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二月初二,龙抬头;春光明媚,“孙管干部”得闲回江阴,中途先去堰桥天上村前打个卡。堰桥地铁站4号出口,就有去天上村前免费接驳车,(司机师傅说差不多二十分钟一班车)太棒啦,书香故里确实不同凡响!邂逅沉浸式国潮之旅,去探寻天上村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中国近代科教第一村</i></b></p><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坐落于无锡惠山区堰桥运河畔,被称为“<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中国近代科教第一村</i></b>”,历史溯源可至北宋大儒一代宗师胡瑗,胡氏一族至今已孕育出胡壹修、胡雨人、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胡彬夏等近百位教育家、科学家和学者。</p><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又被称为“<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i></b>”,保存着百年钟楼、百年积谷仓等明清建筑遗迹99处,建有无锡最早的乡村公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座乡村公园、中国第一个晴雨操场、中国第一座乡村图书馆天上市图书馆等等。历史上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都从此走出。颜值佳、底蕴厚、鸡犬相闻,书香遍地。六百年间,它就如世外桃源一般,吸引了无数游人。</p> <p class="ql-block">村前历史</p> <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原名“村前村”,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清初至民国年间,无锡设十七市、乡,村前村地处天上市,因而得名“天上村前”。天上村前素有崇文重教之风,是近代中国民间实践“教育救国”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学风绵延不绝的书香故里。小小一个村对无锡地区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中国近现代乡村教育的摇篮</i></b>”和“<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华夏科教文化第一村</i></b>”。</p> <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的胡氏家族为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思想家胡瑗的后代。胡瑗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三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他不仅探索教学理论,实践改革,还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历史上称其为“苏湖教法”。这一方法被朝廷采纳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当时与后世学习的典范,胡瑗也因此享有“宗师”的美誉,是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明体达用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99处明清建筑遗迹,堪称“宝藏村”,一屋一砖一凳一景间,均为历史经过时间洗礼仍伫立于此的痕迹。游走在村前古村的窄巷阡陌之间,随处可见古井、青砖路、石条凳、石敢当、石臼、雕花门窗、砖雕门头、骑马墙等文物。“宝藏”无数,令人惊叹。“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的美称,名不虚传。 </p> <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四馆”</p><p class="ql-block">胡氏公立蒙学堂、胡壹修/胡雨人故居、胡汉学旧居、胡氏积谷仓(简称“四馆”),是承载着书香故里天上村前六百年文脉与先贤诚勤立达精神的四座文化展示馆,也是焕然归来的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氏公立蒙学堂:</i></b>从600多年家风传承,以如何持续播下“读书种子”为主题。展示馆中的“蒙学课堂”追溯至北宋时期,以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先生的教诲为起点,再现了宋朝书院的布局;“家风家训展厅”以沉浸式学习空间为串联,展示了胡氏家谱及“天上村前”古往今来的人文脉络;“廉洁故事馆”则通过观看动漫《周礼》“六廉”故事,增强AR互动问答、沉浸式“诵读”等展示形式,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有人对“胡氏公立蒙学堂”的“公立”不甚了解。此“公立”之义,一是由胡氏族人公立,二是为胡氏子弟读书所设,都是以胡氏为“公”,而非私家之心,简称“胡氏公学”。与由政府所办公立学校是不同的概念。当清末兴办新学之时,好多学校用“公学”之名,如上海的南洋公学等。“蒙学”则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这是由日本而来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公学碑廊碑刻,李岚清题“中国近代教育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欧阳中石题写“先生固非一乡之士,乃天下之士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壹修</i></b>,著名教育家,晚清教育家胡和梅之长子,从民国开始便出任天上市市董,1916年初建“天上市立图书馆楼”,同时在馆内还设立了天上市教育会和天上市通俗宣讲团,成为一乡文明的先导,开启了本乡对民众进行通俗演讲、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先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雨人</i></b>,现代科教文明先驱之一。1898年,胡雨人与兄壹修在村前兴办新学,创办“胡氏公立蒙学堂”。胡雨人还委托钟英、钟秀创办了天上市立第一高等小学以及后来的天一中学。胡雨人曾受荣德生委托主持创办了无锡公益工商中学;受沙彦楷、任凤苞、贾士毅邀请创建了宜兴中学;还先后出任<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江阴南菁中学</i></b>、常州中学等校校长。</p><p class="ql-block"> 胡雨人不仅自己创办新学,还大力支持三个侄儿赴美留学。三兄弟不负众望,胡敦复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获得美国名誉博士学位,胡明复和胡刚复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胡敦复在上海创建了辛亥革命后由中国人办的第一所大学——大同大学,先后培养出39名“两院”院士。史上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美誉。胡明复在留学期间,与中国留学生成立了中国最大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将近代数学物理学、地质地理学等引入中国,推动中国迈出了科学研究的步伐。胡刚复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5所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是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会曾以他名字设立了“胡刚复奖”,史称胡氏三兄弟为“胡氏三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氏三博士铜像</i></b></p><p class="ql-block">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p> <p class="ql-block">村前村<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乡村教师”胡汉学先生旧居</i></b>展馆,/馆内光影流动,展示着胡汉学先生的毕业证书、英语学习笔记、学分等历史资料,体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胡氏家族家风传统与处世准则。这里修旧如旧,保留了江南院落的古朴风貌,二间三进二天井,厨房内有江南特色的三眼大灶,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貌未变。</p> <p class="ql-block">胡汉学故居为排门板老屋,很是简陋,还留有老式灶台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氏积谷仓</i></b>建成于1889年,由胡雨人设计,胡壹修实施建造,原是胡氏义庄堆放粮食及对孤寡孤独残疾者慈善救济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原墙体内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标有英文字母的黄砖砌成的,由此可以证明,村前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中西文化的融合,当时的这个小村子,不封闭不落后,勇敢走在了“时代前沿”。如今,砌有黄砖原物的裸墙,也被专门用作展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年积谷仓是胡氏一族公益存粮和家族议事的场所。昔日,胡壹修先生倡议“以旧祠房屋捐设积谷仓”以救助灾民。如今,积谷仓展馆智能场景动态还原了当年村前村的繁华与热闹场景,通过互动娱乐装置重现“农耕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孝愉路是用青砖人字形铺成,在积谷仓附近。当年杨孝愉校长抗战前后在村前办学,不拿工资,投身教育,因雨天上学泥泞路滑,专门为孩子们铺成砖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人为了纪念他,即称孝愉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文昭公祠:</i></b><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惠山古镇同样有其先祠。</span>“文昭”是胡氏先祖、宋代教育家胡瑗的謚号。公祠三造进深,高高的门槛,里面修旧如新。有老的匾额,也有新的题词等。胡氏的历史、人文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胡瑗(993-1059),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少善作文,13岁通五经。读书勤奋,曾与孙复、石介一起,在泰山苦读十年不回家,又曾七次科考不第。后经范仲淹举荐,而谒宋仁宗,获得赏识,以布衣拜官校书郎。后为湖州教授,创太学法式,开理学先河。</p> <p class="ql-block">60岁时,又召还京师,为国子监直讲,居太学,四方士子慕名而来,礼部岁考所得士人,十有四五为其门生,其中有理学家程颐。宋神宗称瑗为真先生;范仲淹尊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苏轼赞叹“所以苏湖士,至今怀令名”。</p> <p class="ql-block">胡氏渊源</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年间胡氏胡家渡和村前两大族群开始合力在惠山愚公谷旧址建造胡祠。康熙十年(1671)胡瑗22世孙、时任户部主事胡献徵奉檄建胡文昭公祠。康熙南巡,御笔题写“经术造士”匾额,赐给“龙章”“凤藻”题额。故在胡祠内有御书厅,悬挂御匾,胡祠也因此可用龙凤装饰。</p> <p class="ql-block">村前太平龙传说</p> <p class="ql-block">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p> <p class="ql-block">胡瑗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在泰州办了一所书院,称安定书院)、苏州(范仲淹送自己的儿子拜他为师)、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三十年左右,受教育者不下数千人,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钟书阁</i></b>:这里是被冠以 “最美”书店的钟书阁·无锡天上村前店。走近钟书阁·无锡天上村前店,杳然抬首,是两座相连的白墙黛瓦,並以“科学”和“教育”为名,意为:以书为壤 ,兴百年科教之路;以书为壤 ,盛文化多元融合之风。在这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书声琅琅、文脉悠远……如画亦如诗的江南气韵,在拥有600年历史底蕴的村前村体现得淋漓尽致,设计师将这样的气息镌刻进了天上村前的钟书阁里。</p> <p class="ql-block">在钟书房概念区,设计师将三角与四棱锥相融合,勾勒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几何空间,这两种元素,分别代表着数学与物理,对应着胡氏兄弟的卓越成就。在这里每一堵墙都藏着故事,每一本书都是传承。大大小小的书架在几何空间里连绵交叠,袅袅书香向上汇聚,悠远陈静的气韵扑面而来。可以说书店已不再是简单的阅读场所,更是一处让心灵沉浸的文化殿堂。</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左侧,是在忙碌生活中,为每一位读者寻得的小憩时光。一本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杯咖啡,真是无比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这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书香故里。无锡坊间流传着一句歌谣。胡家有学问,荣家会赚钱。荣家的辉煌世人皆知,胡家的来头同样不凡。</p> <p class="ql-block">当、当、当,一声声钟响,自一座钟楼处传来,它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时光,至今依然清脆悠扬。</p> <p class="ql-block">胡雨人铜像(1867年-1928年),近代教学家,原名尔霖,以字行,1867年生,无锡堰桥村前人。纪念他在教育和水利方面做出了贡献,由蔡元培和吴雅辉发起,为他铸了全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百年钟楼</i></b>矗立在蒙学堂前,为无锡地区目前尚存并有历史图录记载的最早的一座钟楼,钟楼坐东朝南,2米多见方,高8.5米,挂有一口二三十公斤重的铜钟,现在铜钟声音依然清脆响亮。</p> <p class="ql-block">救熄会于1946年成立,为旧时民间消防安全组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天上市图书馆</i></b>,1914年,胡壹修、胡雨人兄弟捐资辟建乡村公园,命名为“天上市村前公园”。此后,在公园内增建“天上市村前图书馆”,图书馆于1916年10月15日正式开放。村前图书馆藏书之多、规模之大,在当时无锡县是首屈一指的。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李小缘在1928年拟订的《全国图书馆计划书》中论及:“至于今日,上海之东方图书馆,锡之天上市图书馆,北京之北京图书馆等,已一变而为参考与开放式之图书馆,为多数人之采用便利计者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胡氏家族的杰出成就</i></b>,胡氏家族培养的弟子走遍全国,为近代中国的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过去的百多年里,众多科学家、教育家与学者在此孕育而生,成果斐然。留学美国的胡敦复、胡明复及胡刚复兄弟,被尊称为“胡氏三杰”,是中国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教育的先驱。同时,胡鸿猷、胡壮猷、胡立猷等兄弟投身交通事业;胡鸿仪、胡鸿翥、胡鸿均在蚕桑领域努力奉献;胡鸿慈、胡茂生、胡真等则在现代医学史上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他们犹如星辰,照亮了中国近代史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未来的希望,</i></b>天上村前,始终走在前列,致力于教育,追求卓越。对国家的热爱与救赎之心,使得这里成为无锡一道璀璨的风景。教育事业将在他们的努力与传承中,继续焕发光彩,映照着每一个心怀梦想、渴望知识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之--天上村前老戏台</i></b></p> <p class="ql-block">整修天上村前的目的,就是保护故居、古祠、旧学堂等遗址,就是传承历史文化,这在当代已变得稀有。与许多所谓的老街相比,这里并不充斥着商味,而是充满人文底蕴,给人一种耐看的感觉,是一个值得回味、思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村前重视乡土文化保护有遗风。胡雨人在清末留学日本,带回许多新的理念。他在创办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创新,带来多个“第一”。</p><p class="ql-block">村前的经典、伟大,在于它的文教之风,即其先人胡瑗所言:“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于胡氏兄弟创办新学之实践所培养的大批人才。无锡的近代教育为何发达,从一个村庄就能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百年前的村前,老店、老宅、老路名、老庙堂……呈现出原滋原味的原村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浏览阅读,遥祝雅安!</p><p class="ql-block"> 2025/03/06</p>