進駐西北地區,他們缺乏在寒冷的北方生存的技能,完全不熟悉原住民的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許多特殊的警官來自原住民,幫助警察適應當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警察剛來到西北地區時,不懂得使用正確的木頭,經常挨凍,需要原住民幫助他們穿合適保暖的鞋,認識風向、小山坡和山脈。</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警察在加拿大的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1874年,第一位Metis特警Jerry Potts進入西北警察隊伍,並挺進西南阿爾伯塔地區控製美國的威士忌🥃酒業貿易。1890年代後期,加拿大政府開始監控育空地區的金礦產業,一隻特警隊伍帶著警犬在北極圈一帶巡邏,從Dawson城到育空再到哈德森灣的約克工廠。</p> <p class="ql-block">最艱苦的工作是帶隊的人,穿著雪鞋走在最前麵,給行走的狗扒犁隊伍開辟一條路徑。</p> <p class="ql-block">狗巡邏隊由原住民帶領,沿著傳統的路徑行進,他們熟悉路徑和天氣情況,穿過艱苦的地形,在陸地上的生存技藝是必須的。</p> <p class="ql-block">警察初進入西北地區時,語言不通,出現了很多精通原住民語言以及英語和法語的翻譯,幫助警察適應當地的工作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藝術品:光明之子。1979年。</p> <p class="ql-block">在一個星期四的晚上,Abraham Anghik把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光明之子”捐贈給博物館。作品中的烏鴉,在北方民族中充滿了神秘感,背對著北極光,烏鴉內部的輪廓是一張人臉,代表了所有的人類,打破了所有種族和膚色的障礙,而魚🐟、鯨魚🐳、海豹、海鸚鵡🦜和熊🐻代表了北方所有的人物。Anghik解釋説,這件雕塑花費了他四個半月的時間,材料是美國🇺🇸奇跡石、煙鬥石和象牙。Anghik曾就讀於Fairbank的Alaska大學,這是他第一件使用新材料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原住民的傳統服飾,保暖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纔是裝飾,婦女們用海豹皮、鹿皮、馴鹿皮以及麋鹿皮製成服裝。</p> <p class="ql-block">左圖:原住民晾曬魚的木架。</p><p class="ql-block">右圖:原住民帳篷以及常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時間迴溯到1918年,RCMP委員會A.B.Perry指出航空艦隊幫助RCMP執行命令,Thorne是飛行艦隊的第一位成員,他1921年的一次飛行是從位於埃德蒙頓的帝國油業公司到Fort Simpson,距離640英裏,四天的飛行免去了狗拉雪橇八週的艱苦之旅。</p> <p class="ql-block">夏季巡邏:在夏季,河流和湖泊把人們鏈接在一起,形成社區,特警乘鯨魚船、縱帆船⛵和獨木舟🛶沿著水道巡邏。</p> <p class="ql-block">幾千年以來,Dene、Inuvialuit以及Inuit三隻原住民和睦相處,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法律體繫。在外族到來之前,Indigenous原住民也有自己的法律和規定。RCMP進入北部,開始執行加拿大法律,把酒類交易視為非法,對於打獵也有了新的規定,特警的任務是負責向原住民解釋這些法律條文。</p> <p class="ql-block">西北地區的土著警察成為特警,隨著狗隊和狗扒犁的服務逐漸減少,特警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特警逐漸成為RCMP的成員,從1800至1900年代晚期,特警對土著警察傳授重要的技能,在Indigenous土著和非Indogenous雇員之間建立了強烈的紐帶聯繫,使RCMP在加拿大和西北地區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p> <p class="ql-block">Gerry·Kisoun記得曾與S/ Cst.Otto Binder共事。他回憶道,Otto建議:“你爲什麼不加入加拿大皇家騎警和我們一起工作?”Gerry接受了這個建議,於1971年以特别警員的身份加入了加拿皇家騎警。他於1975年以加拿大皇家騎警警員的身份畢業,並在阿爾伯塔和育空地區服役。</p><p class="ql-block">阿爾伯塔省和育空地區,非常依戀他的Inuvialuk根源, 作爲一名自豪的因紐特人,格裏渴望回到北方;從1986年至1996年,作爲一名加拿大皇家騎警在Tuktoyaktuk擔任軍官。 自那以後,Gerry繼續爲他的社區和西北地區人民服務,包括在2016/2017年擔任西北地區副專員。</p> <p class="ql-block">墻上的這些照片記錄了普通原住民的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Dene一族原住民,Tetsòt'ınè的後代,一個古銅色的民族,我們的先祖從銅礦河一帶收集生銅,然後做成各種工具,1700年代後期,皮毛貿易者來到這裏,命名這個地方為黃刀。現在大奴湖附近居民的祖先都是Tetsòt'ınè。</p><p class="ql-block">Wiiliideh的名字來自黃刀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聚集在這裏已經很多代了,在英文語境,Wiiliideh的意思是無名河,大量的無名魚類來到這裏產卵,今天我們主要生活在NdılQ,T'è»ehdaà(死亡)和黃刀的Wiilicheè(黃刀灣)。</p><p class="ql-block">Wilideh的土語是Tiįcho語言,這是Tiįcho語言的一個版本,保留了許多Tetsòt'inè詞彙,Wiìlideh的土語來自於與TtichQ通婚,很多生活在Ndılo和T'è&gt;ehdaà地區的老人説兩種語言,Tetsòt'inè和Wiilideh土語。</p> <p class="ql-block">原住民的傳統精美服飾以及包包。</p> <p class="ql-block">夏日聚會:這幅場景展示了150年前我們在Wiilideh河口夏季捕魚營地的樣子。Wiilideh河和Wiìlicheè河(黄刀灣)豐富的魚類資源使許多家庭能約聚集在河中和灣中的捕焦營地。 我們的晾衣架上掛满了魚,我們在森林裏用陷阱捕獲免子。我們摘取漿果、和藥用植物,同時觀察麋鹿、鴨子🦆和鵝,我們睡在用去年秋天狩獵的馴鹿皮做成的帳篷⛺裏,這是一個享受我們土地豐富資源的時代。我們跳舞,玩手遊戱,長者講故事。當夏天轉成秋天,魚開始逆流而上產卵時,我們捕魚。我們裂作乾魚,在前往貧瘠的士地與鬃鹿相遇的旅途中,給家人和狗提供食物。</p> <p class="ql-block">原住民用獸皮製作的綉花衣褲。</p> <p class="ql-block">1936年手搖單針縫紉機問世,從黃刀河而上到達貧瘠的土地,經過很多條步道和水路,1940年代中期針織業開始發展,縫紉機隨之使用。</p> <p class="ql-block">漁網的內層是用柳樹皮製成,繩索材料也是柳樹的韌皮。</p> <p class="ql-block">奴隸河Delta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三角洲之一。祂由許多水道、島嶼和沙洲組成,總麵積與愛德華王子島相當。·三角洲爲多達200,000隻水禽(超過200種)提供覓食</p><p class="ql-block">、棲息和繁殖地。 每年有四條主要的鳥類遷徙路線穿過三角洲。祂已被指定爲加拿大重要鳥類保護區之一。奴隸河提供了流入大蘇爾湖的淡水的大約77%。</p> <p class="ql-block">麋鹿標本。</p> <p class="ql-block">禿鷹標本。</p> <p class="ql-block">大奴湖東麓,馴鹿在這片貧瘠荒蕪的土地上遷徙了幾個世紀,對於這裡的人們來說,馴鹿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上有多條貧瘠的步道。</p> <p class="ql-block">通向貧瘠的古代步道:1900年,鋪滿碎石的步道和營地,成為搬運的途徑;1924年,揹負重物前行的搬運者;1976年,步道上行七公裏搬運梭子魚;2012年在Artillery湖區尋獵馴鹿。</p> <p class="ql-block">懸掛在空中的飛鳥標本。</p> <p class="ql-block">加利福尼亞海鷗標本。</p> <p class="ql-block">三文魚標本。</p> <p class="ql-block">土撥鼠等一些小動物在這片貧瘠荒蕪之地艱難的生存。</p> <p class="ql-block">最上圖:背包🎒,當我們進入叢林時,確保帶上獵槍、刀、斧子、針、茶包等。</p><p class="ql-block">狗包:這些山狗很強壯,六隻狗能夠駝迴一頭麋鹿肉,包外麵可以放鍋等炊具。有一條18英呎長的綫把包綁在狗背上,憂其是六月份狩獵歸來,狗要揹負獵肉,需要用綫綁牢。過去的年代,狩獵馴鹿需要套圈。麋鹿的胃可以製成儲存包。麋鹿皮也可以做成圓頭鞋或尖頭鞋。</p><p class="ql-block">鼓🥁:由馴鹿皮和雲杉木製成。</p> <p class="ql-block">進入苔原走廊。</p> <p class="ql-block">在西北地區發現草原野牛! </p><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Shane Van Loon在他家鄉西北地區的Tsiigehtchic河邊散步時,發現懸崖上露出了一些骨頭...... </p><p class="ql-block">動物的冰凍遺骸被社區墓地下方的冰雪消融時發現,隨著夏季的來臨,Shane收集了一些動物的碎骨,有的還連著筋肉,黄刀市的考古學家Glen Mackay和白馬市的古生物學家Grant Zazula勘測現場,確認這是早已滅絕的草原野牛。</p><p class="ql-block">“我一開始不相信”,Zazula説,“我們在育空地區發現數千根草原野牛的骨照,但這是西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個冰河时代木乃伊化遺骸。 這些遺骸後来被送往位於黄刀的威爾士王子北方遺產中心,目前正在那裏保存。碳檢測表明這些動物有13,650年的歷史,皮被送往渥太華的加拿大動物保護研究所進行處理,骨樣被送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進行基因分析。</p> <p class="ql-block">Shane Van Loon 2007年發現的具有13,650年歷史的草原野牛頭骨。</p> <p class="ql-block">通過研究西北地區的草原野牛,我們能學到什麼? 草原野牛化石保存異常完好的骨骼和軟組織,爲這種已减絕的物種及其生存環境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科學家可以通過一種稱爲放射性碳定年的技術,通過分析祂們的骨骼來了解動物死亡的時間。</p><p class="ql-block">在永久凍土中發現的古代骨骼和毛髮通常也含有DNA,即生命的生物塊。來自每個物種的DNA序列都是獨特的,並包含有関動物歷史的編碼信息。 </p> <p class="ql-block">“這件作品是關於轉變的。這是一個女人變成北極熊的過程。從一麵看,您看到的隻是女人在搖鈴,但從另一麵看,您看到的是北極熊。她的下臂正在變成北極熊的後腿。 “從您隻看到女人的那一麵來看,没有任何變化是可見的,儒管祂正在發生。我描繪了這一點,以說明我們的因紐特人的信仰,在這種情況下是變成不同的生物,是如何被即將到來的西方宗教信仰所迴避的。因此,是隐藏的轉化過程。</p><p class="ql-block">藝術家Artist Bill Nasogaluak, 2008年</p> <p class="ql-block">“北極熊非常聰明。祂們會旅行,是優秀的獵手。祂們會與白狐分享食物。北極熊更喜歡海豹的油而不是肉。狐狸來到獵場,祂們會喫掉北極熊留下的海豹肉。</p><p class="ql-block">Bert Kimiksana, Tuktoyaktuk</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人和熊:北極熊的管理遵循嚴格的配額製度,這個配额製度包括僅由狗隊準行的装備精良的運動狩獵以及常地狩獵。體育狩獵和皮銷售在當地經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lt;&lt;我的父母有一份戶外生意,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動物們要麽給我們提供食物,要麼爲我的父母帶來收入來撫育我們。&gt; </p><p class="ql-block">“女性負責剝皮和清洗獸皮。我們使用一個大ulu來剝皮。之後我們清洗祂,並用糖雪擦祂。 男性負責拉伸和漂白獸皮。</p> <p class="ql-block">老一代人,比如我的奶奶,說麝牛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麝牛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爲祂們非常強壯。祂們可以毫無問題地度過整個冬天,而且仍然保持肥壯。 今天的麝牛是大約250萬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亞的麝牛的後代。麝牛在9萬年前穿過白令陸橋到達北美。</p> <p class="ql-block">沃克灣,維多利亞島,1917年7月,很久以前,在五月初,也就是麝牛剛出生的時候,人們會用沒有武器的方式獵捕幼崽。他們過去會獵捕幼崽來獲取衣物因爲很久以前這片土地上幾乎沒有馴鹿(麝牛)。</p><p class="ql-block">“我喜歡學校的麝牛狩獵活動,因爲我們可以去野外。那些知道如何切割和剝皮的人可以展示給那些不知道的人看。</p><p class="ql-block">今天,麝牛因其毛皮、肉和角而被獵殺。</p><p class="ql-block">祂們還在Banks島進行商業捕撈。</p> <p class="ql-block">白鯨牛。</p> <p class="ql-block">貧瘠之地的馴鹿牛,每年六月,上千頭馴鹿牛會集在地麵産牛犢。</p> <p class="ql-block">邊走邊喫:馴鹿的生態繫統完全在於避免被喫掉和獲得足夠食物之間的平衡。這成了馴鹿的大部分行爲,包括祂們的遷徙。</p> <p class="ql-block">雪洞是麝鼠覓食的地方,麝鼠在秋天建造祂,祂在冰上挖一個小洞。雪洞的外麵是堅硬的,由泥土和草製成。當祂凍結時,雪會在上麵,使裏麵很温暖。其他動物很難打破祂。這是一處可以喫住,安全合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捕獲麝鼠一般是在冰上,時間大概在三月份,當麝鼠生活在雪洞裏時,麝鼠的脂肪厚,毛皮油亮。</p> <p class="ql-block">古代生物,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北極紅河的河岸附近發現了草原野牛的遺骸,位於三個不同的凹地附近。對於Gwichya Gwich'in人來說,這些凹地被稱爲Deetrin Ehchy Kit,意思是“渡鴉的林”。關於渡鴉的Gwich'in故事來自一個動物和人類可以相互交流的時代。祂們揭示了渡鴉是個複雜的角色--以其神奇的力量和敏銳的智慧而聞名,同時也以其虚榮和欺騙的能力而聞名。 在這些故事裏,雷文因虚榮心作祟,決定欺騙烏(潛水水鳥) 失去祂們的美麗。雖然雷文能夠欺騙潛鳥燒焦了祂們美麗的羽毛,但他還是被潛鳥抓住了,被嚴重燒傷,失去了他的喙。Deetrin' Ehchμ K'it是雷文恢復傷勢並計劃如何找回他的喙的地方。 草原野牛的最後一塊安息之地是Deetrin Ehchi!Kit,這隻是個巧合嗎?還是烏鸦用他的詭計誘使野牛走向滅亡?</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個來自烏鴉時代的Gwich'故事中, 猛獁象是一個重要角色。在這個故事中, 一年輕人向岳父尋求建議,詢問在哪裡能找到製作箭的材料。岳父正在祕密設計毒殺這個年輕人,於是將他送到大野獸的土地上尋找製作箭頭的骨頭。 麵對要殺死一隻猛獁象,年輕人向老鼠求助說,“小老鼠,你爬上了那隻大動物的後腿。 進入他的直腸沿着他的脊髓咀嚼直到你到達主要的心臟靜脈。你會得到很多食物。”</p><p class="ql-block">小老鼠這樣做,殺死了猛獁象。直到今天,你仍然可以在大型動物的後背上看到微小的老鼠足跡。在麵臨更多收集箭桿和羽毛的挑戰後,年輕人製作了一支箭,並用祂殺死了邪惡的岳父。</p> <p class="ql-block">他們會攻擊你! </p><p class="ql-block">除了Gwich'in人,許多其他Dene人也講述了一個遥遠時代的傳說,當時巨型海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這些海狸對Dene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危險,祂們經常用巨大的尾巴潑水,打翻獨木舟。 Dene文化英雄Atachuuk追逐並殺死了巨型海狸,以使世界對人類安全。西北地區的許多景觀特徵都是由阿楚凱與巨型海狸的鬥爭所形成的,今天的地名都是為了紀念這些事件。冰河時代的巨型海狸化石告訴我們祂們和黑熊一樣大,門牙(前牙)長度超過15釐米。巨型海狸,猛獁象和許多其他冰河時代的物種,在大約一萬年前滅絕了。 想到迪内人的祖先可能遇到過大的海狸,而且他們對海狸的曉解是通過無數代人傳承下來的,這令人驚歎。</p> <p class="ql-block">在上一個冰河時期,地球上足夠多的水在覆蓋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巨大冰蓋中凍結,導致海平麵顯著下降。這暴露出了東亞和北美西部的大陸架海牀,将兩個大陸連接成一個巨大的陸橋,稱爲白令陸橋。大約15,000年前,融化的冰水淹沒了海洋,形成了白令海峽。海岸線在大約6,000年前形成了現在的形狀。 </p><p class="ql-block">白令陸地的無冰景觀是苔原植物和動物的避難所,祂們能夠在這種狂風肆虐的北極沙漠條件下生存。 毛茸茸的猛獁象、駱駝、馬和野牛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祂們的遺骸經常在永久凍土土壤中保存完好,導致科學家將白令地區稱爲“冰河時代基因博物館”。 </p><p class="ql-block">Tsiigehtchic草原野牛生活在白令陸地的最東端。這表明即使在冰蓋的邊緣附近,當地的生態也足夠豐富,足以支持像野牛這樣的食草動物。人類也生活在白令陸地上,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的考古遺址保存了他們的狩獵和其他活動的證據。</p> <p class="ql-block">猛獁草原..邊緣的生活:草原野牛生活在一個如今在北方已經不復存在的生態繫統中。在冰河時代的白令陸地上,沒有北方森林或苔原,隻有廣闊的草原,草原植被與大型冰河時代哺乳動物之間的關係,使科學家們將這種環境稱爲猛獁草原。白令陸地的氣候非常乾燥多風,夏季塵土飛揚, 冬季則有裸露的地麵和雪堆。那裏幾乎沒有樹木或湖泊,但在夏季,草原植被種類繁多,包括灌木和彩虹般的彩色野生苔原花卉。三種最常見的大型動物是野牛、馬和長毛象,都是適應喫草的食草動物。 </p> <p class="ql-block">滅絕標誌着冰河時代結束的變暖溫度,導致了全球生態繫統的變化,以及猛獁草原上許多動物的滅絕。 有些人認爲,所有體重超過40 公斤的動物中,有70%已經滅絕。 在北美洲,許多物種滅絕,包括所有的馬、駱駝和樹懶物種。猛獁象乳齒象、美洲獅和巨型海狸也消失了。然而,一些物種,如野牛和海狸,以較小的形式在北美洲倖存下來。 當冰河末期氣候變暖時,地麵變得溼潤,猛獁草原被我們今天所知的灌木凍土带和森林所取代。 更溫暖的環境對現在常見的動物如馴鹿,變得更爲適宜。隨着這些變化和北部的滅絕,其他動物,如麋鹿和駝鹿,獲得了新的機會。麋鹿和駝鹿最初在此時穿過白令陸橋進入北美洲。馴鹿和麝牛羣跟随冰川的消退,穿過北美洲的北極地區進入格陵蘭島。</p> <p class="ql-block">Bison 野牛比較:這幅輪廓圖顯示了成年雄性草原野牛的大致尺寸。草原野牛和當地的森林野牛(Bison bison athabascae)在大小上非常接近。 如今,森林野牛是北美最大的野生食草動物。成熟的公牛通常重800到900公斤,最大的可以超過1000公斤。雖然大型森林野牛公牛的肩高可達兩米,但草原野牛公牛甚至更大。 祂們真正的區别在於角的大小。Tsiigehtchic草原野牛的角延伸超過一米, 而成年雄性森林野牛的角大約隻有這個長度的一半。野牛品種是草原野牛的祖先,祂們的角較小,但還沒有現代野牛那麽小。 </p> <p class="ql-block">爲什麼草原野牛有兩個駝峯? 在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中,草原野牛看起來像是有兩個駝峯。祂們巨大的肌肉發達的頸部駝峯位於背部更遠的地方,與祂們的黑色鬃分開。這種駝峯的放置方式給了祂們必要的肌肉槓桿來支撐更大的角。 這也使祂們能夠把頭擡得更高,這種適應幫助祂們在草地的環境中看到接近的更新世美洲獅。</p> <p class="ql-block">威爾士親王的考古學家、北方文化遺產中心帶來了冷凍的野牛,保留給當地的Stanton領地,醫院的工作人員非常友好,對各個部分進行X光檢查,通過這種方式,祂們能夠看到遺骸,他們被凍住了,考古學家正在尋找用於矛尖或其他原因的死亡跡象,但沒有發現狩撇的證據。 從上麵的X光片上可以看到,草原野生的巨型角由角芯和薄薄的角質鞘組成,角質鞘就是構成我們手指甲的蛋白質。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野牛每年都會在祂們的角上添加一屑角質鞘。</p> <p class="ql-block">西北地區冰川時代的哺乳動物。</p> <p class="ql-block">猛獁時代的象牙,左圖可能是一隻雌像,1973年油氣工人在Tuktoyaktuk附近發現,年齡不詳;右圖是一隻成年雄像,在北星灣附近發現,年齡不詳。</p> <p class="ql-block">2021年Archie Beaverho畫作,一隻彩色的馴鹿,表現動物精神。</p> <p class="ql-block">2021年Archie Beaverho畫作,跳舞的烏鴉。</p> <p class="ql-block">一樓展廳的礦產資源分佈圖。</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櫃裏的各種礦石。</p> <p class="ql-block">採礦在西北地區:在西北地區,加拿大地盾佔據了自然景觀的很大一部分,我們坐落在一個藏寶庫中。這個地區被地質學家稱爲“奴隸地質省”。該地區的麵積如此之大,地質多樣性如此之強, 以至於勘探者在尋找資源時幾乎隻觸及了表麵。 </p><p class="ql-block">早在探礦者開始在北方尋找礦藏之前,原住民就利用他們對地質學的瞭解來尋找製作工具所需的原材料。有許多例子表明,他們開採特殊種類的石頭來製作箭頭、刮刀和其他工具。原住民還學會了利用某些金屬的獨特特性,如原生銅和流星鐵。他們使用這些材料製作各種工具。 </p><p class="ql-block">礦業在將非原住民從南方帶到該領土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0年Gilbert LaBine在大熊湖發現寶貴的鈾和銀後,移民人數增加。黄刀市於20世紀30年代作爲一個金礦開採社區建立。工業發展的步伐需要水力發電項目,並引發了領土政府的形成。採礦活動推動了北部高速公路的建設。1964年,在鬆軟樹點進行鉛和鋅的商業開採後,一條鐵路被引入大奴湖。1991年在Lac de Gras (Ekati)發現了鑽石,1998年,位於黄刀城以北300公裏的北美第一座鑽石礦開始運營。 該行業持續到21世紀。採礦業每天爲西北地區經濟貢獻數佰萬美元。</p> <p class="ql-block">各種礦石,包括石英石展示。</p> <p class="ql-block">1965年在Otto發現一個金盤,加水磨碎礦石用於淘金。</p> <p class="ql-block">北方節奏與傳奇天空鑽石:《北方節奏》是一尊雕塑,裹麵藏着一顆非常特別的鑽石--傳奇天空鑽石。來自西北地區的Dolphus Cadieu從De Beers Snap Lake礦場採的一整塊kimberlite中雕刻出了《北方節奏》。kimberlite是當今開採鑽石最重要的來源。Northern Rhythm由De Beers Canada委託並捐贈給威爾士王子北方遺產中心。 傳奇天空鑽石於2009年随加拿大宇航員Julie Payette進入太空。這次太空之旅,天文學北方將傳奇天空鑕石捐贈給威爾士王子北方遺產中心。 </p> <p class="ql-block">最後請跟隨視頻參觀礦石展廳展櫃物品,感謝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